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3

脱发秃顶的人还有机会么?

说到脱发问题,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中年人才会出现的问题,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脱发问题成为人们的普遍困扰。

许多调查显示、主流脱发人群的年龄已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开始遭受脱发问题的困扰。在生活节奏迅速的21世纪,谈起脱发问题,人们可谓是满脸愁容,因为它就像秋天的树叶一样,去意决绝,毫无留恋。

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遗传,年龄增大这种无法避免的原因,再比如工作压力大,内分泌失调等后天原因,当然还有使用不当洗发水,以及药物性脱发,总之“脱”就完了。

清晨醒来,头发是属于枕头的;洗完澡,头发是属于浴室的;梳完头,头发是属于梳子和梳妆台的。凡你所行动之处,都是头发选择逗留的场所,它可以属于任何地方,就是不属于你的头。

生活中因为脱发而引起的影响,不乏事例,28岁的张某,是一名程序员,长相帅气,年级轻轻的他相亲了二三十个对象却没能成功牵手一个,原因是脱发引起的“地中海发型”给他带来了困扰,导致他多次相亲都没成功。不仅如此,他去面试时,技术过硬的他,经过笔试选拔出线。到了主管面试环节,主管很诧异的问他,怎么每次见你都是戴着一个帽子,你才28岁这个年纪应该是朝气蓬勃,充满精神的时候,你怎么整天戴着个帽子,看起来一点精气神都没有。他吞吞吐吐说不出话,在主管一再询问下,他为难的脱下了帽子。大家顿时惊讶无比,连手中的笔都停下了了。主管惊讶的同时面露难色地说道对不起,你不适合我们公司。他默默的站了起来,他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了,脱发秃顶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

一个技术过硬却因为外形原因而被淘汰了,而这个被淘汰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猜到。现在求职过程中,许多公司选择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求“形象俱佳”,而发型也会对一个人的颜值进行加分或减分,发型的打理还得依靠浓密的头发,如果头上的头发寥寥无几,我相信去发型店理发师一定会告诉你“臣妾做不到啊”。

这则新闻也许大家听起来是一则趣事,其实反观当事人心中一定是难受至极啊。因为头发的原因从而导致优秀的自己找不到对象,找不到工作。而在人们的印象中,程序员确实是更容易脱发的人群,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下面这么一些原因:

一、大量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的人更容易脱发,有个说法叫“聪明绝顶”,不是没有道理。看看近代哪些科学界的大咖,几乎都是“聪明绝顶”的存在。

为什么脑力劳动会导致脱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脑力劳动,在脑力劳动中,调动血液循环大脑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能源消耗,与此相对应的,对毛发的血液供给就会减少,长期的脑力劳动,会导致生长周期不稳定,频繁出现休止期脱发。

脑力劳动的另一个对头发的副作用是会促进雄激素的分泌,大脑长期处于紧张、高度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时,雄激素升高自然会引起脱发现象。

二、熬夜和不规律作息

熬夜是对人体健康伤害比较大的一个行为,经常性熬夜的人,会发现头发油腻,脱发明显增多。

因为头发的生长是和激素调节非常密切的一件事情,而经常性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使内分泌的平衡被破坏,导致出现脱发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精神压力大

程序员坐在电脑前工作,还经常加班工作到深夜,长此以往,精神一直紧绷,可以说精神压力非常大。

人在精神压力的环境下,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障碍,引发一些暂时性的机体反馈,比如斑秃,失眠,多梦,头痛等等问题。

如何预防脱发也成了重中之重,下面呢给他家几点建议,不要连试都不试就考虑放弃,等真的头发掉光了才追悔莫及。

一、排解压力

都知道程序员工作压力大,操心多,这很容易引起脱发。那就要平时多放松放松,简单的运动是很好的放松方式,还能健身。

二、保持良好作息

内分泌失调也容易引起脱发,而经常性熬夜和不规律作息会打破内分泌的平衡,所以尽量每天11点左右睡觉。

三、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多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不要太咸、太甜的食物,蔬菜、肉类、五谷杂粮均衡。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

四、经常按摩头皮

程序员这类的工作太消耗脑力,按摩头皮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如果你的头皮血液循环不畅通,那么可能会出现掉发,头皮出油多,或者头发干燥开叉等问题。 想要令头发健康成长,适当进行头皮按摩不错呢。

其实脱发并非是不可逆转,减少熬夜的陋习,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可以预防脱发问题的。下面向大家分享几个防脱发的小妙招:1.平时多吃一些黑豆,黑豆可以补充头发需要的营养。2.勤洗头、温风吹头发、头发湿的时候别梳。3.平时可以用生姜洗洗头皮。

研究表明在2.5亿人中,每6个人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脱发者,所以我们应当对脱发问题敲响警钟,出现问题赶快想办法遏制这种情况,没有脱发问题也要重视起来,做到提前预防。如果你有脱发的问题,不用焦虑,不妨告诉我们,讲述你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们也会为大家奉上防脱锦囊小妙招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