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逸花(春秋篇)

      凡事都有一定说辞,那读书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呢?

      朝为农夫郎,暮登天子堂。古人读书多为仕途铺锦,在古代男人有两大人生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并且这两大人生之事都与读书相关,若要金榜题名,必须饱读圣贤之书,否则肚子空空,怎么舞文弄墨而登大雅之堂?读得圣贤书,方通仕途路。

        那么读书与洞房花烛有什么关系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儒雅之仕,金傍题名,会没有丽女跟嫁吗?才子佳人就是这个道理,古代的戏剧《风雪配》等就是才子佳人的最好诠释。

      仕途也罢,佳人也好,说到底读书还是为了金玉良缘的生活,最本质的东西还是金钱!读书难仅仅是为了钱财吗?

      如果去过湖南岳鹿书院,先贤有云,读书予以不德,济盗以刀。就是说给无道德的人读书就好像给強盗以刀一样,为虎作伥!可见古人对于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国古代著名戏剧巜秦香莲》,有的地方叫巜铡美案》,就讲述了一个穷书生陈世美中状元之后抛弃糟糠之妻的故事,最后被包公斩铡。包公在一定程度上是古时老百姓对封建社会一种期望体現的人物,包公铡美也不一定真有其实,但在侧面也反映了书授无德的副面效应。巜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可谓书毒之深也!

        但岳鹿书院可谓人才济济,人才辈出,如古时或近代的朱熹、王夫之、左宗棠、曾国藩……,现代的邓中夏、谢觉哉、蔡和森等,可谓书香飘逸千年,育人无数,岳鹿书院育的是书,但也是人德,造的经天纬地之才,讲的是济世救民之理。岳鹿书院有康熙御赐的“学达性天”之匾,天指天道,这块匾的意思是教育要收复人天性善良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即使在古代,先贤对读书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高境界的追求。“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都是这种境界在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到了現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时代读书有用呢?勿庸置疑,那是肯定的。但有多大用?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有的目无识丁者凭着胆子和一腔热血,成为一代首富,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上世纪末,但以后还会延续吗?

      如果你没有知识,你能玩转現在的手机吗?手机有多大功能?电脑、电视、钱包、导游、摄影、外卖、租车、旅游、交友等等,似乎功能还在叠加,没有知识这些功能对于你几乎是零!近来我到一个山区做项业务,要一个农村妇女用微信把照片传到我的手机上,可悲的她都不会!

      时下有很多毕业生在学毕业以后,就业异常困难,由于学历低,不能国考、不能进国企、不能进银行,甚至有些较低档次的应聘也无复以行!这个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最低低线的时代,无知就无能,无能就无钱!

      但在这个时代有知也应常思,古人之辉亦烛照时下。周永康没有知识吗?徐才厚没有知识吗?这些都是人中之龙、才中之皎,可惜正应了先贤之话,书授之盗以刀也!

      读书,通途致仕爱财,人之常情常理。

      但读书更应常思常悟常醒,方能书香逸花,更有一番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香逸花(春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