引言
9月17日,湖北武汉一初三男生因在教室与其他同学玩扑克牌被班主任请家长,母亲斥责男生并在学校走廊扇他耳光,随后母亲跟着老师离开,男生犹豫了3分钟后竟纵身从5楼跳下,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目前当地教育、司法等部门正介入该事件并处置善后。
围绕该事件争议的点有哪些?
看着视频中的男生被母亲狠狠地甩了两次巴掌后,还是当着几个同学的面,在母亲走后的那几分钟,不知道他思考了什么,也许心里有怨气,有怒气,肯定也有绝望以及心如死灰,否则也不会毫不犹豫地从5楼高的地方纵身一跃。
这又是一场因教育孩子问题,家长与之发生争执,孩子被家长训斥后而发生的悲剧。为何这样的事件屡禁不止,到底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围绕该事件,网友的争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老师有无必要时不时叫家长?特别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
男生因为在上课期间打扑克牌,老师叫家长来学校进行监督管制,本身出发点是没错,毕竟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引导与督促。但是作为初三的男生,一个青春期少年,是否有必要直接叫家长去学校,用打电话或者微信沟通是否可以解决?
也许是该男生屡教不改,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再加上是初三关键时期,即将迎来中考,老师也是出于职责所在,不得不叫家长来引起重视。
但是老师作为监管的一方,也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果老师在和家长讲述男生在学校表现的情况能顾及孩子的感受与尊严,是否也能避免家长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呢?
2、家长直接当众打孩子,如果能多问一句为什么,试着多思考问题的根源,是否也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老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当然老师职责所在,能叫家长去学校,也是对自己的孩子表示关注,希望孩子能提高学习成绩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无论老师说什么,家长是否会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试着信任孩子,而不是先发泄情绪,打了孩子再说,甚至不顾及他的颜面。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也许有什么难言之隐,但很多时候会选择沉默不为自己辩解。
如果家长能试着多思考下,试着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用打骂或者暴力来解决,是否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3、到底是孩子的心理承受与抗压能力太差还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
有人会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真差,被家长扇一巴掌就寻死觅活,以前的孩子被打的“屁股开花”依旧屁颠屁颠地跟在父母后面。
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一样,现在的孩子明显比几十年以前的孩子要有个性,他们生活的时代物质条件比较好,更须重视身心的发展,他们比较在意自己的心理感受。
如果这位家长能带孩子回家好好询问,并好好解决问题,而不是二话不说,生气地当众让孩子失去尊严,也许悲剧也不会发生。
面对类似悲剧家长该如何避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并守护他们的自尊
近几年类似悲剧事件层出不穷,还记得之前在上海也发生过一起悲剧,一初中男孩因为学习问题与母亲在车里起争执,一气之下竟开车门,从桥上纵身一跃,母亲一路追赶想抓住孩子,依旧无力回天,只能瘫倒在地,崩溃大哭,追悔莫及。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是让他们健康平安地成长并非易事。孩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他们也有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们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守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更懂得自爱呢?
1、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多沟通交流
在这起事件中,男生的母亲并没有第一时间询问孩子事情的起因经过,和老师沟通后就气呼呼地走向孩子,二话不说给了几巴掌。
当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即使被老师严厉批评,作为家长也要尽量摆正心态,不要第一时间就发泄情绪,我们要试着先从孩子的口中了解事情经过,了解他当下的想法以及为什么要那么做。
当家长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也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后,要和他多沟通多交流,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并用商量而非命令的口吻,更有利于孩子去接受,否则只会让事情“火上浇油”。
只有真正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与需求,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迎刃而解,否则他也不会尊重你的想法,双方只能陷入僵持的局面,也可能会让情况越变越糟。
2、尊重孩子的感受,并理解他们的情绪,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打骂
事件中,这个孩子其实刚开始没有马上跳楼,而是在那边思考了几分钟,在这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他肯定想了很多,也许他觉得母亲一点也不爱他,觉得老师一点也不理解他,而自己被母亲当众扇巴掌,在学校也无法继续学习生活,在同学眼中,他就是一个笑话。
正是因为这些想法让他对世间没有任何留恋,对未来人生也失去了希望,留下的只有心灰意冷与绝望。如果当下母亲能尊重孩子的感受,至少能把他当一个成年人看待,好好地和他说,虽然批评他的错误行为,但也理解他叛逆的情绪,同时也要顾及他的尊严,而不是在青春叛逆期还像小时候那般随意打骂。
青春期的孩子多疑敏感,有时候不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不能尊重他们的感受,也没能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甚至随意打骂不顾及他们的尊严,那么他们做事只会更加消极悲观。
3、要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很爱他们,守护他们的自尊,并对他们的错误言行及时指正并合理引导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是有原因的,也许孩子做错事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也许是产生了厌学情绪,也许只是讨厌某个任课老师。虽然他这样的做法有些幼稚,但是对于当下的他来说,能想到的就是不计后果的行为,所以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指正才不至于越陷越深。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学习成绩差,表现没有他们预期的高,但是父母依然爱他们。所以父母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爱自己,会更有信心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爱他们并守护他们的自尊,他们也会更自尊自爱,并懂得保护自己。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所有事情的前提,但这并不代表无限制地纵容孩子,而是要学会正确地引导他们,在他们做出错误行为时,要及时批评指正,用尊重的口吻进行教育,而不是带有情绪化地发泄,利用人身攻击或相互指责刺激矛盾。
结语
孩子的表现有好也有坏,很多时候和父母有一定的关系,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学习成长。
如果父母学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试着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多感受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即使出现不好的情况,先多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他们的处境,不妄下决断,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及时指正并合理地引导他们,那么孩子也会慢慢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