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佛学

云冈石窟大佛

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是很喜欢佛学。

很多年前第一次游览云冈石窟时,就被气势恢宏的各种佛像所震撼,大者高有几丈,小者手可擒之,表情不一,栩栩如生,而且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令人生畏。当时年龄尚轻,对佛学无任何理解,但脑中一直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能让古人耗如此大之财力,甚至是几万人一生的精力去雕刻这些佛像?

后来随着人生经历的慢慢丰富,以及佛学书籍的阅读,拨开了罩在佛学上的神秘面纱,理解了佛学眼中的世界。

我们一提到佛学,可能第一印象是身穿一身素衣,住在寺庙里,晨钟暮鼓,每天对着木鱼打坐,无欲无求;也可能是周边有信佛的亲友,每天坐在家里念佛吃素,对着佛龛叩头拜佛祈福。但是在西方人眼里,佛学不是一个宗教,而更接近于一门哲学,一套对人生,对人体,对世界的理解观念。但佛学体系十分庞大,这里我只说我眼中的佛学,也就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概念。

在说佛学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个误区,那就是佛学里没有神,凡是想通过拜佛来祈愿,达成心愿的的,都是对佛学的误解。

第一个概念:空(诸法无我)

佛陀讲空,《金刚经》和《心经》里主要的观点也是空。但是空的概念,不是没有,而是因缘和合,在佛陀眼里没有一个东西,是有自性的,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放到人身上,思维情绪身体,都不是我们自己,思维会变化,情绪会变化,身体也会变化,我们执着于某一个思维,形象上,那就是执着于小我,如果外界没按自己的思维想象的来,就会产生痛苦,越对思维执着,痛苦就会越持续。

“空性”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减少我们对“小我”的执着,我们常常把自己套在某一个形象,某一个思维里,觉得那就是自己,于是不断的去维持这个“自我”,保证“自我的存在感”。当领悟到这并不代表真正的自己时,反而更自由,更洒脱。

南怀瑾年轻时,书法写的极好,有一次,一位好友来到南怀瑾书房,看到南怀瑾正在挥毫拨墨,赞叹道:未来一定是书法大家。南怀瑾听到后,毛笔一扔,不再书写。因为他知道,“书法大家”这个身份会将他束缚。

理解了空,就理解了断舍离,理解了放下,人性中,最难断的就是“自我”,“自我”都能断,还有什么断舍离不了呢。

第二个概念:觉知

觉知就是保持对当下一切的觉察,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起心动念。觉知是一切改变的开始。觉知是一种手段,既是目的也是修炼方法。

觉知的核心是不批判,不贴标签,不赋予意义,只是看到而已,对,只是看到就足够了!想要降低愤怒,只是看到你当下有负面情绪,看到的同时,愤怒的程度就已经降低了。任何的认同,分析,反对都只会增加愤怒的能量。

所以,觉知对我们的意义是,培养我们对情绪的觉察,对思维的觉察,结果是不被情绪,思维掌控;觉知也培养我们的专注力,甚至是我们的幸福感受。

第三个概念是:当下

做到了觉知,就做到了“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近几年流行的一个词,其实在佛学里,专有词叫做“正念”。我们的大脑喜欢分析,喜欢“喋喋不休”,喜欢演绎,喜欢待在过去,也喜欢幻想未来。在我们没有保持正念的时候,我们会被欲望折磨,被心事烦扰,被他人掌控,被情绪左右。

当思维每时每刻关注当下时,会对周边每一个事物有不同的感受,身心也会觉得更加舒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