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上午单位组织献血,享受了一番大熊猫被保护般的待遇。

献血结束,献血说明单提示:不可做高强度运动、不可高空作业、多补充高蛋白.......

可算是给自己找到了放纵的理由,中午先伺候了一顿酸菜鱼,下午宅在宿舍重温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看的肾上腺素爆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好作家一定有异于常人敏感的神经末梢,可以洞察别人忽视的表象,无法无视于常人司空见惯的麻木。

不疯魔不成活。

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道出了一个女人18年的单恋,暗恋不过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和自我感动。

被暗恋对象其实全然不知,也无法感同身受和望眼欲穿。

这个陌生女人,从13岁孩童时期就对一个作家房客痴迷,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致命的吸引比糖果的诱惑还要大。

每时每刻脑子里都是他,可以默默关注他的一言一行,甚至亲吻作家触碰过的门把手,搜集抽过的烟。这些被作家触摸过的物件对少女来说就有了意义。

 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份痴迷愈演愈烈,执拗越来越深,哪怕随着母亲改嫁,也不接受同龄男子的青睐,千万百计要回到单身作家的住处。

只是晚上看着房间的灯从亮到暗,在作家经常出现的路口制造巧遇,总希望中意的人可以认出自己,作家与之发生一夜情也没认出他。这个陌生女人不过是他艳遇中的一个。

 后来他怀了作家的孩子,他深知作家爱自由,愿意享乐越不愿意承受责任,她只好默默抚养孩子,把对作家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

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受尽了屈辱和折磨,为了不让和作家的骨肉遭受贫穷,卖身于人,却再次偶遇作家,原以为这次作家一定会认出他,结果作家以妓女的名义塞给他钞票。

至此,她感情崩溃,后来孩子死去,自己也要濒死之际。把所有的情感写成信寄给作家,不过那时她已经不在人世。

2

 这部作品是一气呵成看完,因为茨威格刻画女性心理实在老辣独到,这让我想到了茶花女玛格丽特写给爱人阿尔芒的信,字字真情,处处卑微。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真实经历改编,不知道这是否也是茨威格的真实经历。

暗恋,爱而不得,从一开始想象着那个人身上有我们毕生追求的美好品质,想到他就会觉得发着光。可当真实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不过是脑子臆想,那个人也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们大部分人也就释然了,也就对青春年少的无知一笑而过了。

而这个陌生女人不同,她想要的似乎就是一个美好的印象立在那,供她回忆想象,供她填补生活空虚,供她寻求爱的意义,哪怕她知道这个作家轻浮放肆,她也愿意卑微爱着,这其中有点病态的扭曲,也是悲剧的来源吧。

让我想到少年维特爱上已经订婚的绿蒂最后抑郁自杀的事,这很多都是一种爱而不得吧。

因为得不到和执拗守护内心的原则,所以思念在脑海不断发酵,最终走上毁灭。

这种炽热的爱最终只会走向悲剧,因为不得所以令人骚动,又因为情绪需要出口,所以死亡就成了最终结局。 

3

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知道生活中是存在这样的情况的。

作为实用的摩羯座女生,这种过于炽烈虚无的爱情向来避之不及。

一个把自己低到尘埃的灵魂,怎么会博得另外一个灵魂的仰慕。

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身为女生,很想跳入书中去规劝那位可怜少女。

但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有些东西也注定要一个人挣.......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感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