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后思索:自杀式行为解惑

不想在端午节安康的日子说自杀这个太悲伤的话题,节后来表诉了。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历史非常悠久。

端午由来已久,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牵强附会也好,有心为之也好,与之关联的名人不少。但相信大部分朋友还是认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不畏强权最后投江自尽的屈原吧。

众所周知,屈原是对楚国失望透顶,带着无穷遗憾投江自尽的。

正常人大多数认可自杀是一种懦夫自私的行为,不可为之,总是劝人只要人在,希望就在,有什么坎过不去呢?

因为自杀还被隆重纪念的,印象里屈原是翘楚。中国喜欢的是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我对这样重要的节日来纪念自杀的人,多少是有诧异的。想来文人和群众理解了他的行为和思想,对他是带有怀念与可惜的情感的,怀才不遇,极度苦闷,绝望的心情,六十二岁,觉得心中理想已经无法实现, 绝望的心情让人觉得情有可原吧。

自杀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一时情绪想不开;

有的是要报复活着的人;

有的是生活困顿又绝望;

有的是摆脱病魔疼痛压力;

总的说来,人们觉得有些是想不开,有些是想的太开。

想不开的人,是一时迷茫,激愤,被情绪左右。人走以后,亲人泪目,徒留遗憾。近几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总会有不理解的麻木看客说,太脆弱了,不缺吃喝,没有挫折教育。可是鲜少有人理解到底为什么没有了尘世的眷恋要选择这样的悲痛方式?是什么让他们有了瞬间的无望?

说到底是因为在他们决定行为的那刻,没人倾诉理解,无人支持,感受不到温暖,而情绪的掌控复原能力弱。 想对有沟通障碍的父母说,其实孩子要求的很少,试着给予孩子陪伴和无条件的爱吧,把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去掉,或许生命会有新鲜的色彩和活力。

想的开的人,预谋型自杀,自认为看清了世事真相,洞悉人心,从而生存意志薄弱,失望怨世。觉得自身看透了,没意思了,人一生大的轨迹都差不多,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这么做。无趣无聊无意义的一生,浪费时间,只是在完成这样一个过程罢了,不快乐啊。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活着有没有意义? 假如活着没有意义,还要不要活着?这里有很多是成年人,有可能是太过坚强,坚强到无人可靠,连倾诉都觉得是自己无能的体现。

无论想开与想不开,其实都是出现了情感障碍,都存在着对生命没了兴趣,没有在心底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


我们从生下来就是要死,为死而生,最初最强的生物本能,会让我们不想死,怕死。

看不开的自杀,浅显的让人觉得实际上是情绪出了问题,沟通不畅,心情抑郁,封闭凝滞排遣不了压力。一瞬间的决定没有了后悔的余地。

所谓看开的自杀,应该是从思想,哲学层面上选择了,自己生死的自由。 对于后者,想用尼采的话来回答你,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自诩看开,预谋型自杀的人,说到底其实仍旧是没有想开。 如果真正想开,就会在看清黑暗现实之后,依旧对生活保持乐观与热爱。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挑战。如果美满幸福,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和珍惜;如果不如人意,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和努力,让自己练就豁达的心态,健康的体力,充满活力和对生命的好奇与乐趣。

人生,有那么一些追求,心向阳光,才不会荒芜,总要有那么一些淡定,从容面对,才不会患得患失。

弹性对待得失,苦中作乐也是一种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节后思索:自杀式行为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