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时间能沉淀黑白混乱,只怕搅局乱了分明


    

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

这是小时候看电视剧最常问的问题。( 以前习惯写看电视,后来发现电视基本上看不了十秒,所以正确来说是电视节目 )

一般上愿意回答问题的多数是我外婆,我哥和大姐,手一指: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 演好人的一脸忠厚,演坏人的只能怨爹娘给了他一张邪气的脸 )

那个年代( 八零年——)是单纯的,好人和坏人几乎都能一眼辨识。( 当然是指电视剧或电影里的人物 )

改编自历史故事的戏剧里,几乎不必质疑,曹操一定是奸的,刘备是仁义的代表。岳飞肯定是让秦桧给害死的,让包青天铡个身首异处的不必审也知道是大奸大恶之徒。

写实剧呢?坏人出场不是叼根烟就是拿半截甘蔗在啃,双手还得大摇大摆不可,不然就是一边自摸下巴一边嘿嘿坏笑。

最搞笑的莫过于转过身面对观众,双眼眯成一线来个阴险表情的特写镜头,仿佛在说:对啦,我就是那个坏银。

那个年代,是非黑白多么分明,影片开场不久即正邪对立,我们只管嗑着瓜子等着看坏人的报应。( 嗑瓜子是瞎编的,那个年代的汽水,瓜子是新年才会现身的产物 )

剧情临近尾声毫无疑问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尤其是当恶事干尽的坏人跪地求饶那一幕,我们就如同报了深仇大恨一般痛快。

外婆总是摇着扇子,一副老怀安慰的模样嘀咕着:活该有今天!早就该死了!( 我可以肯定那个坏人不曾害过外婆 )

时代的巨轮滚到了今天,当年的小孩都长大了。( 严格而言是都老了 )

今天再看新版的历史剧,哪一个是好的?哪一个又是坏的?你会指着曹营说这边的都是坏人,刘备那边的都是好人吗?( 似乎冷落了孙权呢 )

事实上是各有立场,各为其主。于是各个角色的重点皆着力在本位发挥,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

十二道催命金牌的背后,秦桧在主子眼里绝对是忠臣——他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而已。( 不妨换位思考,你若是秦桧又当何以自处?)

秦桧无疑与好人沾不上边,可是最坏的应该还轮不到他……卡住了,这话题实在不夠学问来剖析。( 也算是自知之明了 )

再看新版的包青天,那一声开铡喊得有多无奈——于情可谅,于法不容!

可见包拯是同情堂下人犯,奈何于法不许开恩,结果铡刀落下,观众丝毫不觉痛快,反而郁闷怒吼:这编剧是吃X长大吗?( 很好,不必解释也懂那个X是啥意思 )

那些犯了滔天大罪,然而却不是奸恶之人的角色,当然只是为了戏剧的张力,让观众的情绪起起落落而刻意的渲染。

看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多少回破了案,让犯人伏法却个个像是得了抑郁症一般。

从前的影视剧强调忠奸鲜明对比,今天却是模糊的正邪难分。

你说这个是坏人,可他却有情有义。说是好人,却拎上家伙领着人到银行让别人趴下好插队提款。( 说白了怕锁文,所以含蓄一些比较安全 )

看戏的人往往在不觉之中被带偏了,于是同情了这个角色。当警察蜀黍和他玩捉迷藏时,我们反而希望他能全身而退。

许多故事的结局也不像从前了,所谓的坏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是常有的安排,但是为了向社会交待,( 或者说为了让影片通过电检更为恰当 )于是在片尾打出一行字幕:某某从此在良心谴责中度过余生。

扯了那么多都是非现实的戏,而戏外又是从现实编成的剧本;有时难免受编剧的主观影响了视角。( 思维有些混乱,可不混乱又写不来师父的独门功夫啊 )

既然谈到扯,就再扯远一些,说说好人与坏人的支持者有何分别吧。

啊!这么写很容易引起误会,应该是说那些演好人或坏人的是明星,而那些支持者是指明星的粉丝群。( 在也称粉丝,难道没有别的称呼?)

偶尔见到两个阵营的粉丝群为了偶像而开撕( 就为了突显谁更好谁更坏?),底下的留言没有最毒,只有更毒。

最常用的词就是嘲讽对方是脑残粉,对方人马肯定礼尚往来,结果互怼升级。谁是好的一方?在外人眼里,不过就是一群对着镜子互骂的人。

对于支持者的拥护,明星只能暗爽而不能默许,必须马上出面制止,不然反而是让粉丝群给抹黑了。

可见粉丝多也挺麻烦,说了又让支持者心寒,不说又让人觉得这家伙怎么吸引了这么一群拥护者?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用句老话说就是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支持那个演好人或是坏人的明星偶像,最好的表现就是展示最好的修养素质。

粉丝群若是起哄谩骂( 往往是将怒气发泄在对方的粉丝群,这算不算是恨屋及乌?),当事人还是得妥善处理为是,毕竟这才是一个好人应当做的事。

胡扯了那么久,对于谁是好人和坏人的问题……对不起,答案在时间那里。

虽然有点不负责任,也只能打住了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