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篇关于“自我管理”文章的核心吗?
你需要管理的是你的精力,且你的精力是时间和注意力的有效乘积。
(如果还不了解,这里是链接:自我管理,究竟什么最重要?)
在那篇文章开头我提到过一个很普遍的借口
“要是我有更多时间的话,我一定能完成更多的事情”
上篇文章从时间特性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越多的时间并不等于越多的产出。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每天时间很少,只有24小时。且有效时间更少,除去睡觉8小时和通勤以及日常必须的时间,真正用来工作学习的时间只有区区8个小时。
今天我将从另一个角度和你探讨
“怎样用相同单位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
可以说是上篇文章的部分实践版。
让我们先看一个熟悉的场景:记笔记。
我想大家绝对会有记笔记的经历(几乎是每一个人),不论你是在课堂上的学生,还是进入职场正在开会的职员,笔记本伴随你从学生时代跨进职场,可以说算得上是一直都被需求技能,或者被强加需求的技能。
我说“强加需求” 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因为班上总有不好好学习,被家长训斥要记笔记的学生,公司里也总有记性不好,被领导要求要记笔记多总结的职员。他们被“强加需求”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外部种种因素。
今天在这里我并不想从具体场景来探讨怎么记笔记之类的技术问题,也不想列举记笔记对考试和工作总结功能性的帮助。
我是想说“记笔记,是有效运用第二颗大脑的方式之一”
为什么是记笔记?
想必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多多少少都有笔记本的陪伴。几乎每一门考试课都有相应的笔记本,有的甚至还有错题本。(当然,体育课是没有的)学霸通常还有很多本,而且翻开里面条理分明、色彩鲜艳、重点清晰,高考结束后学霸们的笔记本在校园二手市场上通常都会被炒到高价,仿佛武林秘籍一般被众学弟学妹争抢。
为考试而生的笔记本用途很明显:辅助考试
其寿命往往也很短暂:考试开始,即寿终正寝。
自从我上大学,笔记和笔记本已不在成为课堂的必备品,记笔记的人数渐渐减少。原因很简单,因为记笔记已不在是刚需。 首先,科技产品的入侵让笔记本变的多余。其次,从高中到大学的校园模式也在改变。最后,更为关键的在于在大学校园里,平时记笔记没有期末画考试范围管用,画考试重点没有考试前复习总结有用。
其实一切外在导致我们放弃笔记的原因,都不是最关键的。重点是在我们根深蒂固观念中,记笔记的目的只有一条,便是辅助考试。一旦标准化的考试从生命中离开时,笔记似乎也离开了我们的日常。
但是记笔记所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不论是在课堂还是会议中,记笔记是一项综合训练自己认知的过程。首先需要全神贯注的接受信息传达者的主题与内容,再从接受的范围中理解并且提炼处精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和纸笔,将以上总结好的内容再次复述一遍。 可别小看最后这个手写复述的过程,这才是最能体现你有效学习的关键。
如果我们只做到“全神贯注的接受”和“理解并提炼内容”会是怎么样?可能你会觉得不用手写,直接记在脑中比较快,效率会更高。
其实不然,因为“只想不记”有以下缺点:
想得快,忘的也快。了解认知科学的人通常会对人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深感佩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可以瞬间基于经验对外界刺激作出判断,而且往往很多都是基于本能。但是对于记忆能力这方面却是供需不均,我们需要很多刺激以及有效的方法,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信息。课堂与会议,都是集中时间传递信息的场合,每时间单位的信息量,绝对比自己在家欣赏电影小说要大很多。所以不记笔记可能会节约时间去想,但绝对会遗忘更多的重点。
就算你想的多,记忆力也好,整个课堂或会议期间大脑保持高速运转。但是作为消耗能量最大的器官之一,你的大脑又能坚持多久呢?还是这张注意力曲线,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课堂和会议结束后,提取相关信息的成本很高,而且提取效率会随着时间而飞速降低。
记笔记能帮你解决以上缺点之外,最为关键的是字里行间的记录,会帮助你持续巩固对内容的理解,就算事后你并不看笔记,也能比不记笔记的人回忆出更多的内容,而且记忆时间更长久。因为记笔记是一项综合训练自己认知的过程,它的效用发生在意识毫无察觉的地方,做笔记的同时信息会逆向刺激你的感知,并且强化记忆。
之前有看到一则报道说,某位高尔夫运动员在训练击球时,总会找到最理想的一杆并且记下当时的肌肉感受,并且在之后的训练中不断去寻找那种肌肉记忆并且保持下去,从而达到杆杆完美的状态。同理,我们手笔间的记录,也会像肌肉感知一样在我们脑中不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哪怕事后你根本不翻开笔记看一眼。
找到你的第二颗大脑
第二颗大脑往往意味着在不占用你现有精力的情况下,潜移默化的持续帮助你理解、记忆以及处理更多的事情。有些人有个习惯,总会在睡一觉之后再对某个问题做出重要的决定,因为有说法称人在睡觉时大脑会得到休息,并且更加理性客观的对之前的决定加以权衡,最终一觉醒来,之前的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都会减轻,这样才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你可以感受一下当你在对某一个决定有强烈欲望时先睡一觉,第二天再看看自己对那个决定的倾向程度。)
如上文所述,记笔记就是一个绝佳的解放你现有精力,并且同时持续辅助记忆和理解信息的“第二颗大脑”,它能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接受和强化的双重任务,如果拆开来做恐怕你还需要课下抱着课本重新回忆一遍。
在效率为王的时代, 任何重复且低效的活动都在被淘汰,低效记笔记也是如此。关于如何记笔记,有许许多多的文章和技术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搜看,但我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大学讲座式课堂记笔记的心得体会。
方法很简单:一直记,不要停。
原因有三点:
第一,你知道了那么多笔记方法,买了精美的笔记本但却一直无法保持记笔记的习惯,有时候问题就在于:你太过纠结!
始终在内心和自己做“这个观点到底重不重要” “我需不需要现在就记下来,还是等等老师下一个论点”之类的无效心理斗争,等你把这些都想明白了,不但心累而且这个知识点说不定就过去了。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开始接受信息,就开始记。
第二,不断的记,才是时刻管理注意力的绝佳方式。因为只是听和理解,你是会开小差的。玩手机、撩头发、看前面人的后脑勺发呆、内心想着老师今天的衣服是什么牌子,这样的例子不用我再举下去了。大家的分神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那些凡是口口声声说要好好听讲的人,最后多半会被分神打败。但是,只要你不断的做笔记,哪怕是记下老师当时举例时说的笑话,都能强行将你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本身。
第三,有人说“一直记笔记不要停”会导致没有时间去记录真正的重点,是用力不讨好的工作。但其实,你只要认真按照我前两点去践行“一直记,不要停”,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疑虑根本不存在。因为我说过自我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精力,当时间相对固定时,管理注意力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一直记,不要停” 的核心恰恰就是将你的注意力长时间锁定在信息内容本身,如果你的注意力一直在内容上,你反而会在“重点信息”处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记忆。换句话说,没有时间去记录真正要点,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内容上。
记笔记,在我看来是最基础的训练第二大脑的方式,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其他方法,比如合理的运用统筹学知识等等。毕竟谁都想在同样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更多的任务。
有时候做学问、做职场和做生意所探讨的意义和目标都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场景的切换,没有逻辑的断崖。如果你在生活中也有利用“第二颗大脑”的成功案例,不妨留言告诉我,让我们一起探讨生活与学习的更多精彩瞬间。
「Jayden」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唯有关注,方能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