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

樊登读书

听了这本书,感触颇深。有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确实,为了治愈,被治愈,每一个成年人都很认真地活着。



这本《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它的英文名很短,叫作Supernormal。我更喜欢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直译过来是什么?超级正常人或者超正常人,supernormal。

那天我跟我儿子探讨漫威的这些故事。读完这本书以后探讨,发现几乎所有这些漫威里的超级英雄,都是童年逆境的承受者。而这本书给我们希望,它说你可以成为supernormal,你可以像那些超级英雄一样,走出那个逆境,由于那个逆境给你带来的那些打击和挫折,让你和其他人变得不一样,你super,你变得更厉害了,你拥有了别人不具备的一些能力。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说,大部分的人都能够从童年逆境当中走出来,而且你要能够看到那个挫折所带来的礼物,那个挫折怎么样让你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变得更强。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希望的地方,也是我喜欢它的地方。因此这个书名其实说的没错,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如何从童年创伤当中复原。

首先有个数据要告诉大家,各式各样的童年伤害加在一起,要想顺顺利利地度过童年,说我童年没有过任何伤害,我童年过得特别健康。这种人有,在全社会只占到25%,也就是说75%的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童年逆境。

如果你的家里人喝酒,有一个酗酒的父母,如果他们打你,如果他们在你未成年的时候离婚,争吵得很厉害。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欺负你,如果你学校里边有人歧视你、欺负你。如果你受到过性侵害,受到过虐待,如果你遭遇过重大的暴力伤害,你的父母过早地去世等等。你能够找到特别多童年逆境的来源,所有的这些人都有机会能够找到自我应对的自救方法,并且能够成为一个超级正常人。这个能力被叫作复原力,就是人体内有复原力,我们虽然经受过这样的打击和挫折,但我们依然可以走出我们的起点故事。

影响我们很多人的,是一个起点故事,什么叫起点故事呢?有另外一个词叫闪光灯记忆。你记不记得你过18岁生日的那一天?或者你的女朋友和你第一次相爱的那一天,这叫作叫作闪光灯记忆。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有很多闪光灯记忆,但是对一个人影响至深的,是最早的那个起点故事。就给你带来伤害的那个故事,这是造成我们童年逆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画面,孩子们对这些东西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你知道人的大脑当中最神秘的地方,就是我们后边有个杏仁核。人的大脑的成长过程,是由后往前长出来的,就是最原始的掌管我们呼吸,掌管我们生存行动的那个部分,都在后脑勺。前面发展出来的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这个智力,我们的逻辑性,都在前面,从后往前这么长过来的。杏仁核就在后面,他是掌管我们恐惧的这个部分,但你知道杏仁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当杏仁核越强的时候,布罗卡氏区域就越不活跃。

什么是布罗卡氏区域,在前边这个地方掌管语言,也就是说当你的杏仁核调动起来的时候,你开始紧张,害怕,你那个原始的像野兽一样自我保护的那个能力调动出来了,你要么打,要么逃。在这一刻,你的语言系统开始关闭,所以会出现述情障碍症。

一个经历的巨大恐惧的孩子,你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儿,说不出来,完全呆住了,尤其是如果这个创伤发生在童年,发生在很小的时候,你根本不能理解那些事儿,所以你完全没法用语言表达那些事情。于是这些伤害会逐渐的变成一个秘密,深藏在你的潜意识当中。

为什么对孩子进行性骚扰或者对孩子进行这个虐待是非常重的罪,因为孩子根本没法处理这些伤痛,他不像成年人一样可以复原,他就会把它潜藏在记忆当中。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孩小时候跟她妹妹在家里边正在玩,突然看到一个人冲到她们家,开始在她们家翻箱倒柜的找东西“一定有,肯定有,藏在哪儿”,这样。

她们两姐妹完全愣在那儿,傻的,找啥呢根本不知道。等到她长大了以后,她才慢慢地理解那个人是个酒鬼,来她们家是找酒喝的,而她的爸爸也是一个酒鬼,他的爸爸做了什么事儿,亏欠了那个人,那个人到她们家来打闹。这件事情对这个小孩子来讲,是童年的一个噩梦,但是她根本没法表述出来,她说不出来。她也不能说“酒鬼”这个词,因为“酒鬼”这个词在她们家可能是一个禁忌。于是这些东西,就会进入到潜意识当中埋藏下来。

就像卡尔·荣格讲过的,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能够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它就可能是你的命运。

所以这就是我们对于童年逆境的一些反应,我们可能说不出来,我们没法描述,但是它给你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人的童年逆境甚至是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不要以为童年逆境是你打他,才算童年意境。

很多妈妈生完小孩以后,扔在那不愿意管,不愿意理他,这时候这孩子就已经开始感受到童年逆境。那种被抛弃的感觉,没有人拥抱地感觉,他在后期会造成特别多复杂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在这方面都做过很多长期跟踪性的研究。我们现在知道童年逆境的这个原理了,那么我们来看看一个supernormal是怎样应对这件事情。

第一个案例叫保罗的一个人,这个孩子,可能因为个子矮或者怎么样,他在学校里边整天受到欺负,就是常见的这个校园的暴力。欺负他的人,后来衍发成什么样呢?谁跟他玩就欺负谁,后来有一次他们班上终于来了一个从外校转过来的同学,他就跟那个同学很开心在一起玩,终于有了一个伙伴,结果过两天那个同学过来跟他讲说:“我不能跟你玩了,我要再跟你玩的话,他们也会欺负我。”

他就始终是一个人,这种孤独的被排斥的感觉,千万不要以为只有打人才是欺负,在学校里边不理一个人,孤立一个人,跟打他的感受是一样。心理虐待和身体虐待产生的效果,有时候心理虐待会更严重。保罗有一天在放学的时候,那些小孩朝他扔石块,结果一个石块砸在他的眼睛上,流了很多的血,这一下是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因为当他回到家以后,那个眼睛都差点瞎掉了,后来去找医生包扎,第二天他带着那个纱布去上学,从这以后,这个孩子整个变了一个人,为什么呢?

因为他听到了他妈妈跟他爸爸的哭诉,他的妈妈在房间里边跟他爸爸哭说:“我觉得他们就是在欺负我们。”就他妈妈很生气的讲那个话,保罗说在那一刻,体内突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就是愤怒。他以前从来没有感受过愤怒,他以前都是害怕,都是想取悦,想跟他们玩,他没有愤怒过。但是这一次当他看到他的妈妈为此难过哭泣的时候,他产生了愤怒的感觉。各位注意,这是疗愈的开始,就是愤怒本身,也是一种疗愈的手段。

愤怒能够让人产生存在感,让人认清现实和存在的状况并且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于是这个小孩开始练习跑步,把自己的身体变得非常强壮,他越跑越快,他比别的小孩跑得快得多。他去学习巴西柔术,所以他可以很容易的制服同龄人,但是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跑步又快,巴西柔术又学会了。

每天在身上穿上蜘蛛侠的衣服,并且穿好几件衣服,他出门穿三四件体恤,他说这个紧绷的这种感觉给他带来安全感。他觉得自己就像蜘蛛侠一样,他喜欢穿这种超级英雄的这种衣服去上学,每次放学如果有人挑衅他,他就用巴西柔术把对方制服,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欺负她。

之后由于他养成了这样的锻炼的习惯,养成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习惯。他大学毕业就到了美国的海军当军官,他一到这个军队里边就如鱼得水,因为他太善于在军队里边生存了,又能克服困难,又喜欢关怀别人,所以他很快就成为一个supernormal,成为一个转换的非常好的人。

那这个过程当中的原理是什么?这个过程叫作钢化效应。我原来本科专业就是学这个,你要想让一个东西变得更硬,想把铁变成钢,那你就需要给它一些挫折,这个钢化效应是什么呢?

虽然无情的过大的压力对我们没有好处,但是适度的压力并非坏事,学习应对压力很像锻炼。正如保罗所说的:“通过努力练习我们变得更强壮,变得更有能力。”这就是英国儿童精神病学家迈克尔.路特所称的钢化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置身于一些艰难的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未来困难的影响。研究心理学家理查德·丁斯特比尔提出了任性模式,与这一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按照理查德的观点,如果我们体验过了压力感,我们就不会那么害怕未来困境激发的恐惧心理。我们开始把威胁和问题,看作能够控制的情况。

我觉得我在从小到大过程当中,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钢化作用的过程。就当你经历过了高考,经历过了难熬的七八月份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样的事我都经历过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困难的事,所以这就是我们说,这个钢化效应的作用。

因此从保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愤怒是一种自救的方式,当你遭受欺凌的时候,他用愤怒自救成为了这个校园凌霸的受益者,他最后变成了一个很强悍的人,这一点我相信对很多人会有启发。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叫作叫作玛拉的小孩,这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有非常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她每天回到家,如果发现家里一切东西都整齐,她就知道妈妈今天没有犯病,她可以有晚饭吃,他可以很开心。但是如果家里边东西乱糟糟的,她就会发现他妈妈一个人躺在沙发上哭,或者砸东西,她的妈妈又犯病,她妈妈犯起病来的时候,是完全不管孩子的。

所以你想这个孩子多恐惧,爸爸又不在家,只有她和妈妈两个人,她从小和一个精神病的妈妈生活在一起。经常没有人管她吃饭,这个时候,这个孩子所用到的方法是一种内心深处的逃跑,一种她自己发明的魔术。让这个世界失焦然后远离母亲,我相信这一招,你们从小到大一定都用过。你试试看,你看这个麦克风,看着它的时候,突然之间看进去了,看进去了以后,你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

而这个小女孩所用的方法,就是盯着她们家的一个东西看,看完了以后她的妈妈,就算在她的面前大喊大叫,就算拉着她这样晃,她都感受不到她的妈妈。这个方法是进入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她逃离了,她在这种状况之下,在她的妈妈完全没法依赖,她的妈妈给她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之下,这个小女孩,这是我们要感谢生命的力量,这个小女孩自己内在的生成了一种逃避的方式,这种逃避的方式就是失焦。

这里边甚至还会带来一定的学术上的益处,这个我们当然不会说希望每个孩子都这样,但是它是有它的好处的,不要把它完全看作坏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叫皮亚杰,今天的儿童心理学就是他奠基的。

皮亚杰和玛拉一样,他的妈妈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皮亚杰从小就学会了既与他的妈妈相处,又与她保持距离。他让自己沉浸在有序的科学世界中,从而去应对母亲那个无序的、不可预知的情绪。当这个妈妈开始不正常,开始发飙或者开始不做饭的时候,皮亚杰就沉浸在科学里边,就去读书,就进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边去,那个地方能够带来安慰。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小孩子是有自愈的功能的,这个玛拉所用的方法,就是对她的妈妈完全失焦,开始进入到自己的这个生活当中去。当然你要小心,如果这个方法过度的话也会带来妄想症,假如这个外在的压力太大,大到这个孩子自己没法克服,那很有可能会带来妄想症。

但是玛拉克服得很好,就是她一边忽视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只要犯病,她就看不见她,就完全把焦点转移到生活的其他地方。她尽量不在家里待,她喜欢图书馆,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喜欢学习,喜欢考试,然后整天待在公共图书馆里边。

后来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考上常春藤盟校,成功了,考上了很好的学校。等她长大了以后,毕业生活在别的城市,完成了自我的这种救赎的过程。所以当家里边有这么巨大的压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这是一个完全没法克服的压力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可以学会选择失焦,可以学会选择潜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进入到自己的幻想当中。

你们觉得J.K.罗琳去写那么一个大部头的构思,难道不是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吗?金庸会突然躲到那个武侠的世界里边去,这可能都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我们在说到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可能是一个不好的词儿,但是它可能是创造,它可能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小时候经常看着一个人,比如说这个大哥跟我说话,说着说着话,我就完全听不到他说话,我都会觉得这个人怎么离我那么远,飘的好远,我现在知道这是失焦的过程。就是你不把他当作焦点,你走神了。所以她在妈妈给她巨大压力的时候,这么大的童年逆境,玛拉选择的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做自我保护,这是第二个supernormal。

第三个叫杰西,杰西有一个恐怖的姐姐。我们都说家庭虐待,似乎很多人说的都是父母,但是有更大多数的家庭虐待是来自于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的这种斗争,有时候会严重到虐待的程度。杰西的姐姐是个什么人呢?她老打她的妹妹,然后甚至当着她妈妈的面都打她的妹妹。而她的妈妈是一个完全不作为的妈妈,她的妈妈说你们俩不要打闹。其实就是打她而不是打闹。但是她的妈妈就说:“这小孩子就是喜欢打闹。”完全忽视妹妹的求救。

甚至她的姐姐到了青春期以后打她的妈妈。在家里边她有一次发现她姐姐跟她妈妈争吵,她姐姐打她的妈妈,她妈妈没有还手的力量,她姐姐个子又高,成为这个家的噩梦。但是两个人好起来的时候,又显得很好的样子,完全看她姐姐的状态。她姐姐如果今天高兴,就可以跟她很亲密很开心姐妹花,但是一旦翻脸立刻摔东西,立刻打人。

所以你想一个小孩子,长期的生活在这么一个恐怖的姐姐的周围,压力是巨大的,再加上父母不作为,父母根本不觉得这是一个事儿,最后她发现她的妈妈不是不作为,是不敢作为,连她妈妈都打,经常威胁她。

你说这个逆境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如果我们用负面的方法去处理,到最后很有可能我们就变成一个不太会跟别人沟通的人或者变成一个虐待别人的人、暴力脾气的人。而杰西所用的方法是她慢慢地学会越来越警惕,她比其他人更善于察言观色,她比其他人更善于了解别人的细微的、一点点的风暴的发端。

她姐姐今天进门那一刻,她就知道要不要打架,所以她姐姐只要一回家她就能够判断是开门出去还是赶紧锁门,发展到这种程度,这成了一种非常强的职业能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她们请了普通学校的孩子和孤儿院的孩子一起来做图片填充。发现童年的时候遭受过重大逆境的孩子,拼拼图比正常孩子快很多。为什么这些人受过虐待,拼拼图会厉害呢?因为他们更善于观察,他们从小到大看别人脸色,他只要看到一点点问题,他知道出问题。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开始靠观察她的姐姐而活,她要活下去,她每天都得观察她的姐姐,然后她后来甚至说,说不定她可以成为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是谁的偶像呢?斯坦·李。

斯坦·李就是蜘蛛侠的创作者,漫威的老板。这个书里边有一句话总结得特别有意思:成功来自于哪里?心理学家维克多·格泽尔和他的妻子米尔德丽德对数百位名人进行了里程碑式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成功往往不来自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而是来自能够认识到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杰西的杏仁核不仅帮助她注意到危险,也帮助她注意到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她敏感,很有可能一大把机会同样摆在你们面前,但是你不敏感,你对这事无所谓,你观察不到你就忽略了。

这就是杰西后来的人生,所以当她能够这样敏感地观察她的这个姐姐的时候,她后来成为了一位商业顾问,就是进了麦肯锡这样的公司做咨询。因为她能够很早的洞察客户的需求,客户做什么她都知道,她极其敏感,这种能力是训练出来。

我有时候经常跟别人讲,我说商业能力就是共情的能力,商业能力就是你能不能够更早地感受到对方感觉的这种能力。我小时候我爸妈经常吵架,然后我也会去体会,我也会每天回到家,我都要先勘测一下这个氛围怎么样。今天是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我现在知道这是对我的锻炼,你知道爸妈吵架对孩子来讲是个童年逆境,但是它锻炼了我,它让我更善于理解他人的感情,知道别人是什么样的感觉。

但是也有后遗症,它的后遗症是什么呢?就是她的丈夫说:“我觉得你好像从来不睡觉。”她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是半开半闭,都是眯着眼睛,这样随时准备跳起来。她生了孩子以后,只要她的孩子有任何动静,她立刻就起来,非常敏感。她丈夫就说:“你是不是不睡觉啊?怎么每天晚上都觉得你是醒的那种状态。”她就是半睡半醒地过了一生,这就是一个后遗症。

然后第四个案例是伊丽莎白,她有一个特殊的哥哥。这种人在心理学上叫作被忽视的人群,就是他的哥哥在她们家比她重要的多,因为他哥哥得了一种病叫作抽动秽语综合症,他完全没法控制自己。

他的爸妈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她的哥哥身上,这个伊丽莎白从小到大的感觉,大家如果看过《都挺好》的话,你就能理解那个女孩就像苏明玉。苏明玉跟她比起来,就根本不算什么,苏明玉只是她的爸妈偏心眼。她是在家里边干所有的家务,她提任何要求,她的爸妈说没时间。因为她哥哥天天闹事,她每次一回家,发现她哥哥在那闹事,她就觉得完蛋,什么也干不了。她的爸妈从来不参加她的学校活动,她在学校里办任何聚会她都不去,因为她哥哥经常上医院。

所以你想,这个女孩从小到大所经历的忽视的感觉是多么严重,直到有一天她毕业典礼的时候,在舞台上弹钢琴。这一天她哥哥状态不错,她爸妈就带着她哥哥一块在台下看她弹钢琴,全场安静在听她弹钢琴。她哥哥发作,然后她哥哥在底下就大喊,你想这对于一个小孩来讲,这是毁灭性的打击,当着全校的面她的哥哥在底下突然犯病。

她说我受不了了,跟她爸妈吵架:“你们难道就不能有一天把他放在家里吗?你不能找一个人看看他,为什么非得这样,为什么就忽略我的人生?”她妈妈就讲了一句话:“你比他幸运,能够控制自己,他没法控制自己,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控制自己。”

她妈妈说:“假如你养两只小狗,一只小狗乱咬东西、不听话,一只小狗很乖,很可爱。如果你不得已要抛弃一只,你一定会抛弃那只更乖的,因为至少有人会捡它。”这就是他们家的格局。

经过了这个毕业典礼的风波,然后经过她妈妈跟她讲小狗的这些事以后,伊丽莎白终于接受了这一切,她学会了一个supernormal的方法,就是控制自己。她妈告诉她,你跟他不一样,你跟你的哥哥不一样,你会控制自己,所以她把控制自己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她做事极其有条理,永远替他人着想。这个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剧本呢?她的妈妈和爸爸后来竟然又生了一个小孩,就在家里边环境这么复杂的情况之下,他们又生了一个孩子,伊丽莎白特别不理解,就问她妈说:“你们连我都不照顾,你们怎么会又生一个孩子?”她妈妈说:“我和你爸爸总会走,我们走了以后,我觉得你一个人照顾不了你哥哥,所以我再生一个妹妹帮你一块照顾哥哥。”

这个孩子的使命她这一辈子的使命,就是照顾他的哥哥,最后伊丽莎白考上了名校,事业很成功并且把照顾他的哥哥成为了她这一辈子非常重要的一个责任。她接纳了他,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成为了一个会照顾别人的超级正常人。

所以有时候逆境真的看起来很大,很难以克服,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把我们体内supernormal的部分调动起来,你会知道它能锻炼你非常强的一部分。它让你更善于控制自己,所以如果我们善于控制自己,我们也可以走出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关于控制这件事,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个人控制自己的能力,一直是文明的标志之一,这种能力让理性超越激情,让个人屈服于社会,让自我比本我更强大。”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自我控制能力不是源自于自我本身,而是来自于前额叶皮层,人类的大脑形成和进化的顺序,是从后到前、从下到上,大脑最原始的部分位于大脑的后部和下部,这些部位是自动发挥功能的,不需要意识的介入。

前额叶皮层顾名思义位于大脑最上部和最前部,就在前额的后面,这个部位主管我们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所以如果我们仅仅以这个原始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我们会觉得太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为什么我这只乖的小狗要被扔掉。但假如你能够调动理性,你能够调动你的前额叶皮层去控制自己,你也可能会做出一个完全不同的选择。

下一个案例是一个孤儿,这个叫娜迪娅。有一个数字很令我震惊,就是每九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在20岁以前失去父母,这个数字真的是我相当吃惊的一件事。这个娜迪娅在大一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跟他说:“你知道了吗?”

娜迪娅说:“什么事?”

她说:“有人抢劫你爸妈的商店。”

娜迪娅说:“那出什么事了吗?”

她说:“他们死了。”

娜迪娅说:“是谁死了?是劫匪死了吗?”

她说:“不,是你的父母死了。”

她在大一的那一年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失去了父母以后,你知道这个孩子,她每天都生活在校园里边,校园里边能够给他带来连续性。生活的连续性很重要,一个人一旦生活的连续性被打破他会觉得不能够适应,但是校园能够带来生活的连续性。但是校园生活最不能够接受的就是放假,一放假所有人都各回各家,她一个人空空荡荡地在学校里边转。没有人管他,虽然有很多同学跟她很好,愿意带她去家里过节什么的,但是她也会觉得很别扭,因为在别人家里边一起过节。

让他感触最深的一次,是9·11事件那一天,9·11事件的时候,他们在学校里面上课,宿舍里的电话就全部响起来,就是各种人打过来问:“你在哪?安全不安全?”

就很多人都收到家里人的慰问和要求,说待在这儿别出去什么的,他一个电话都没有收到,在那一刻他特别难过,这就是一个孤儿的这种体会,这肯定是童年逆境当中最难以克服的一部分。

最高法院大法官索尼亚索特马约尔记得父亲去世那天,她被告知了这样一句话:“索尼娅,你现在必须变成一个大女孩了,你妈妈现在很伤心,你不能再哭了,你必须为你的妈妈坚强起来。”

所以丧亲会令一个孩子早熟,会令一个孩子变得坚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他的自传中写,他说他的父亲在车祸中不幸去世,构成了他生命中的一个新起点,我父亲去世后,给我留下了一种感觉,我现在必须承担起两个人的责任。

如果做得足够好,就可以弥补失去他以后的生活,所以有很多人都是在父母去世以后,反而变得更加自律,更加成功,虽然它能够带来成功,但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很多人会说,我愿意拿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换他们活过来。

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它一旦出现,的确会给孩子带来懂事、成熟、细致,有时候他们会在寄养家庭里边感觉到很失落,但是他们从未表露,他们会比普通的孩子更善于感恩,他们能够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我们回到这个娜迪亚的身上,娜迪亚跟这个书的作者整天在做心理咨询,后来有一天这个作者就发现娜迪亚在生活当中总是和中年女性打交道,甚至连一个公交车司机如果是个中年女性,她也愿意跟她打交道。她们门口的那些大妈们,她也愿意跟她们打交道,她在向她们学习怎么做妈妈,她喜欢跟这些中年女性在一起。

后来这个心理医生就觉得这个人对她有依赖的感觉,她就问她说:“你是不是在我这找到母爱的感受?”因为每次预约很积极,总是来跟她谈话。这个女孩就哭了,说我一直想要一个不用预约的妈妈,她把她当成一个可以预约的妈妈。

最后这个娜迪亚怎么走出来的呢?她结婚然后生了孩子,这个心理医生引导她,教她怎么样能够去做一个好妈妈,所以她从一个想要一个不用预定的妈妈,变成了一个怎样做成一个好妈妈的人,她开始学会了当妈妈,找到了那种家庭的感觉,这就是走出来的过程。

所以她用爱,用奉献,用在这个寄养家庭里边所学到的这些体会,更早的懂得人情世故,更早的懂得感恩,懂得关心别人,变成了一个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孩子,这就是supernormal。

另一个孤儿,还有一个女孩叫玛莎,她小时候经历的是精神方面的虐待。她的妈妈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那种人,就是我们讲过母爱的羁绊里边那种最严重的人。她妈妈跟她爸爸离婚,她爸爸很有钱,然后妈妈没有钱,但是妈妈把她当作了向爸爸要钱的一个筹码,就是永远通过她,不断地向她的爸爸要钱。

而且她妈妈跟她灌输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是你什么都不用干,你也不用上学,你将来不需要成功。你爸死了,钱都是你的,所以你只要继承你爸的钱就好了,然后妈妈在家里边,打她的情况下倒不多,但是经常进行精神上的虐待,就是不断地骂她,不断地指责她,天天批评她。

每次一出门的时候,她的妈妈就要求跟她说一句话,说我想让别人知道我很好相处。因为她妈妈还要谈恋爱,还要去社交,所以她永远出门的时候都扮演她妈妈的快乐搭档。就永远在她妈跟前都是姐妹花一样得很开心,我跟我女儿这样。

但是回到家就骂她,就侮辱她,就说她穿得真难看,你这什么发型,就天天这么折磨她。所以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这种精神上的虐待有时候会比肉体上的虐待产生的伤痕时间更长,会延续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玛莎慢慢的学会了一个自我保护的工具,就是面具。

经过这种童年逆境的人,有很多后来成了表演艺术家,成了演员。有一个喜剧演员非常有名,他的助理就讲:“我看到他在一千个人面前的时候,从来不会紧张,但是只要他面对一个人,他就手足无措。”

这个玛莎她很快就感觉到,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很容易,只要演就好了,她每天出门都表演得很快乐,跟她妈妈一起做她妈妈的好玩伴,表演得很快乐,但是她内心知道,她说我是一个坏人,她给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是个坏人。她来找这个心理医生做咨询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是:“请你千万不要喜欢我,我根本不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

这个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她这种状态叫面具的状态,她的内心和外在是分离的,很容易产生分离性的,这种精神分裂的人格。玛莎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试,因为她特别会演,她跟她妈妈一直在演,进入演艺圈,考上了表演系演电影,成为了一个演员,但是内心依然会觉得痛苦。

玛莎也感到自己失去了为自己思考或说话的能力,这使她感到害怕,她忽视自己的反应和感觉太久了,她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当她死记硬背台词安抚母亲或者取悦伴侣时,她知道该怎么做。但当她面对诸如你今天想做什么之类的普通问题或者面对诸如“你爱我吗”这样的私密问题,她的头脑一片空白,内心感到不安。当她没有事情需要做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她只知道别人想要或需要她做什么或者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感觉,如果你从小到大带着一张面具的话,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像我们说:“樊老师,中午吃什么?”

“随便,吃什么都行。”

因为你只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你在别人面前去作出该做的这个样子,但是没法面对自己的内心,没有热情,没有欲望,永远都生活在那个冰冷的自我之下。而当你面对一千个人的时候,面具就带上,面对一个人没话说了就突然傻掉了。

所以,玛莎最后通过表演走出了这个童年的逆境,但不算完全走出。因为她可以很好的跟这个世界适应,可以跟所有人相处,但她始终没法解决内心当中没有追求的这个问题。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到底需要些什么。这就是童年的时候被一个妈妈不断地折磨的逆境所带来的结果。

还有一个小孩米歇尔,她小时候被她的马术教练性侵,最可恨的是他老吓唬她。那个马术教练因为是个成年人,这个大叔会说:“你如果让我生气的话,你这辈子就完了,你根本上不了大学,你要让我高兴,我推荐你,你就可以上大学。”

这个小孩完全判断不清楚这个大叔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她永远生活在恐惧当中,你知道最恐惧到什么程度?她后来自己上了大学,成了马术运动员,在表演的时候,每次上场她都要扭头看教练皮卡在不在,那时候都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她永远都觉得那个教练在背后盯着她。

因为那个教练曾经威胁过说你跑不了的,我永远都会盯着你。这种伤害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米歇尔觉得她跟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这种状态叫作疏离。她最喜欢散步的地方是墓地,没事就到墓地里边走,她觉得看着那些墓碑很真实,这些人不会伤害我。

你们回头去蹦迪的时候,感受一下,你看一群人在那蹦迪,你假设音乐没有了,灯光亮了,但是一群人还在那这样。所以这个米歇尔就觉得她跟周围的环境没法融入,更喜欢在墓地里边徘徊。

在小孩遭受性侵的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都会担心外部的坏人,其实60%的性侵是来自于熟人,35%的性侵来自于自己的家族,就是自己周围身边的这些人,而它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们要把这个伤害跟大家普及一下,这是非常严重的事。

米歇尔逃到了大学,但在马球场上和场下,她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马克教练是否在场,比赛时她还是忍不住在停车场里搜寻他的卡车,在去上课的路上她有时会想他是否会打电话给他的学校取消她的奖学金。

她在跟她的同龄人交流的时候,她根本没法谈及情感问题,别人在说哪个小伙很帅,跟谁去约会的时候她脑子里想的是:我怎么对付那个50岁的大叔?她总是被那个大叔的阴影所笼罩,这就是给这个小女孩所造成的这种伤害。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样能够帮助到这些孩子呢?这个书里边讲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儿童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数量,你要想让他从那个困境当中走出来,让他减少这种伤害,要想办法让他多交更好的朋友,让他扩大交际面,质量也要高。

如果再来一些坏人,那肯定不好,要让它提高更多的质量。所以现在你看有很多教育的方式比如说营地,我儿子特别喜欢到营地里边去,跟学校的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个地方更健康,去的孩子都是更积极的,大家在一块都是为了同一个兴趣去的。有不同主题的这种营地,这些东西都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数量。

这里边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认同,他说所谓的普通人根本不存在,就是像米歇尔,像这个玛莎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很羡慕别人,他们觉得别人肯定过得好,只有我是个坏人,只有我内心有这样的阴影,所以他躲着别人,他不愿意跟别人沟通和交流。但实际上这个作者说所谓的普通人根本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没真正的正常人,所以不用羡慕别人,不用觉得别人一定比我们好得多。

75%的人都遭受过童年逆境,25%没有遭受过童年逆境的人可能反倒不能够成为supernormal,从而成为一种逆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是你正常的人生。米歇尔所用到的这个方法就是疏离,就是他躲到墓地是一种疗愈,不要觉得这是病态,他是一种疗愈。他用这种方法梳理这个社会,给自己找到一块空间,让自己能够上大学,能够变得正常,能够去工作,从而没有始终活在那个阴影之下。

你看种种的童年逆境都有对治的方法,当然,我们这说的都是个案,那一定有那些童年逆境把人打垮的,让一个孩子成为了一个酒鬼,让一个孩子成为了一个吸毒的人。但是这本书给我们希望,让我们知道你也同样可以走出来,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还有一种人叫作反英雄,什么叫反英雄,超人这种正面的英雄,他永远正确,永远是对的,很强大,但是没有人喜欢超人,真正能够喜欢的是蜘蛛侠、蝙蝠侠这样的人。斯坦利创造蜘蛛侠的时候是一个颠覆性的制作,就是蜘蛛侠太好了以至于他不能够做坏事,但是他内心又觉得自己太坏了以至于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英雄。

这些反英雄其实也是一种隐喻,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就是一种反英雄的人格,一直生存下来。

有一个女孩叫作薇拉,薇拉的妈妈吸毒。父母吸毒对于孩子是非常大的这个逆境,她每天晚上从学校回到家,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她妈,整个街区到处找,看她妈在街角跟人吸毒就过去找她妈妈回家做饭。她妈让她走开,不理她。有一次她妈妈让她走开,她故意气她妈妈,躲在一个草丛里边想看她妈妈找不找她,这时候她妈妈起来往那个草丛走了,她那一刻内心觉得非常高兴,妈妈竟然找我,结果她妈妈走到草丛捡了一个烟头走了。

她妈妈是去捡烟头而不是去找她,所以你想这个孩子内心是多么痛苦,从来没有早饭吃,每天早上饿肚子,到学校去吃学校那餐饭,那餐饭等于她这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饭。有的老师不知道她的家庭状况,会跟她讲:“你换个内衣,你的内衣这么破你还穿。”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穿着很破的内衣,没人给她洗,每天脏脏地上学。

所以她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等她后来上了大学甚至在上大学之前,她就开始有滥交的行为,就是完全进入到跟她妈妈一样的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当中。但是她开始自己内心当中有一丝觉醒,她说:“我不能够成为像我妈妈那样的人。”

所以她在努力地摆脱这一切,努力地上大学,虽然她为了生存做了很多糟糕的事。她从小到大觉得自己是个坏人,但她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好人,到纽约去工作,找到了一份白领的工作,从外表看起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白领,但她内心当中知道她跟蜘蛛侠一样。她知道她其实是一个软弱的人,是一个坏人。

这个薇拉被称作反英雄,她的确有很多的缺点和错误,但她依然可以走下来,她依然可以慢慢地做正确的事。这种反英雄的情节在哪一刻体现出来呢?9·11以后,有一天这个薇拉去坐飞机出差,那个车开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叫那个司机停车到路边买了一个玻璃画框拿着上飞机。她跟心理医生讲,因为9·11以后所有人坐飞机都害怕,都怕遇到劫机的暴徒,会出危险。而飞机的安检很严格,不允许带任何武器上去。她就带了个画框。如果有人劫机的话,她就砸了那个画框跟他拼。

从小靠拼搏、靠奋斗、靠与自然斗争、与周围的社区斗争、与各种犯罪斗争慢慢的成长起来,这么一个人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她是一个具备战斗性的人,她是一个supernormal。她用这样的方式从那么恶劣的环境当中长出来,这就是一种自救的方法。

虽然她也染上了很多糟糕的习惯和行为,但她努力地改正,最后戒掉了毒瘾。在纽约从事着白领的工作,一个反英雄诞生,还试图用画框来保护一飞机的人。

还有一种自救的方式叫作重启,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尝试过,比如说有很多人都改名字,改过名字就是一个重启的过程。有一个叫安东的小孩,他从小到大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家付不起信用卡,他爸妈带他去超市,只要划信用卡一定被拒绝,所以他从小的阴影就觉得信用卡是没用的。

他爸爸的通缉令,经常就贴在他们家附近,他爸爸是一个犯罪分子被通缉。各位不要小看这个数字,二十多岁的时候,父母被监禁的成年子女,更容易抑郁,滥用药物和酒精,而且也更容易犯罪。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比同龄人低33%,挣的钱也比同龄人少得多,所以父母进监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童年逆境的情况。

安东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方式下在生活,后来家里边破产了,他的爸爸老欠债。他就一个人开着车往西北走,然后就开始开着车,去哪不知道,他说不管到哪儿,反正去到一个新城市重新开始,然后他一直跑到了密西西比,一个小城市。

他说我从这儿开始,然后在这个地方开始打工,从一份在超市里边收银的工作开始做起,竟然还遇到了一个恋爱,收银的一个女孩跟他谈了一段时间恋爱,他觉得人生很美好。直到那个女孩跟店长又好了以后,他痛哭了一场,哭得极其难过,但是他尝到了正常生活的滋味。

在那个地方,开始学习考教师资格证,后来他真的自己考上了教师资格证。然后改了名字,又换了一个城市,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地重启。所以为什么重启这件事对于我们自救是有帮助的?改名字也是一种重启,换一个城市也是一种重启,去重新读一个学位也是一种重启,他们用这种重启的方式能够改变自己。

为什么重启能够改变自己?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当你换了一个新环境的时候,你的大脑忙于了解新环境,就没有时间回顾旧环境了,经常把我们带回去的是那个旧环境,环境的力量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当那个环境一出现,你可能又回去了,但是当你忙于去解决新问题,很多复杂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忘了那件事,所以重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所有的人想从那个童年逆境当中走出来非常不容易?《超人》那个电影里边,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隐喻,叫作氪石。超人特别强大,谁也打不过他,但是只要他一碰到氪石他就完了。

那个氪石就是我们的童年,这边有一个案例我一定要讲,我觉得这个人真的太奇怪了。他是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他能够背所有的法条,他通过了所有律师的考试,但是他从来不敢跟别人,探讨学问的问题,为什么呢?他分不清五大洲,这个世界上有几大洲,分别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地方,他根本不知道。每次别人在一块儿讨论问题的时候,他就躲得远远的,虽然他是真的法律系的学生,但他躲得远远的。

他不敢,因为他从来没有上过小学、中学。他的爸爸是一个很奇怪的神职人员,他的爸爸说:“你们不要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所以他爸不让他上学。他从小没有上过学,等到他长大了以后,他觉得什么都不知道,别人会的我全都不会。

他后来遇到了一个教授,他跟那个教授坦白了自己的这一切,然后努力地学习法律,考上了斯坦福大学的法律系。但是他的底层知识一无所有,这就是我们说一个superman(超人),他所拥有的一个秘密,就是不能够碰到地图这样的事,那就是他的氪石,一旦遇到那个氪石立刻打回原形,所以生活的压力非常大。

卡尔·荣格说过:“每一个秘密,都会令人产生罪恶感或者内疚感。”对于这个孩子来讲,这是他的错吗?如果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会觉得你太了不起了,你怎么这么传奇,但是对他来讲,他永远把自己深深地包藏起来。他除了跟人谈法律的问题,别的一概不谈,party(派对)不参加。他曾经尝试过跟别人说过这件事,别人就说:“很有意思,你真了不起。”

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痛苦,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内疚和罪恶感。而这种内疚和罪恶感不来自于任何地方,就仅仅来自于它是一个秘密。所以卡尔·荣格说:“每一个秘密,都会让人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紧接着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孤独感,当你心怀一种秘密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主持人。她说:“我在自己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感受到几乎都是孤独的。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我周围总是有很多人,但我知道我灵魂的存活完全依赖于我自己,我必须保护自己”。温弗瑞度过了一个不堪回首的青春期,曾经遭受过性侵,随后又发生了滥交,但她通过保守秘密和伪装的方式保护自己。

十几岁时她生过一个孩子,但那个孩子几周后就夭折了,她回忆说:“我回到学校,谁也没告诉,我害怕的只是只要有人发现,他们就会把我开除,所以我把这个秘密,一直埋在了心底。我总是担心有人发现,当时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他们就会将我从他们的生命中开除。”

这就是一个童年逆境者的心声,所以讲到最后,我们讲到氪石这部分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可能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氪石,都有些秘密,而这个秘密会给你带来内疚感、负罪感、和孤独感。这是一个通病,不要觉得自己是唯一肩负着这个重担的人,其他人也一样,那我相信你会释然很多。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讲了这么多的方法,讲了这么多走出逆境的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成为supernormal,成为一个超级的正常人。

supernormal分两种,一种是钢铁侠式的,一种是蝙蝠侠式的。这两个有什么区别,蝙蝠侠式的就是谁都不知道,他是蝙蝠侠,蝙蝠侠只有在夜间出来,披个大斗篷去行侠仗义,但是白天他又变回那个戴着面具的人。但是钢铁侠穿着钢铁战衣走在大街上让你看到,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所以你既可以选择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你,让你成为钢铁侠那样的人,你也可以选择成为蝙蝠侠那样的人,把自己的问题潜藏起来,自己了解就好了,慢慢地放松、消化它。

书中说对施害者最好的报复就是不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对所有加诸于我们身上的错误的行为,那些糟糕的东西,有的人就变成了父母的翻版,有的人就会把这个东西,一代一代地继续延续下去。但是如果你能够有办法成为一个supernormal,你就可以让这一切在这儿终止。

对他们最好的报复是不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我们在最后这一段,有一句话送给大家。这是整本书我觉得最适合做结语的部分,它说:尽量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许你邂逅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生命之战,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很多人其实都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