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倪萍的《姥姥语录》,我顿悟了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意外发现一本倪萍写的《姥姥语录》,一打开就停不下来,可以说这本书深深治愈了我。

倪萍说:

还没上学那会儿一直住在乡下的姥姥家,质朴的姥姥给了我最质朴也是最受用的智慧。

姥姥是我们家的哲学家,家里哪一个读书人都不如她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数。

如果生活焦虑,不妨拿起书籍,朴实的文字会让你不知不觉安静下来,仿佛在听一个老人讲话,有家常里短,有人生哲理,让人百看不腻,温馨而温暖。

人活着的底气,离不开读书。

当你感到不开心,生活无望时,就去读书吧,书籍真的有治愈的魔力。

1.读书体验多种人生

木心说: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

读书,会让你花很少的金钱去获得别人的经验;也会让你在逆境时发现,原来有很多人远比你过得更艰难。

蒋方舟在《圆桌派》上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寻找共性的,你总能在书中找到跟你相似的地方。

就像翻阅《撒切尔自传》的姥姥,她的那份好奇、那份惶恐、那份羡慕,你从她脸上就能读出。同是女人,地球上还有这么个活法的老太太。

倪萍说:“读书其实也是挺苦的一件事,书念多了,痛苦也就多了。”

姥姥说:“书念多了的人就比别人多活了好几辈子。”

“念了书不用出门哪儿就都去到了。两条腿再能走,这一辈子能走多远?认了字看了书想上哪儿跟着书走就行了。”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旅行。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读书也可以。

很多地方,虽然身体到不了,但是读书可以让我们领略当地的美景美食,风土人情。

2.读书提升气质

姥姥说:念书的人不管长得什么样,你仔细看都长得好看。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没念过书的人眼神是傻的。

姥姥说的俊,就是有气质,眼神傻就是眼睛无神。

著名女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倪萍后来回忆说,姥姥爱书对我是个极大的推动。一个不认字的老太太都这么明白知识的力量,我这么个认得一些字的人还不好好读书,不应该呀。

姥姥虽然不识字,但热爱读书,常让倪萍给她讲书,心有大智慧,很多道理比读书人理解得透多了,

读完本书你会深深爱上这个老太太。“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说的真是这个理儿。

3.读书不无聊

读书确实让人不无聊,书中那些精彩的故事比看朋友圈有趣多了。

书中提到姥姥特别后悔不认识字,倪萍说:“这个世界上不认字的人多了,人家不都是过得挺好的?

姥姥回答:”他要是摸着心说话,没有一个人敢说他过得好。不认字,多闷得慌。

姥姥闷的时候倪萍就给姥姥读书,姥姥喜欢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姥姥是一口气让我读给她听的,读完还一个劲问倪萍后来的故事如何了,心心念念挂着。

姥姥说听完这本书难过得哭了,但内心很“好受”,这儿的好受,就是这本书抒发了她的情绪,让她很享受,让她深刻感受到书中的亲情、母女情。

书,可以说是浓缩了的人生。

孩子们可以在安徒生、格林创造的童话世界里认识坏心的巫婆、狡猾的狐狸、可怜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从中知道人性的善与恶、是与非;

也可以和雨果一起探讨《悲惨世界》的命题,和夏洛蒂·勃朗特交流《简·爱》坚持个性的独立,更可以读读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国曹文轩的《草房子》、法布尔的《昆虫记》、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等书,都可以让孩子变得智慧且富有灵性。

结尾

作家亦舒说过:“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但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

重看《姥姥语录》 满满的感动,就好像在姥姥家串门,倪萍朴实的语言,让人看完就忘不掉,就好像姥姥对莫言的评价是:实在。净说大实话,看一遍就记住了。

现代社会,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不管多忙,请每天留出一点时间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董卿常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读书教主:专注个人成长,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大家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倪萍的《姥姥语录》,我顿悟了人为什么要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