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dk1.8的HashMap源码分析(二)

    再上次看了hashMap的put方法,了解了大概的流程,今天再来搞搞put中的hash(key) 方法和具体计算下标的方法

1

    源码是这样的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null) ?0 : (h = key.hashCode()) ^ (h >>>16);

}

相当于  h^h>>>16

先来了解一下这几个运算符

    1.与运算符

        与运算符用符号“&”表示,其使用规律如下:

        两个操作数中位都为1,结果才为1,否则结果为0,

        例如 1111 & 1110  结果为 1110 

        此种运算中 得到0的概率是0.25 得到1的概率是0.75    

    2.非运算符

        非运算符用符号“|”表示,其使用规律如下:

        两个位只要有一个为1,那么结果就是1,否则就为0

        例如 1111 & 1110  结果为 1111

        此种运算中 得到0的概率是0.75 得到1的概率是0.25

    3.异或运算符

        异或运算符是用符号“^”表示的,其运算规律是:

        两个操作数的位中,相同则结果为0,不同则结果为1。

        例如 1111 & 1110  结果为 0001

        此种运算中 得到0和1的概率都是0.5 

        接下来看h>>>16 

        源码中有这样一个常量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1 <<4;// aka 16

        1 <<4代表 1*2的4次方

        >>>  则代表 无符号右移,忽略符号位,空位都以0补齐

        h>>>16 则代表右移16位 即当key的hashCode值小于2的16次方时 h>>>16都为0

        h^h>>>16 就是高16位和低16位的异或运算 保证hash散列的平均分布

2.计算下标

    if ((p = tab[i = (n -1) & hash])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null);

    tab[I =(n-1)&hash] 

    此处关注的重点在于为何hashMap的初始化长度是2的4次方 以及resize()每次都是扩容为原来长度的2倍

    (1)我们知道 偶数的二进制最后一位是0 奇数的二进制最后一位是1 ,当(n-1)和hash进行&运算的时候, hash的最后一位不确定, &运算只有当都为1 ,结果才为1,否则结果为0。那么,如果(n-1)是偶数 计算出来的值最后一位肯定为0 必然会导致我们只能使用数组长度的一半 导致资源的浪费,产生大量的hash冲突。而(n-1)为奇数 则会避免这个问题

    (2)还有一种说法是 当length为偶数时 可以用&代替%运算 效率高 

            这点我还没想明白 后面有时间再补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jdk1.8的HashMap源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