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背后的故事

你知道吗,白居易最开始写《长恨歌》其实是想讽喻唐玄宗跟杨贵妃,但他写着写着,却逐渐同情起了他们,并且想起了他的初恋——湘灵,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的结局,而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开始的呢?

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几年之后家乡战乱,白家迁居宿州符离。邻家有女,名曰湘灵,可爱动人,与白居易青梅竹马,十几岁的时候,两个人互生情愫,但他们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白居易出身士族,而湘灵只是乡野村姑,白母以门户为由,千方百计地阻拦,甚至暗自给白居易安排了婚事,于是白居易便离开符离南下,一为求学,二为逃避,即使如此,他还给仍在乡下的湘灵写诗,名曰《长相思》: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而这首诗,便是《长恨歌》的雏形。

28岁那年,白居易考中进士,之后回符离短住,二次请求母亲准许两人的婚事,却再次遭到拒绝,门户之隔,犹如不可逾越的高墙,隔开了山海,同时也隔开了白居易那颗年少的心,于是便有了日后的《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

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不难看出,在这首诗里,同样有着《长恨歌》的影子。

四年之后,他再次回到符离,三求婚事,然而结局可想而知,希望再度落空的他,终于在一次次的尝试后变得心灰意冷,从此零落天涯。在这之后,他与湘灵陌路,情缘断尽。

转眼又过了两年,他与朋友在马嵬坡游玩,谈及唐杨二人,心生感慨,之后就写下了那首名扬千古的《长恨歌》,很多人说白居易写这首诗是为了讽喻唐玄宗沉溺情爱而耽误了江山,若他单纯只是为了讽喻,写到“云栈萦纡登剑阁”即可,何来后面的“魂魄不曾入梦来”的苦恼,又何以至“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觅,人间白首般的誓言终究抵不过世事无常,而身在尘世间的白居易,更是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以姑且想,他只能是写着写着,不知不觉走进了唐杨的故事。执笔人最终变为了剧中人,自己则化作唐明皇,感受那凄风苦雨,历经波澜情劫,而那个被骂红颜祸水杨贵妃,以及被门当户对偏见阻拦的湘灵,她们的身影,终究重合在了一起,化作了长恨相思雨,纵使“天上人间会相见”,终究“此恨绵绵无绝期”。

再说回白居易,此时40岁的他,已不再是那个欢笑中长大的世家子弟,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凌云才俊,在被贬江州时,路上竟然偶遇了湘灵。两个人重逢,掩面痛哭,失落于人海,佳人何处寻,景色依旧在,物是人已非。但命运的吊诡之处在于,我们以为能再续前缘,殊不知,沧海桑田。时别20年,此时的湘灵仍然没有嫁娶,而白居易也早已不再年轻,自此一见,终究也只能是一见,自此一别,却已是人生海海,世事茫茫,若故事之于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幸免?

正如《长恨歌》结尾所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玄宗与杨贵妃已经找到了归宿,而白居易与湘灵一起的那段时光也已经结束,曾经的梦想,一起许下的愿望,多年后的我们仍旧相信着,在那境界的彼方,他们二人,一定还在,诉说着彼此的衷肠。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恨歌》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