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这可能是最烂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几个月之前,豆瓣上凭空出现一部口碑9分加的影片,让我好生好奇。还没来得及看,又得知这部影片竟然获得了最佳影片。这届奥斯卡号称是最无聊的一届,没有什么新意和亮点。看这部影片的海报便可猜到大致内容,将美国黑白歧视故事化的表达呗,老生常谈罢了。说到这,这类的影片可谓是不可胜数,早期的撞车,不可触碰等等。可毕竟是奥斯卡啊,总得有点东西吧。




怀着这样期待而又怀疑的复杂心情,我去看了影片。对于自称阅片无数的我,还是有些小失望的,但也是中规中矩,不至于沦为低分片。至于为什么,我们从剧情、寓意、情怀、手法各方面一点点说。


剧情很朴实,从一位黑人的音乐家要招一位白人司机开始。先是介绍白人的一些背景:意大利裔人,曾经是酒吧酒保,有一个庞大而温馨的家庭,嘴比较溜,头脑灵活,但是没有什么学历,性格粗糙狂放。这不是以前那些片子里黑种人的普遍人设吗,在这部电影里合着反过来了。但是我也隐约感觉到,这或许只是为了最后的反转。




黑人音乐家高薪聘用司机,带他去南方个个州去巡游表演。千挑万选,选择白人陪同他。他是一位极度精致的人,每天一瓶威士忌,在车上一定盖被子等等。开始一定是两个人看不对眼喽,白人嫌黑人惺惺作态;黑人嫌白人太粗糙,不讲究。



后来黑人因为酒醉而进了警察局,是白人灵活斡旋把他捞了出来;黑人在酒吧被白人围攻,也是他冒险让黑人脱离苦海。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他们的关系似乎亲密起来。白人发现黑人不是那个冷漠没人情的怪人,白人也不是那个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糙汉了。黑人音乐家还会帮助白人润色给妻子的信。





短短时间内,两个人似乎都在改变。黑人音乐家曾经是个不食人家烟火的人,也不了解平民的爵士乐。是白人带他到了黑人爵士乐酒吧,为黑人同胞们演奏。黑人音乐家从不吃垃圾食品,却在白人劝诱下第一次吃肯德基,甚至还觉得味道不错。


这短暂的巡演很快结束了,白人回到温馨的大家庭过圣诞节,可是黑人仍然独自一人。经过思想斗争,他决定敲开白人的门,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过圣诞。故事就结束了。




是不是挺平淡无奇的,没有插叙,倒叙,就是平铺直叙。节奏感还算好,没有拖沓也没有高潮,结局也很一般。看这情节,大家也知道他的主题了吧,似乎是保护权益是吧。但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可能看的挺开心的一故事,有笑有泪的。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是白人一直在改变黑人,改变他的观念,行为。可是,有谁规定,一定要是白人改变黑人,这不是一种上帝视角是什么。就比如,是父母一定教训孩子一样。



当你突然发现了这一点,你会觉得一切都变味了。之前只是觉得电影还好,现在就更加一般了。什么是真的平权电影,优秀的也很多啊,像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大都是以黑人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部虽然没有讲述黑人的辛酸血泪,主角的社会地位看似高级,可还不是要被一个社会底层的意大利裔的白人改变。是不是也在暗示我们,多高学历的黑人还不是和底层白人一样,多么的地可悲啊!


那为什么可以获得奥斯卡呢,大家知道评委们都是白人男性吧,这样的话题这样的角度,简直太和他们的意了。也可以这么说,这部影片侧面也说明了,歧视的形势。庆幸我们国人并没有这些事情。这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大致介绍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皮书:这可能是最烂的奥斯卡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