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小说家乔安娜·古德曼的最新作品《带我回家》,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加拿大的一个故事:
女主麦琪非常崇拜有“种子大师”之称的父亲,她喜欢听父亲讲那些关于种子的故事,从很小开始就在父亲的种子店帮忙,并且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能够接管种子店。而麦琪也是父亲最宠爱、最寄予厚望的孩子。
但是当麦琪违背父亲的意愿爱上了隔壁的穷小子加布里埃尔之后,父亲的宠爱便不再了,他把她送到了离家很远的姨父母的农场里,期望以此斩断两个年轻人的情丝。悲剧的是,在姨父母家的麦琪被姨父强暴了,与加布里埃尔也发生过关系的麦琪不确定自己肚中的孩子是谁的。
在那个不开化的年代,一个未婚生子的女性足以毁了一个家庭的声望,因此当麦琪生下女儿艾洛蒂之后,艾洛蒂便被父亲强行送到了孤儿院。
多年之后,麦琪顺着父亲的意愿选了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却多次流产再也没能生下孩子。麦琪对艾洛蒂的思念愈深,始终未放弃寻找她。
而此时的艾洛蒂却因为当时政府颁布的一项新法令:将提供给精神病院比孤儿院更多的财政拨款,而深陷日复一日的非人折磨。贪婪的教会借机将掌管的孤儿院改造成精神病院。
艾洛蒂的命运因为这项法令多了诸多悲剧色彩,麦琪与艾洛蒂的重逢之路也变得迷雾重重。直到有一天,一则奇特的寻人启事带来了转机,艾洛蒂在与母亲麦琪分离23年之后,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而这则寻人启事也揭开了一段埋藏了23年的真相,最终带艾洛蒂回家的竟是当初那个狠心把她从麦琪身边送走的父亲的爱。
看完这个故事,总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复杂情绪,关于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伤害与爱。或许这种复杂的情绪对应的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那种复杂难言的爱,这份爱里有不合宜的伤害,却最终也是爱。所以,我想借着这部作品,也许我们可以重新来理解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那些伤害以及爱。
一、选择看见伤害还是爱?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麦琪的父亲因为害怕麦琪与隔壁的穷小子走到一起会不幸福,所以把她送去了离家很远的姨父母家的农场。而这件事也变成了后续悲剧的开端,一是麦琪被觊觎她年轻身体的姨夫强暴了,二是两个年轻人因为分离变得更加亲密,发生关系,导致麦琪怀孕了。
而那毕竟是一个不开化的年代,村里的一个女人只是因为离婚就受尽了他人的冷眼和排挤,更别提一个未婚的年轻女孩未婚先孕生下孩子,该是多么大的一件丑闻。这不仅会给家庭带来羞辱,也会毁了女孩以后的人生。这是麦琪父亲的想法,因此他强行把麦琪的女儿送走。
麦琪生下女儿后,在陷入昏迷前努力地说了一句:“她叫艾洛蒂,请你们告诉爸爸”。
麦琪的父亲狠心地送走了她的女儿,让她和艾洛蒂骨肉分离23年之久,更是在23年的时间里饱受内疚和思念的折磨。
而艾洛蒂也因此在孤儿院改造而成的精神病院里饱受折磨,被迫服用大量精神麻痹药物、被关禁闭断食、被强暴殴打,直到成年后在好心的修女帮助下离开了那里,却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很多对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艾洛蒂都需要重新学习,勉强生存下来。
麦琪的父亲爱麦琪吗?我想是爱的,他所做的一切的确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做的选择,因为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女儿因为年少的一次错误,断送整个人生,他迫切地想要让麦琪的人生重回正轨,因此在姨父母家生下孩子,把孩子送走,麦琪的这段经历就可以掩盖了。
但是无论是刚开始对麦琪恋情的阻挠,还是把孩子送走这个事实,都最终酿成了麦琪和艾洛蒂长达多年的痛苦。这些伤害也是无法回避的。
可最终却也是父亲的爱,让麦琪和艾洛蒂得以团聚。一是父亲听到了麦琪的祈求,把艾洛蒂的名字给了她的女儿再送到孤儿院,后来也以想要领养的名义关心艾洛蒂的成长,甚至真的动过把艾洛蒂领养回来的念头,只不过一念之差放弃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而后来又开始在报纸上刊登艾洛蒂的寻人启事,最后成了麦琪母女团聚的关键。
父亲爱麦琪也伤害了麦琪和艾洛蒂。在找回艾洛蒂之前,父亲已经因癌症而离开这个世界,曾经那么渴望父亲认同,那么爱父亲的麦琪,因为这些伤害的存在觉得父亲不再爱自己了,而在真相揭开之后,她又重新感受到了父亲的爱。
爱、伤害都是事实,而麦琪最终选择了看见父亲那份深沉的爱,当重新感受到这份爱的时候,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或多或少地都有受过伤害,我们不否认伤害,但是仍然可以选择去看见那份爱,感受爱的流动,而不再一味抓着伤害不放,对爱却视而不见。
选择看见什么、感受什么、接纳什么,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二、理解父母也是人,与父母在人的层面上相遇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真的觉得心情挺沉重的,有那么些瞬间,会去责怪麦琪的父亲怎么如此狠心、一意孤行,酿成了麦琪和艾洛蒂的巨大痛苦。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就是孩子眼中的神,因为父母无所不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种对父母的崇拜和神化会一直内化在孩子的心里,那就是孩子会天然地觉得父母是完美的,父母是不会犯错的,也正因此,当父母犯了错之后,孩子会觉得不可置信,不能原谅。
你是我的父母,你怎么能这样?
所以,与原生家庭和解的重要一步就是:在人的层面上与父母相遇。
想象一下,当我们从年幼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成人,我们的身高在逐渐变高,我们的视线也逐渐与父母持平,当我们从平等的人的角度去看待父母的行为,就能理解很多。
麦琪的父母的行为也是这样的,从人的层面上去看待他们,就能更多地去理解。因为自身的局限性,麦琪的父亲执意认为麦琪与隔壁的穷小子加布里埃尔在一起会不幸福,就强行拆散他们造成之后的悲剧。
他选择送走麦琪女儿的行为,也许就是在那个当下他作为父母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当我们能意识到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人,真正接受他们作为人的存在,就能接受他们犯错误,因为是人都会犯错。那些伤害也并不是父母有意为之,如此就更容易释怀。
如果不能看见这一点,就很容易陷在受害者的角色中出不来,也无法找到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当下的情境。
三、改变自己,终结传递父母心理上潜意识里的“未完成”
麦琪的父亲因为自己婚姻的不幸福,就极力希望麦琪不要重蹈覆辙,只可惜麦琪也一如父亲,深陷在对法裔男孩的感情里。而后,又因为希望赢得父亲的赞同,在生下孩子后,与加布里埃尔断了联系,多年之后顺从父亲的心意,与门当户对的罗兰德结了婚。
只是这种父亲预期中的完美婚姻并没有给麦琪带来幸福感,在多次流产之后,麦琪遵循自己的意愿与坚持与罗兰德离了婚,和重逢的加布里埃尔在一起。
麦琪的父亲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她对他成为园丁这件事总是冷嘲热讽,麦琪的父亲对此深恶痛绝。他娶麦琪的母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母亲的反抗。
但是当结婚生子之后,麦琪的父亲却又做了与当年自己的母亲如出一辙的事:就是把自己的伴侣和孩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这种家庭的代际传承使得自己的子女遭遇了和自己一样的命运。
而自己的婚姻关系也对麦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刚开始在与加布里埃尔感情中的退缩还是与罗兰德结婚,都是麦琪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同与爱做出的选择,这也造成了麦琪的不幸福,一如自己的婚姻。
麦琪父亲的那些“未完成”都由麦琪一力承受了,幸运的是到了麦琪这里,麦琪最终有勇气找回了自己的幸福和爱,完成了心理上的修复。所以最终这个故事,还算是完满的。
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所有你自己不愿意疗愈的,都会在无意识中传给你的孩子。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父母,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将一切悲剧终止在我们这一代,并转化为资源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