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教育在化学课堂的实施与思考——重温原子发现之旅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则给人以智慧。基于化学史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融史于课,以史促课,一直是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原子的构成属于科学世界观,将原子结构的发展史,与化学课程有机融合,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科学探究之路,不仅能够重现知识的动态演变过程,而且还可以揭示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如何关注化学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在鲁科版原子的结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二 课程解析
1.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3单元第1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对化学家发现原子结构的历史,分析、认识构成物质的最基本成分,原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本节课立足于继续发展对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可以具有分析性。试着打开原子,深入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辩证的认识其中各种微粒的一些基本特点与相互关系,探究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借此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假说、模型推理等科学方法,以及质疑、反思、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对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推出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并以生活事实为依据,认识原子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原子结构的演变历程,初步学会实验、假说、模型、论证等科学研究问题的思维与方法,树立尊重事实,相信事实,依靠事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证意识,在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中,不断增强问题和创新意识,敢于根据事实和独立思考,探索新规律新方法,形成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论证原子结构模型的合理性,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跌宕起伏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培养学生质疑与反思精神。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认知内容几乎全部是不可视的。对学生的想象推理、分析、归纳、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教学起点仍定位于微粒观的启蒙课,采取多种策略,如小组合作,绘图比较,查阅资料等,以降低难度,鉴于目前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微观事实,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的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基础。因此,以微课展示相关史料,即微观模型动画或示意图,变抽象为具象,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体验和理解。本节课以原子结构的发展史为线索创设情境,以递进式的探究为手段,开展教学。以时间为纵坐标,通过微课,依次呈现多位化学家史学资料,让学生体验原子内部结构的曲折发展历程;以知识为横坐标,让学生置身于原子结构发展的过程中。将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科学知识的获得紧密结合起来,在猜想、反思、修正、再猜想、再反思、再修正的进程中逐渐揭秘原子的内部结构。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及学习终端提前给学生发布微课资料,为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知识的再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你可能感兴趣的:(化学史教育在化学课堂的实施与思考——重温原子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