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心理学」你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他们不满足于对外界的单纯的听、看、触摸,而是出现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心理需求,并通过行动来表现出来。因此,作为与孩子关系最为亲密的父母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孩子的心理需求。

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父母一定要学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一般而言,其心理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感依赖需求。

这种心理需求在婴儿时期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两三岁的小孩就特别缠人,像妈妈的跟屁虫,妈妈走到哪他跟到哪,妈妈必须时刻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孩子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用最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其实,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确的做法是多花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2)归属感的需求

凯凯今年7岁,有一天,他对妈妈说:‘’妈妈,你这么辛苦,我也没事情做,我来帮你打扫卫生吧!”妈妈回答道:“宝贝,不用了,太脏 了,你做不了这些事情,你去看电视,或者做作业也行!”凯凯心里想:“妈妈认为我做不好,那我以后再也不干家务了!”第二天,家里要招待客人,妈妈着急地要凯凯来帮忙:“宝宝,快来帮妈妈洗一下水果,一会儿有客人来。”凯凯坐着那不动,心想:“我才不管呢,反正我也做得不好。”

实际上,凯凯这种行为属于缺乏归属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一个团体,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同,希望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凯凯的行为并非是懒惰的表现,而是因为第一次的要求被妈妈拒绝了,以至于孩子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这样,孩子不仅不会与妈妈合作,而且会变得没有责任心。

所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适当的提供机会,让孩子知道他也是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给孩子一个亲吻或者说一些感谢、鼓励的话语。这样,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这个家庭需要他,从而得到归属感的满足。

(3)渴望得到关注的需求。

妈妈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开始准备做晚饭,正在客厅玩耍的宝宝看到妈妈便飞奔过来,缠着妈妈要求妈妈抱一抱。妈妈着急随即推开了宝宝,径直走向厨房,开始准备晚餐。正在切菜的妈妈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急忙跑向客厅,原来是茶几上的小鱼缸掉在了地上。妈妈生气地责备宝宝:“你怎么回事?”宝宝一声不吭,但心里却想:“妈妈一定是不爱我了,我只能用破坏东西来吸引你的注意。”

妈妈对宝宝的冷落让宝宝觉得妈妈对他们的爱少了,故而采用其他搞破坏的方式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在宝宝看来,虽然得不到爱,但是关注也是很好的。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渴望得到关注的需求,如果他们出现不良行为时,要适当地进行分析,满足其正常的心理需求。否则,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成长为问题少年。

(4)被尊重的需求。

孩子更需要得到尊重,父母在做事情时要记得询问孩子的意见,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父母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上,记得要问问孩子,比如在处理宝宝的玩具时,记得问问宝宝:“这件玩具可以送人吗?”如果宝宝不愿意,千万不要这样做,否则他们会觉得父母不尊重他。

做父母的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的意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容易接受的颁发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5)被肯定的需求。

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无论是否自信,父母一定要学会时刻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如果他非常优秀,但是很胆怯,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就一定要学会信任并肯定自己的孩子,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最优秀的,并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不能比拟其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总之,父母只有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们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学会更好地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

(本元智慧专业幼小衔接摘自《儿童行为心理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行为心理学」你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