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读后感

安妮日记

        写了很多“后屋”(他们的藏匿处)的故事,包括她的父母,姐姐,彼得一家三口,还有一个医生(糟糕的牙医),为了逃避二战中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他们七个人在几个热心人的帮助下,在“后屋”“封闭”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大多数时间介绍了日常的琐事,吵架拌嘴,生病,节日,学习,爱情等等,小偷警察也偶有躁动,琐碎的事情在特殊的环境下被无限扩大,这其中安妮思考问题的方式逐渐变化,这种变化是向着成熟的,好的方向的,当然,这种变化是和她很多独处的时间有关,看过很多书有关,想象一下,现在每天忙碌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胡思乱想。

        当然这本书经过了一些人的修改,翻译,可能有一些思想被成熟化了,但是,很庆幸我看到了这样一本描写女孩心里的书,我对里面安妮对别人对她的嘲笑的反应很欣赏,她是个性格独立,坚强的姑娘,我对她学习的热情很佩服,我不是一个能如此忍受孤独的人,我对她和彼得的爱情很好奇,我不知道是不是别的女孩子也有这种思想变化,我想象她每次听到枪声就跑到爸爸屋里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二战中一个个家庭流离失所的景象,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平静的年代。

        恰逢自己在十三陵封闭开发,有机会体验这种孤独,我们部门只有我一个人,几个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和外包的人,每天早起跑步(还能跑步真好),工作,吃饭,午觉,工作,吃饭,加班,睡觉,时不时给两个朋友打打电话,发发牢骚,不由得怀念起高中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食堂,教学楼。我试着记下这段日子的种种变化,试着体验安妮的孤独,在这里工作的人们都怀着不同的目标,而我的目标仅仅是体验生活,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希望一切都好,希望看到的朋友都好。


当你途经我的盛放

        这本书我用了两天看完的,但是一直没有写读后感,因为我不知道写些什么好。

        这是一本我不敢评价的书,我很欣赏作者的一些诗,因为我能挪用,但是还有很多诗晦涩难懂,可能是境界不同,而且对佛教思想也不甚了解;我猜作者是个随性的人,这个从她在上海和印度的经历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这个从她的那篇理想的爱情得以窥见;作者是个善良的人,这个从她在印度的见闻可见一斑。

        看书的时候感觉发生了一件灵异事件,那天下班,我在公交站台上边看边等公交,公交车大概10分钟一趟,那时候我在看作者在印度的见闻,这时公交车来了,从中门下来一对印度夫妇,父亲拉着一个小男孩,母亲怀里搂着一个小孩,这一瞬间我觉得好神奇,套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我感觉自己穿越了,或者是面前的这对印度夫妇穿越了过来,突然觉得很神奇,我当时努力想着在书里有没有出现过印度语的你好,我努力想着,可还是没有印象,后来我想,假如当时我想起来怎么说我是否有这个勇气和他们打招呼,然后呢,打了招呼之后还能说什么呢?这真是一段神奇的经历,我喜欢从作者的讲述中体会他们的经历,以及那些经历给他们的影响,仿佛我也经历过一样。

与你邂逅的那段楼梯

如果不是有一抹晚霞

和一张你的脸那就

一定荒芜

再次见你的那个书角

如果不是有一盆含羞草

和一身你的衣裙

那就一定寂寞

多年以后的这个晚上

如果不是有一片月光

和一句来不及提起的“爱你”

那就一定不会狠狠责怪自己


第一次亲密接触

        高中的时候读的了,印象中读的第一本青春小说,很不错,痞子蔡很赞。


红楼梦

        磕磕绊绊读了一遍,不写什么读后感了,没资格,就想说我若遇见了一个“袭人”一样的姑娘,定会尽力争取,珍惜。


活着

        活着,从福贵的放荡生活讲起,到赌博输掉了全部家当;从父亲冻死,母亲的病倒,到被抓去当兵;从被俘到回到家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不能说话也听不见;从小儿子的出生到因为抽血过多而死;从女儿凤霞出嫁给偏头女婿,到因为难产而死,留下苦根;接着妻子家珍也因软骨病无法医治而离他而去;女婿打工时因公殉职再到苦根发烧不治而死;福贵送走了一个个的家人,他说这样等他死去也就了无牵挂,一个接一个的厄运没有将福贵击倒,他总是把能找到活下去的勇气,找到活下去的办法,用他辛勤的劳动,努力养活着家人.

        也许是经历了一切后的释怀,生活的磨难让人变得坚强;也许是没有家人后的茫然,让他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江城

        这本书是我在8月27日买的,算是送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一个朋友推荐的,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买的是中文版,所以我没有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希望,因为很多地方会改变原著的味道,但是幸运的是,这版译者不但是个翻译,而且还是个文学工作者,至少和他与作者是朋友的关系更有利于表现原著的思想有关。

        作者作为“美中友好志愿者”组织的一员,从重庆顺江而下,来到涪陵----涪陵榨菜远近闻名----一个美丽的江城。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个质朴、迷人的江城,作者用两年的时间,从一个外教、“洋鬼子”、看不懂路上的标语、讨厌江船的汽笛和汽车不停的喇叭声、恐惧路人的好奇的吼叫,到逐渐读懂路上的标语、适应了鸣笛声、有了固定的朋友(教堂的李神甫、“学生食家”的黄小强……),经历了一件件有意思的事情。

        跟他一起的亚当,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夸奖一个女生的雀斑很好看,让这个女生觉得很尴尬,因为在美国,雀斑是有魅力的标志,而在中国,雀斑让很多女生苦恼,就像胎记,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见一斑,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没有谁对谁错。

        作者很“狡猾”,他来涪陵工作的目的是想更好的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涪陵的风土人情,于是他将自己的英语文学课变成了一个了解人情的工具,他给他可爱、质朴的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个能够发散思想的题目,从学生的作业中,你会发现,他们的可爱,充满着想象力,和对社会的一些还不成熟但发自内心的声音。我尤其喜欢这些段子,作业里的学生思想仿佛没有边际,有会发生各种变化的水牛、善良的妖魔……

        作者对很多事情都有他自己的看法,比如对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的理解,他认为中国的家庭成员关系更加紧密,而美国的家庭成员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对长城的认识,一个当初充满闭关锁国思想的建筑竟成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的符号,或许是作者的想法太过偏激了,我们只是在放大它在建筑史上的空前绝后,与政治思想无关。

        到最后,作者被当地人认为是一个“中国通”了,所以很多学生、朋友愿意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你会对他遇到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当你不得不承认,作者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同样还有超乎常人的勇气。一次次露营,一次次交谈,一次次与英语系的老师斗智斗勇,就像书中说的,你会迷上涪陵这个江城,你会迷上作者。

        当然我看这本书也是有目的的,我想去读它的英文版,想去更加真实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想锻炼我的英文水平却苦于没有让我感兴趣的教材。更多的感想还是读了原著之后再分享吧。


狼图腾

        高中读的一本好书,剑朔的书,后来不知去向了,书里介绍了下乡去蒙古的知青与狼的所见所闻,书中对狼的习性有很深刻的描写,看着热血沸腾。后半部分的那头小狼又让人感到一种温情,很多情节都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想到图腾就想到狼,甚至说是一种信仰,从那以后我对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得还看过《野性的呼唤》、《老人与海》,可能有了《狼图腾》的铺垫,看着也是非常感动,以后有机会买来收藏。


林徽因传

        林徽因,一个旷世美丽的女子;一个才华绝代的女人;一个创造了沙龙又走出了沙龙的女人.

        林徽因的名字还是第一次听到,没听过徐志摩为了她来到英伦,没听过金岳霖为了她终身不娶,书中一点一点的为我们介绍了林徽因的成长环境,以及身边的人对她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是她对周围的人的影响是润如春雨,恒至一生的.她以她特有的浪漫,敏锐,坚强,热诚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作者用她细腻的文字,将这样一个女子娓娓道来,如清泉流过山谷,如阳光照在身上,一种温暖缓缓流入身体,只能说,我没法不尊敬这样一个女子,没法不崇拜这样一个灵魂.

        梁思和先生说”一部优秀的传记著作里,传主不但要复活他本来的精神面貌,还应该起’借尸还魂’的功能,将作者的生气也焕发出来,所以传记不是纯客观的材料展览,它需要’对话’,作者与传主间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对话.”作者张清平与如此坎坷且辉煌经历的女子不停的进行着精神的对话,我为成为他们的听众感到荣幸.


每天读一点色彩心理学

喜欢黑色的人:干练/保护自己。在意别人眼光

喜欢白色的人:追求完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喜欢灰色的人:比较稳重,能够平衡局面的人。突出他人的气质。

喜欢红色的人:热情,行动力强,但不太深入思考,情绪波动大。讨厌红色的人,对现状不满足。浓绿万支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

喜欢粉色的人:稳重,温和。认真努力的实干家往往不喜欢粉色。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不喜欢粉色。粉色可以是内分泌活跃,防止衰老。粉色可以让人放松。

喜欢蓝色的人:有礼貌、谦虚、协调能力强。天蓝、水蓝更倾向于艺术者,深蓝色的多是创业者和教育者,喜欢凌驾于他人之上。固执己见。蓝色可以使心安定。穿蓝色睡衣更容易入睡。

喜欢黄色的人:具有幽默感,工作能力强的理想主义者。伊斯兰教中黄色代表“死”。

喜欢绿色的人:礼貌,爱好和平,信念坚定,往往不信任任何人。黄绿、苹果绿的善于交际,圆滑。深绿色的沉着冷静,干练。让人更加孤独。

喜欢橙色的人:竞争,激烈的行动派。让人觉得时间漫长。隧道中多用橙色,距离最远。“钠灯”。

当和你见面:

穿鲜艳的衣服,大家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穿暗淡的衣服,去图书馆平静心情;

穿可爱的浅色调衣服,做户外运动;

穿蓝色的衣服,想要倾诉;

穿黑色的衣服,需要赞美;


穆斯林的葬礼

        大学的时候读的,忘的差不多了,当时很感动,有机会再买来读读,记得当时的那个盗版书被我捐了,以后买正版的,呵呵。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很青春,很励志,后来还特意看了电影,听了《那些年》,九把刀不错,呵呵。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围绕着双水村里的孙玉厚一家人的生活展开,讲述了中国解放后大锅饭生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十年文化革命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希望。

        孙玉厚的大儿子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讲述了农民意识中门当户对的思想给一对年轻人带来的悲伤,虽然最后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当仍然让人感到悲伤。

        二儿子孙少平虽然有着一颗不羁的心,并且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但他与田晓霞的爱情仍然以晓霞在抗洪救灾中为救灾民不幸牺牲的结果而告终,他们的爱情百转千回,荡气回肠,我不禁祝福他们,却为这样一个残忍的结局感到极度悲伤,少平在大锅饭时期读初中,奶奶的大脑已经不很清晰,生活也全部依靠母亲和妹妹兰香照料,大哥少安初中毕业就和父亲下地务农,挣工分,但一年中的每一天都过得极其痛苦,每天都吃毫无营养的黑面膜,高粱饼。白面对于他们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奢侈一下,少平在学校每天都是吃丙菜(就是最烂的),但少平受到田晓霞的影响,接触到了很多文学巨著,和事实政治,这些信息对少平年轻的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些为他而后的揽工生活与挑炭工生活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期间,少平与晓霞从谈天说地到互相牵挂,两个燃烧的心灵不由得被对方的魅力所吸引,而此时晓霞已经成功考上大学并顺利成为省报记者,她不顾身份的差距来到大亚湾找到挑炭的孙少平并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晓霞的勇敢,独立在当时的环境中不禁让人感到钦佩,这是一个集美丽,智慧,胆识于一身的女子,这是一个可以让人魂不守舍,寝食难安的女子,然而孙少平起初却不敢接受这样一段身份悬殊的爱情,他那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仍然在婚姻方面胜过了他那广阔奔腾的心。当田晓霞接二连三为来到大亚湾找到整日生活在黑暗中的少平时,少平的思想仍然在做着激烈的斗争。当他们即将赶赴一个罗曼蒂克氏的两年后的约会时,田晓霞却在一次报道抗洪救灾中为救一个落水的儿童时不幸被洪水带走了年轻的生命。作为一个男子可以体会到这个打击对少平的创伤,她曾是他的思想启蒙“导师”,她曾是他生命中的“太阳”。。。

        粗读了这本抒写生命的作品之后对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颤。一个经历了如此苦难的人所具有的精神力量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它影响着少平的一生,同时也给予我力量。让我再一次想起了少平与晓霞共同歌颂的那首古诗: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

        我想我的心被他们吸引,我渴望经历艰辛的洗礼与苦难的雕磨,我渴望享受挫折给我带来的成长与成熟,我渴望一个与我享受这些苦难的女子,我渴望我渴望的可以成为我一直前进的动力。


射雕英雄传

        昨天在床上把<射雕.txt>看完了,严格地说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从小就不喜欢看书的我拿起一本厚重的小说的时候一般都是摆设,而这一次这么冲动的把一本这么厚的书读完对我来说很是冲动,趁着这个热乎劲儿赶紧说说我的感觉吧.

        看这本小说耗时一个月的晚上,总之很长时间就是了,第一个感觉就是我好多个夜晚没睡好觉,都是这个闹的,做梦都不知道梦见多少次郭靖和黄蓉,老顽童和洪七公...烦了,我都想一口气看完,但是生物钟很重要,在没有十万火急的时候还是准时睡觉比较好.经常在看书的时候不禁感动,不禁好笑.其实电视剧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翻拍了多少遍,我还是越来越觉得不能和读原著的感觉相提并论.我可以把黄蓉想的极致美丽,想成我的那个她;我可以把郭靖想的极致木讷,但却胸怀宽广;我可以把杨康想的极致拙劣,尚且不及我的仇人;我可以把桃花岛想的极致梦幻,胜过我见过的任何美景;甚至,我还可以,还可以把我想象成成吉思汗,死前一统天下.我想这就是读书给我的乐趣,那是电视剧无法比拟的.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以后多看看武侠小说,要不说的太业余


痛并快乐着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有点低落,始终眉头紧锁,让我担心以后会不会一见面给人一种很不友好的感觉。我没有心情上网,没有心情聊天,没有心情干任何事,甚至连以前心情不好就去运动流汗也因为中午的一顿自助吃的没有半点想法,于是在这种心情下,我翻着《痛并快乐着》,我只是想用看书来平静此刻的心情。其实对书的内容也没有报什么希望,又是一个人的经历,我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让我幸灾乐祸的故事,虽然我知道这种几率的可能性很少。

        对于白岩松,我还是挺喜欢的,看过他对足球的评论,看过他的焦点访谈,还有很多对话类的节目,印象中,有个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很精彩,我现在还一直收藏。

        读一个主持人的书有一种感觉,因为声音听多了,所以在看他的文章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给文字配上声音,白岩松那种略带内蒙古鼻音的像台词一样,一句句蹦了出来。

        书里写了他是如何一步步从事电视工作的,又是经历着一件件与众不同的工作体验,随着他的叙述,夹杂的他对一件件事情的看法,让我渐渐了解了一些电视人的生活,喜怒和哀乐,值得一提的是,书里介绍了他经历的一段失眠的侵袭,他对失眠的反抗,他对失眠的缴械,直到最后,不知是一幅幅中药亦或是时间治愈了他,这种经历让人成长,白岩松也是一样,用他的话说,是一种不请自来的领悟。我被他这段不为人知的痛苦的经历感到震撼,我想我也应该勇敢面对发生的一些事,把答案留给时间,因为我知道,及时我如何坚持,有些事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其实还没有看完,每天坐车看一些,怕感动敌不过时间,所以就记录下来。未完待续吧


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作品,忘记啥时候看的了,可惜当时没有读书笔记的习惯,很多文化知识又还给他老人家了,以后有机会买一本收藏,没事翻翻。


**幸福像花儿一样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幸福像花儿一样,有些感想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啊。

1、我觉得做男人就不能做林彬那样的,那是国家需要的人才,不是一个能给他人幸福的人,或许是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了他的抉择,但是他到最后还是那么的优柔寡断,不是爷们儿。

2、我觉得做女人就不能做吴娜那样的,她在什么时候都是想着自己,自私而且卑鄙,忘恩负义,纯粹就是一个汉奸。

3、我就不对剧中的老一辈人发表意见了,我觉得他们都不怎么理解他们的孩子,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经历丰富,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4、我挺喜欢白杨的,都说他小心眼儿,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会小心眼!但在林彬危难时还能帮忙,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了,我觉得从他身上得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不要说离开她是因为爱她,要爱她就要努力追求她,那些指望她嫁给一个更好的老公的人太愚蠢了,你就知道她找到的会比你还好?你要想让她幸福,就努力追求她,为她努力奋斗,这样不但她幸福,你自己会更幸福的。

5、我挺喜欢杜鹃的,她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姑娘,有自己的理想。简单,却又深刻,美丽,又给人温暖,踏实,又积极上进。就像歌里唱的“单纯的透明如水...盛不下太多泪水...总是太容易破碎...”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