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们并没能成为牛顿

新冠肺炎把人们关在了屋子里,从中国到全球,不分种族,不论身份。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终于在病毒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下面这个故事在疫情在家隔离初期已经传开了:


1665年,由于英国爆发了黑死病,当时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的牛顿也必须回到家里进行自我隔离。而就在1665-1666的两年瘟疫期间,牛顿专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的经历,为他此后在数学和哲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那么这两年时间究竟为他日后的哪些工作奠定了基础呢?


微积分,万有引力,以及光学。


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自不必我多说。尽管万有引力定律真正被提出是在30年之后,但这两年瘟疫期间的准备工作并不能因此被否认,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动力学系统上,相较于之前成果的一次系统上的质的飞跃。


而微积分在增加人类知识、提升人类认识世界能力这一维度上的意义之大,任何一个稍微有一点知识的人都没有办法否认。


牛顿在光学上的成就相较于前面两个略显黯然失色,但是考虑到当时处于“前物理学时代”——连“物理学”的概念都还没有确立,那么牛顿在光学上做出的卓越贡献也就显得越发珍贵了。


于是,这一次疫情刚刚爆发的初期,广大学子们纷纷用牛顿牛老师的光辉事迹鼓励自己,牛老师宅家两年,就为他的几项最重要的发明奠定基础,大力助推人类在科学上的进程,拉开了近代自然科学时代的帷幕。那么我们呢?我们疫情宅家能做到什么呢?


当时我也信誓旦旦地在心里暗下决心,虽然我不是助推人类科学进步的那块料——但是我起码要实现自己的一些小目标吧?不说赚上一个亿,但是起码写上一点小论文,取得一点小成就?


宅家3个月过去了,看一看我的社交网络,能够实现当时许下的宏愿的,寥寥无几。学子们发现,不要说对标牛顿那样的天才了,就是牛群老师我们也是没办法赶上的。


我们为自己找的其中一个借口是,当今科学知识增长的曲线已经不再像牛顿那个时代可以极速提升了。科学哲学意义上人类智识大幅提升的光辉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已经来到了这条曲线上那个平缓圆滑的一段上。新的理论知识开始极难被发现,而跨时代意义的理论或客观事实迟迟无法被发现。这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客观限制条件,其实也是先把责任推给外部环境先。


除了暗戳戳地怪罪给历史条件,其实我们去对标牛顿也是过于不自量力了。牛顿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型人物,一开始用牛顿来给自己设下心理暗示的锚,不但只能徒徒落得个“心比天高”的下场,而且还有极大的可能最终使这种过于巨大的压力演变成拖延症的原因。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一位00年出生的女孩今年读博士一年级,研究“中国芯”。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她埋头于自己的兴趣,在研究上全身心投入的经历让我感受良多。其实很多伟大的事情就是这样做成的:只管埋头去做,停止左顾右盼。


很多事情的失败都源自于想太多,不去做。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也是一样,我总是想得太多,不去动手。最终出来的成品往往并不令人满意。


我们为什么没有在疫情期间成为牛顿呢?


还是不要去想这个问题,开始手头的工作吧。或许时间能帮我们浇灌出美丽的果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期间,我们并没能成为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