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6.2/21】孩子的读书报告试着聊出来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的随想


图片发自App



大冬在参加家庭读书会的过程中,有两篇读书报告——《木偶奇遇记》和《渴望被发现的秘密》——终于摆脱了此前读书报告三段论的模式。回过头去看,这两篇与此前读后感的差别是这两篇都有我和他的谈论和对话,有一个两个人彼此启发、深入话题的过程。

正如艾登·钱伯斯的《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中所说的,“除非我们将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否则我们无法真正明白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关于一本书、一篇文章的真实体验。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例如《木偶奇遇记》第一稿的读书报告以“我看了一本什么书——书里讲了一个故事——你也来看看吧”三段论。

妈妈:大冬,你真觉得《木偶奇遇记》好看吗?

大冬:当然啊!

妈妈:那为什么我看你写的读后感,看不出来好看呢~我看了你的读后感,我好像也没有兴趣找那本书来看啊……你能和我说说,你到底威慑啊觉得这本书好看吗?

大冬:这本书有意思啊!

妈妈:都是什么有意思啊?

大冬:匹诺曹啊!匹诺曹有意思啊!

妈妈:匹诺曹有什么意识呢?

大冬:因为我和匹诺曹很像啊!

妈妈:你和匹诺曹什么地方像啊?我怎么觉得你是小孩儿,他是木偶,没有啥地方像啊!

大冬:嗨!我和你说啊,匹诺曹不爱喝药吧?我也不爱喝药啊!匹诺曹不爱上学吧?我也不爱上学啊!匹诺曹爱打架吧?我也爱打架啊!匹诺曹爱玩儿吧?我也爱玩儿吧!对了,还有啊,匹诺曹也容易把家长说的话很快给忘了,我也是这样啊!

妈妈:哇塞!你说的也太酷了吧!我还真没有听人从这个角度说匹诺曹呢!那我们能不能按照这个思路把读书报告给再整理一下呢?

大冬:怎么整理?也就这么点儿说的啊!(明显开始犯懒)

妈妈:你看啊,就这么五条,多好啊!但是有些人是没有看过木偶奇遇记的,有些人是不认识你的,你光说像,看你分享的人还是不理解怎么就像了啊!所以,每一条下面,我们把匹诺曹是啥样,你是啥样写出来不就行了吗?

大冬:啊~那行吧!

在这个沟通中,我发现大冬对写读后感,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模式,很多次都是这种简单的三段论方式。而且这种模式,一看就是“功力深厚”的交差、完任务。

这让我想起来,上一周,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问我有没有教他们如何写日记的书,原因是她不会写日记。当我回答没有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是不会写日记吗?孩子是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日记?那从早到晚除去睡觉还有14个小时,她为什么就认为没有的可以写呢?在我的认知里,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孩子不理解日记要写什么,也许老师给了他们很多模板,那都是别人高大上的模板,孩子并不能建立和这些内容的关系,他们会认为我生活中没有这些事情可以写;二是孩子还没有学会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转化为日记,要么就是真的没发现、没体验,要么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经历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孩子没有体验”这一点是不存在的。想到这里,我就有了帮助她的办法,我建议妈妈每天都和小朋友约定一个观察的主题,可以是一个好吃的,可以是一个有意思的路人或者任何一个他们会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晚上和孩子聊一聊彼此的发现,再把观察的记录下来。这在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意识地观察,一个是有意识地输出。

同理,我们和孩子也可以和孩子有意识讨论书、有意识地输出报告。当然这种有意识不是把孩子们纳入我们个人的价值标准,仅仅是开放地去引发和聆听,就像钱伯斯最爱的那句“说来听听”。

钱伯斯认为,我们要尽量避免说“为什么”,因为这个词带出来的语气,可能会“有挑衅、威胁感、不表赞同,或者有点儿拷问的意思”。而说来听听,则会带出“探询,邀请发言”的意味,“它代表老师真的想知道孩子们的想法,老师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台上质询。”

在老头儿的书里,他列举了“说”的四种表述方式:

一是说给自己听——“把想法说出来”的动机不仅止于聆听自己的内在,同时更希望通过和听众的互动理清自己的意图;

二是说给别人听——通过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三是大家一起来发言——这种集思广益的行为的确将我们对一本书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到单兵作业时无法达到的境地。

四是聊出新想法——当读书讨论产生新的变化时,老师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当新想法出现时,我们你如何确定它的“新鲜度”?

海老师在这学课中的尝试,也是带领孩子们在讨论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正如钱伯斯在书中引用杰罗姆·布鲁纳的话——“要让孩子们理解世界的多种样貌。所谓的‘意义’和‘真实’并非经由个人摸索发现;它是集众人之力创造出来的概念,协调沟通的旨趣在于调整人我关系并构建新的意义。”

可以来看你看哲学班孩子们在读完《环游世界80天》后提出来的问题:

怀琛“书的题目为什么不是环游地球79天?”;

问题2:康宁:如果福格先生自己违反(错过)了自己定的作息时间他会怎么样?

问题3:俊瑶问:阿乌达夫人为什么嫁给了福格而不是让万能,让万能救了她啊 ?

问题4:子博问:福格在大赌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一路帮助别人,他当时会怎么想?

问题5(系列问)智湉的问题:1. 为什么不是79天而是80天?2. 那个年代英国的银行真的没有任何安保措施,金银钞票随便摆在大堂?3. 印度首都为什么是加尔各答?4.书中说蒙古号到亚丁的时间是15日晨,而不是14日晚,提前了15小时。可15日到明明是推后了啊?5. “卡尔纳迪克”号究竟是何时离开的香港?按书中说明,由于故障推迟一天,应该是11月7日,结果临时改到“昨天就启航了”,即11月6日晚。但后来又说此船11月7日晚六点半离开香港。前后矛盾!!究竟是哪一天呢? 6. 我们在查阿拉哈巴德的地理位置时出现一个问题:书中介绍是恒河与朱木拿河交汇处,但我们在地图上找不到,能够看到的是阿拉哈巴德是恒河和亚穆纳河交汇处,网上资料也是如是显示。这已经不属于哲学课范畴,但我们还是很想知道为什么?

有意思吧?幸亏伟大的哲学老师,是一位积淀深厚、温文尔雅、耐心细致的人,这些问题,也是一个个地做出了详尽的回答。

这些孩子是2017年9月9日开始跟进哲学课,到今天也不过半年的时间。但是他们的自我表达、与人沟通、群体讨论都已日渐成熟。——这也许是我看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显得熟稔和亲切的原因——因为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践行~啊~!对了,我的这本书,也是海老师送给我的!

哈哈~写到最后,才想到这一点!

对了,呼吁亲爱的舵主春春,给参加家庭读书会的伙伴们,人手一本书!哈哈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6.2/21】孩子的读书报告试着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