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战国时期,可谓赫赫有名。
可是,苏秦在游说秦惠王的时候,却是遇到了挫折,他当时主张的是连横的政策,内容是,联合六国,再加上秦国当时的有利的条件,秦国是有吞并天下的潜力的。
但是,秦惠王是没有采纳苏秦意见的,以至于让苏秦在以后生涯中,走到秦国的对立面,实行纵横的政策,联合六国,以抵抗秦国的扩张。
当时,苏秦是如何游说秦惠王的?秦惠王为什么没有采纳苏秦的建议呢?毕竟吞并天下,对秦惠王而言,是极具诱惑力的。
苏秦游说秦惠王,内容是很具体的,并且也指出了实现这一宏图大志的方法,希望秦惠王能够认清当前的形式,抓住当前有利的条件,吞并天下。
苏秦所说秦国的有利的条件是:
有四塞之固,而且民富国强,兵精粮足。
苏秦是这样说的:
首先说的是地形: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的物产,可以利用;
北边有胡、貉、代郡、马邑的资财;
南边有巫山、黔中的险地;
东边有崤山、函谷关坚固的要塞,(这些都是古代地名)。
不仅在地形上,占有有利的因素,而且秦国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而富足,拥有战车万辆,精兵百万,良田纵横千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然的府库,是天下的强国。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之,天下之雄国也。”
军民众多,战备充实,而且战士训练有素,这都是秦惠王的贤能的体现。
具备这些有利的条件,秦国是完
全能够兼并诸侯,统一天下的,苏秦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但是,秦惠王却婉言地谢绝了苏秦建议。
秦惠王的拒绝的理由是:
毛羽长得不丰满的鸟儿是不能高飞的;
法制不健全的国家,是不能实施刑罚的;
道德不高尚的人,是不能奴役百姓的;
政教还没有走上轨道的君王,是不能拿战争来劳烦大臣的。
总之一句话,秦惠王感觉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秦国现在需要的是,调养生息,蓄势待发。
“秦王曰:“寡人闻之,买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对于秦惠王的言辞,苏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只是秦惠王的推脱之词,并且说出自己的看法,会让秦国取得更大的成果。
苏秦的意见,就是如果无所事事就能得到好处,端坐不动,就能扩充地盘,那时异想天开的事情。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战争来解决。
即使古代的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那样贤明的君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故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依靠战争。
敌我双发,无论是在战场上摆开架势,还是两队互相厮杀,总之,只有战胜对方,才能建功立业。
所以,最关键的是,对外要靠战争取胜,对内要靠施行仁义,来加强统治,只有国君有了威信,百姓在下面就会自然的服从了。
要想吞并天下,战胜敌国,迫使诸侯称臣,必须使用武力,这是不二的选择。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如果认清不了事情的本质,不懂得教化百姓,并且缺乏治理国家的办法,整日沉浸在巧言诡辩之中,这也是,我的道理行不通的原因所在。
苏秦游说秦惠王的奏章,先后上了十次,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
参考文献:《战国策·秦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