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学而时习之

进来状态一直不好,工作上,生活中的烦心事接踵而至,让我压抑至极,偶然间听樊登老师讲:无论你几岁,身处何方,只要你有需要解决的困扰,就一定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本樊登老师的《樊登讲论语》回来自修,打算提升一下自己,嘿,还别说,明明中学时就已经学过的、感觉平淡无奇的几句论语,时隔多年再次学习的时候,还真有不一样的感触。


    《论语》一共分了20篇,后人以每章第一节的两个字作为篇名,第一篇的名字取自开篇的两个字:‘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中学的时候就学过了,当时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平淡无奇的话却要放在《论语》第一句重点讲呢?


    不知你是否认同一个道理:对个人而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我们也这么认为,就会明白摆正学习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要放在第一句。


    “学而时习之”,‘学’是明白知识,‘习’是要不断应用,不断尝试践行。学习之后不代表马上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变得不一样。不要着急追求结果,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学而时习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就是要从错误和挫折中学习,去体会其中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本意翻译过来就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前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麽?照现在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我们往往不太喜欢‘有朋友自远方来’,因为这样既会打破原有的生活节奏,也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招待客人,想要把事做的尽善尽美。所以这句话背后表达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如何看到他人的力量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


    朋友远道而来,我们不必焦虑,这意味着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愿意靠近你。当今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合作,当然,这需要我们在于他人合作时,也要培养一个开放的心态,这是一种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麽?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和物的想法都千差万别,所以别人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我们没必要去生气,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乐’字,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就是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孔子认为‘不亦乐乎’,这种快乐是油然而生的。


    ‘学而时习之’说的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有朋自远方来’讲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

    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就是修为的境界。由此看来:

    学而时习之  ——自修

    有朋自远方来——共修

    人不知而不愠——修行的结果


    这样看来,几乎一生中所有的困难都被这句话一语概括:

    首先,是遇事不知怎么办,学而时习之;

    其次,自己与外界合作时很痛苦,那就默默的告诉自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后,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好了,别人还是不理解,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生最困难的便是避不开这些痛苦,如果可以时刻默诵这三句话,就会发现我们面对一切困境都能淡然处之,修行从修心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读后感-学而时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