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贝恩的自我理论

费尔贝恩是精神分析师,他服务的对象多数是精神病人,犯罪者,而这些人大都有一个不好的家庭。他的客体关系理论是最纯粹的关系,可以说是弗洛伊德唯性论的另一个极端。

费尔贝恩的自我有三部分组成:中心自我,力比多自我和抗力比多自我。

其中中心自我是意识层面的,与环境直接相关,有点类似于弗洛伊德的自我。这个自我在不同环境下就表现出相应的角色,如上班时一个角色,回家时一个角色,娱乐时又是一个角色,根据不同的环境需要表现出同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举止。这个表现出来的自我并不一定同内心真正的自我相吻合。

中心自我下面有被压抑的两个自我:力比多自我和抗力比多自我。

力比多自我有点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代表爱,欲望等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有引诱的部分。

而抗力比多自我有点类似于弗洛伊德的超我,用于阻碍欲望爱的表达,就像忠臣,监管着力比多自我。

举个例子就比较清楚。当一个孩子考了很差的成绩回来,当妈妈严厉批评孩子时,现在严厉的妈妈对孩子来说就是个坏的外部客体,就像湖中的倒影一样,一个坏的外部客体在孩子的内心投射出的是抗力比多部分:离开坏的客体。孩子内心还有一个力比多部分,有对好的妈妈的依恋,有接近妈妈的冲动。这时抗力比多就会阻止孩子接近妈妈。

一般力比多自我和抗力比多自我是压抑的,这就是阻抗,每个人都害怕把压抑的部分释放出来。当一个人对自己内部压抑的两部分越了解,他的意识就越强大。有一定的压抑是好事,但过分压抑,完全分裂的东西就可能完全投射到外部。

当孩子认为外在客体是好时,按费尔贝恩的说法他就不需把外在的客体内化,因为环境对他来说很安全。如果外在客体是坏的,则孩子需要内化外在客体,因为坏的外在客体会另孩子不安。于是孩子会把外在坏的客体吸收进来,那么外在客体就变好了,自己是坏的。如妈妈打我是爱我,我是不好的,我停外在客体的要求,我就会变好。这是分裂的防御机制。

而那些精神分裂,被害妄想症的病人就是没法把坏的外在客体内化,完全投射出去:外面都是坏的。

压抑程度有三种。

1.完全压抑了坏的客体。这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对外面客体的生气,处在偏执中,一口咬定外在客体是坏的,这时中心自我能力会很弱,无法表现出合适的状态,完全被自己投射到坏客体控制了。

2.对外在坏的客体投射出来同时力比多部分也投射出来。这是非常矛盾的状态,比如有些夫妻在一起一辈子吵了一辈子,但又不会真正的分开。

3.力比多投射到外部,觉得外在客体实在太可怕了,极度单恋,如歇斯底里诊患者。

在现实生活中越乖的孩子,超我会非常强,里面的抗力比多自我不允许力比多自我出来,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一直认为外在客体是好的,我不好。外在客体认为我好,我就好,这样的孩子会活得非常辛苦,永远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孩子一定会牺牲掉一些来着力比多的创造力,热情,聪明的部分。

对于我们,在保证中心自我活下去同时,尽量多解除压抑的部分,这样就会越健康。

费尔贝恩的三个自我理论让我有新的视角看自己和周边的人,了解得越多就活得越通透。

你可能感兴趣的:(费尔贝恩的自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