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朋友分享了一段话,我感觉很有趣,也很有价值。
他是这么说的:
如果大家找工作,我建议学会拍摄剪辑做图和 AI 再去找,成功率提高一倍。不需要精通,皮毛就够用了。写到简历里,很管用。
如果还想提高求职成功率,可以针对性学习一下该行业的产品知识,现在网络获取知识很方便,简历里写进去,那样更对口。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老板都不喜欢招小白。大企业多数人又进不去。
现在打工也不是赚不到钱,其实销售懂技术是很赚钱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而且最近这几年,身边大多数辞职出来创业的都倒闭了,有几个没倒闭的,都是那种懂技术的销售
我这里出去两位,我培养的,都是这种类型。开个小公司,确实能赚点。
技术也不是特别厉害,就是一些产品知识的,会拍会剪会做图的,小老板会这些,倒也不是为了省人工,其实就是举手之劳,工作效率提高 N 倍!
类似还有懂运营的设计师,懂视觉的业务员等。
所以说,人只要学对那 2-3 个交叉技能,永远不担心被淘汰。
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感觉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对大家找工作确实有帮助,怎么讲呢?我也经历过很多小公司,也开过公司,认识很多小公司的老板,我感觉大多数小公司的老板确实喜欢有 2 -3 个交叉技能的员工。
原因很简单,小公司呢,他们的利润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降低用工成本,如果一个员工既会前端,也懂点 UI ,会 PS ,老板就感觉很不错。这时候,你即使多要 2000 块钱,老板也喜欢要你,因为你节约了成本,因为你的存在,公司可能不需要请 UI 设计师了,少一个 UI 设计师,不仅仅只是少一个人工资的问题,也少一个员工的社保啊,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下降。
而老板认为一肩挑的员工,基本上效率也会很高,自己跟自己沟通,还能避免争吵。
而且,对自己来讲呢,这也是一种锻炼,未来你不管是再找工作,还是出去创业,都是有经验积累的。丰富自己,也就意味着自己多一条路,所谓的技多不压身也在这里。
很多人说:我一个人不就是相当于干两个人的活吗?我何苦累自己呢?可能确实干的活比别人多一点,但是,你也具有成长性了,你这类人在公司极容易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不容易被淘汰,属于小公司的万金油。所以,从长期性的角度来想的话,你不一定吃亏,老板也喜欢给这样的员工涨工资。
以上建议适用于中小型公司。
我之前讲副业相关话题的时候,提出过一个观点:现代社会最大的陷阱就是高度的专业化分工,这种流程化,工程化,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式虽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也确确实实非常方便的控制了生产力。
人类就像是机器上的某个螺丝钉,只要机器不停地运转,我们打工人似乎就无法停下脚步,不断地陷入内卷之中。专业化的分工对于人来讲,有两大陷阱:
1、将人进行了工具化,单一化,可替代性变得非常强,你不干,就很容易找到替代者将你替代。所以,专业化的陷阱之一就是将人进行了标准化。
2、因为标准化了,工具化了,单一化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丰富度大大减弱,偏安一隅,在仅限的岗位和领域工作,限制了人的能力和思想。
而我们的教育并不是培养人的人格、精神、价值观、能力等价值理性人,而是工具理性人。
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将人类的行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理性行动,一种是价值理性行动。前者是指以明确的有用性为目的,被个体做理性计算后得出的最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行动,后者则是指由于坚定地相信某一行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而采取的不计成本的行动,它超越了单纯“效用”的逻辑。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经写了一本名为《社会分工论》的书。简单来说,人类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整个社会领域的职业分化愈加细密,社会分工系统愈加复杂,职业门类日益多样。在此基础上,整个社会对专业化的要求日益凸显。涂尔干将这种基于职业分工形成的人与人组成社会的联结方式称为“有机团结”。在一个“有机团结”的社会中,人类不仅依靠职业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计,同时也依靠职业来安顿自我的生命。是否有一技之长、是否有“吃饭的手艺”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焦虑来源。
由此,现代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古典时期的大学和学院培养人的德性、善良和品格的教育目标,而把能否培养出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渐渐变成了教育的核心命题。
所以,我们人类被可量化、有用性所裹挟了。这也是一种异化。
专业化分工是造成打工人焦虑的原因之一,这时候,想摆脱焦虑,可能只能靠副业来养活灵魂,滋润自己了。
大家做副业,也不是多掌握了一门手艺吗?想让自己更稳定吗?其实,放到职场上是一样的道理。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我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字 “1024”
免费领取副业赚钱实操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