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和《甜蜜蜜》之间,大概差了10个《爱乐之城》

在正式的评论之前,需要先啰嗦几句。

首先夜猫得说明,作为刘若英的粉丝 ,看到《后来的我们》这样黑红黑红,心情真是很矛盾!

(火不火看朋友圈和微商广告就知道~)

一方面替女神开心,处女作就能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如果以后她还要继续在导演路上走下去,一定可以走得更加自在顺畅~(期待下《易副官》~)

另一方面,看到网上那些批评的攻击的甚至谩骂的言论,作为粉丝,内心滋味难言。

女神一路低调稳当地走到现在,没想到“中节不保”。或许,为了实现“理想”和愿望,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吧。

有关电影刷票房,我不是专业人士,无法判断事情真假。

前期的密集营销,其实已经为收入带来了一定的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作假的“骚操作”或者关于作假的“传言”,电影应该不至于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

伴随刷票房的,还有刷口碑~

目前豆瓣的分数是6.1分,我觉得不管有没有水军刷分,这个分数基本契合我心里的评分。(既然分数及格,那么之前蕴酿要给大家的福利也是有的,会放在文末,注意查看呀!!)

电影的优点是有的,不管是镜头运用还是一些细节设计,我觉得奶茶比我预想的要高阶很多(可能也是因为有很多幕后制作的大牛在助力!)。

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开头和结尾的部分都有很戳人的点,但中间的部分就真的有点垮,冗长又空洞。

夜猫作为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没有被这部分的剧情感动,倒是因为不停打哈欠留了一些眼泪~真正的哭点反倒来自田壮壮饰演的父亲和他写的那封信(后面会详细写到)。

作为导演处女作,它的完成度还是ok的,但无论是对比同类前任题材电影《爱乐之城》,还是对比一样有着漂泊奋斗背景的《甜蜜蜜》,它的缺点都非常非常明显。

标题其实并不准确,这篇评论之所以单拎出这两部高分电影,除了因为联想度极高,也是想做一个纵横对比,由此梳理这部电影的优缺点,也许能为大家选择要不要走进影院,提供一些参考。

1、故事背景

从背景设定来说,《后来的我们》不说野心,至少是有自己的追求的。

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中有漂泊有理想,比起《前任3》那种城市青年空虚的无病呻吟,还是实质得多。

只是最后的呈现上,却不尽如人意,设定为北漂,却只展示了艰辛的处境,没有体现出多少奋斗意图和实质。

井柏然饰演的见清,理想是做游戏,如果设定是游戏做得很好,却得不到人赏识,只能靠卖碟维生也就罢了。但男主的设定压根就是一个手上没有任何作品、只是画了几幅手稿哄女朋友、其他时间都在打游戏的好高骛远的“废青”啊!

女主的理想就更不值得一提了,一直惦记着嫁个北京人拿北京户口,这样的“目标”,说理想,根本是对不住这个名词吧!

反观《爱乐之城》,无论是男主还是女主,两个人都有各自真正的理想,她们为了这个理想去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经历失败又再度崛起,在电影里都有很细致的呈现。

两个人爱情的结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彼此的理想有冲突、前进的脚步不一致。

整个剧情的推进,因为合理的设定,明显就比《后来的我们》要更加自然!

除此以外,奶茶可能还有些“水土不服”,如果两个主角一个懂游戏设计、一个卖楼,在十年前,两个人的生活绝对不会像电影里那么惨!年轻人在大城市辛苦漂泊依然坚持的理由,没有细枝末节的体现,只有语焉不详的“执念”,无论是理想还是最后的剧情表现都显得尤其空洞单薄!

而在陈可辛执导的《甜蜜蜜》里,李翘和黎小军,对于香港的向往渗透在言行中,他们也为了积极融入环境做了很多的努力。之后从香港到美国,有生活的不如意,也有当时大时代的背景影响!从立意这个角度,它不仅比《后来的我们》高明,比之《爱乐之城》,也高了不少!

2、感情线——关于一首歌的阅读理解

《后来的我们》虽然名字来自五月天的歌(三首推广曲里我最爱这首~),

但真正契合主题的还是奶茶的《后来》,而作为对这首歌的电影版的阅读理解,《后来的我们》无疑是不及格的。

小晓和见清的感情一开始就不对等,在奔着理想去走的道路上,见清只是单方面获得了小晓的支持,却没有给到对方应有的反馈。

这种当初不懂爱的设计,符合歌词的意境。

但兜兜转转十年后,你说这两个人学会了爱吗?

我看未必。

见清对女儿可能有爱,但对老婆却未必,从孩子和他视频的时候要求看酒店环境就可以看得出,这明显是妈妈的“教唆”,而能让一个女人做出这种类似监视事情的男人,明显是没有给到对方足够的安全感。

与其说,这是学会了爱,不如说是学会了在婚姻里的责任和担当?

而小晓呢?在电影里对她的交待是比较开放式的,看她的居住环境,似乎并不理想,家中也无人等候陪伴,那么多半是因为感情生活都不太顺利,为什么不顺?

是不是有见清这个前任的影响?

对过去一直放不下,又接纳不了新的人和生活,又怎么能说学会了爱?

真正学会了爱的,或许是像《爱乐之城》里的米娅和塞巴斯丁。

在一起的时候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分开多年,他朝相逢,身边的他早已换成了另一个人,脑海中演绎了很多过往,现实中却只是彼此相视一笑,转身之后,从此不再打扰。

这才是前任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这里不得不说《爱乐之城》那个神一般的结尾,对于前任,每个人都想过“如果当初”,《后来的我们》选择通过两个人面对面尴尬的念着没什么根据的台词来呈现,《爱乐之城》却是通过画面和音乐、舞蹈、完美剪辑,演绎了曾经相爱的人未能经历的一生。

这才是对《City of stars 》歌词里“另一个我无法实现的梦”高阶的解读!

至于《甜蜜蜜》,每个人在电影结尾的时候,听到邓丽君的那首歌曲响起时,大概都会忍不住想跟着男女主一起又哭又笑吧!

呼应歌曲,又拔高歌曲,这才是真正的对歌曲的解读!

3、演员表现

演员表现应该是《后来的我们》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了。

这里不谈《爱乐》,只对比《后来》和《甜蜜蜜》。

周冬雨的表演虽然还是能看出很鲜明的个人色彩,但对比《七月与安生》《喜欢你》,她还是演出了不同的角色气质。

但是对比《甜蜜蜜》里张曼玉教科书级的表演还是差了不少的,这段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下!

除开女演员,男演员这边,井柏然的台词功力还是略尬,但比起在《捉妖记》里的表现,也是要强很多的!这点和《甜蜜蜜》里黎明中规中矩的表演,倒是有些呼应!

《后来的我们》里最值得称赞的大概就是田壮壮了,他把一个内敛又父爱满满的父亲演绎得非常到位,“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句台词,就是电影结束了,我还一直在咀嚼回味。这是一个过来人的谆谆告诫,让人忍不住唏嘘落泪!

《甜蜜蜜》同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他就是曾志伟饰演的豹哥,他和田壮壮一样承担着一段爱情里的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豹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情观比之黎小军要成熟很多,人物本身的魅力其实大过于演员的演绎。

在《甜蜜蜜》里我们被角色魅力打动,在《后来的我们》里被演员的演绎打动,这大概是《后来》唯一“胜出”的地方!

4、一些细节

《后来的我们》和《甜蜜蜜》有些情节设定是很类似的,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后者对前者做了借鉴。

男女主角都是在火车上相遇,一起跨年,在跨年夜有了进一步的关系,一起做生意,一对是港漂, 一对是北漂......只是《甜蜜蜜》细节呈现都有前后呼应,《后来的我们》里的细枝末节,却像两个主角一样,走着走着就散了!

我唯一觉得《后来的我们》非常好的一个细节,是两个人开车回老家,那一段的镜头语言和剪辑穿插都非常到位。

这其实是一场告别的仪式,它让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层次。

我甚至都由此脑补了一部爱情公路电影,有点“遗憾”为什么《后来的我们》不干脆就写两个人重逢后就直接开车回家,上演一出《爱在囧途》~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适合的人群主要有奶茶粉丝、演员粉丝、能接受《前任攻略3》的人、有前任又无法释怀的人、好奇的吃瓜群众,其他朋友慎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来的我们》和《甜蜜蜜》之间,大概差了10个《爱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