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难怪余莺儿会被赐死,看她触碰了男人的什么底线?

导语:男人一旦有了新欢,旧爱立刻就会变成一个恐怖的存在。即便在他面前呼吸,他都嫌对方夺走了他的氧气。

尽管很多男人都会伪装成“喜新不厌旧”的样子,但其实内心对旧爱是非常排斥的。尤其是在新目标还没到手时——尚处于“偷不着”的阶段。

如果此时的旧爱“不识好歹”,非要对男人横加干涉,甚至跟踪调查,那无异于是把感情推向了绝路。这恰好给了男人分手的借口,他会说你不信任他,这样的感情没有存续下去的必要,还不如分手。

当然,这样的情况仅仅建立在男人“善良仁义”、旧爱知难而退的前提下。否则,很可能就会变成一场“生离死别”的悲剧。

而《甄嬛传》中的余莺儿就死在这种不识时务、不知进退的愚蠢上。

1、余莺儿不知惜福,自己作死

原本余莺儿只是依梅园中一名普通的宫女,恰巧在除夕之夜撞见皇帝邂逅暗影里的甄嬛,并窃听了他们的对话。以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一下子脱颖而出,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的宫女,仅因一句话就迅速蹿红,身价倍增,还真是要羡慕死某些网红啊。

虽然别人不知她这份荣宠是怎么来的,但她自己应该心中有数啊。既然侥幸得宠,就该夹着尾巴低调做人,好好珍惜自己的福气。

然而,她却没有这份藏愚守拙的觉悟与修养,一旦得势便不知天高地厚。竟恃宠而骄、忘乎所以起来。甚至敢擅自惩处比她位份还高的史美人。并命人把史美人关进慎刑司做苦役了。

平日里恃宠而骄、挑衅这个挑衅那个也就罢了,最后还偏偏寻到甄嬛这位“太岁”头上来。这回可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余莺儿之所以敢跟踪皇帝,一则是受了华妃的指使,二则她也觉得皇帝最近总是魂不守舍,心有旁骛。凭着女人的直觉,她断定皇帝一定有了新目标。因怕被别人夺了恩宠,所以便格外留心起皇帝的举动和行踪来。

终于,她发现皇帝最近时常光顾碎玉轩附近。心中顿时明白了,看来,是碎玉轩的某个嫔妃把皇帝给狐媚住了。

但却又没听说最近有哪位新嫔妃被招幸,趁着嫔妃未被招幸前,余莺儿想给那个疑似狐媚惑主的嫔妃一点颜色看看,好好“教训”一番,以便让她知难而退,趁早死心。

于是,余莺儿便直接来找甄嬛短兵相接、兴师问罪。当甄嬛告诉她自己是“常在”,比她位份高、她应该向自己行礼时,余莺儿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2、跟踪皇帝,挑衅甄嬛

原著原文如下:(为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原著原文里的人称与人名换成电视剧里的人称与人名了,基本情节不变。)

余莺儿冷笑一声,道:“莞常在不是真的以为只凭位分就能定尊卑的吧?皇上宠爱谁谁就是尊,否则位分再高也只是卑贱之躯!何况你的位分也就是只越过我两级而已,凭什么敢指使我?”

在余莺儿的认知里,她侍奉了皇帝,就已经是皇帝的女人了,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尊贵”。毕竟,她的身体已沾染了“龙气”,所以,她的尊贵是有根可循的。

而甄嬛虽然位份比她高,却是徒有虚名,连片儿“龙鳞”都没摸到,位份也只不过是虚如泡沫,弹指可破。

甄嬛正要开口反驳,不远处一个熟悉的声音冷冷道:“如果是朕指使的,要你向莞常在行礼参拜呢?”

余莺儿神情陡变,慌忙和宫女跪在地上,恭谨的道:“皇上万福。”

皇帝点了点头,并不叫她起来,她小心翼翼的问:“皇上怎么来这儿了?”

皇帝眉毛一挑:“那你怎么来这里了?”

皇帝被余莺儿跟踪至此、窥探隐私,心中已是大为不悦,如今听见余莺儿竟来反问他,越发憎恶异常。只是,面上却不动声色。

余娘子怯声道:“臣妾听说皇上近来爱来这里散心,想必风景一定很美,所以也过来看看。”

皇帝语气微含讥诮,道:“可见你不老实,这话说地不尽不实。”

明明是跟踪调查加窥探,她还在这里掩饰强辩,越发让皇帝厌恶入骨了。

余娘子见皇帝面上带笑。也不深思,媚声道:“臣妾只想多陪伴皇上。”

皇帝声音一凛,目光冷冷地道:“怎么,你对朕的行踪很清楚么?”

皇帝说出这话时,杀心已起,皇帝向来是“打鹰”的人,如今却成了一只“蠢鹰”眼中的目标与“猎物”,那种被挑战了权威与智慧的恼怒,瞬间令皇帝恨不得当场掐死她。

余莺儿见状不对,身子一颤,立刻俯首不再言语。

余莺儿显然也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的杀机与愤怒。所以不敢再说话,吓得身子一哆嗦。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原本皇帝也想耐住心性给她一次机会,先禁足她一段时间再说。免得被甄嬛疑心他凉薄。

不料,余莺儿却偏要作死,竟被华妃驱使,继而给甄嬛下毒,这总算给了皇帝一个合情合理处死她的借口。于是乎,皇帝下令赐死了他她。

怪只怪余莺儿搞不清状况,更不懂得男人心,她不但低估了新欢在男人心中的分量,更估了旧爱在男人心里的比重。更可悲的是,她不知道一个男人在追新目标时,被旧爱偷窥跟踪会是一种怎样的恼羞成怒、歇斯底里。没当场把她扔进河里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涵养高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甄嬛传:难怪余莺儿会被赐死,看她触碰了男人的什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