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面对的问题不等于真正的问题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在工作的时候总幻想着能有天不用工作,不用再面对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这些没完没了的问题常常让人感到无望。后来我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又特别怀念有工作的时候,因为生活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至少工作的问题还有别人一起扛着,而现在需要面对的家庭问题孩子问题几乎全是自己一个人抓瞎。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里,我们卯足了劲想要解决某个问题,往往发现努力无用。是方法错了吗?还是根本没找对方向?

直到我遇见《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这本书,让我拨开云雾见晴天,给我极大的启发。工作的原理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场景,像全职妈妈这份工作中遇到的家庭问题,当然也一通百通。

该书的作者斋藤嘉则是东京大学工学部学士、英国伦敦大学政治与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全球知名的麦肯锡顾问公司,为大型企业的经营策略或营销策略提供顾问服务。

他在自己举办的经营咨询和解决问题的培训课上,经常能够遇到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就给予准备解决方案的人,甚至有人一门心思思考毫无意义的问题,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原点在于发现真正的问题。

1.面对的问题vs.真正的问题

我们每天确实遇到很多问题,想要解决他必须直面问题,从其入手。可是当别人多问一句:“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吗?”你也许会惊讶的回答:“当然!老板都说了要尽快解决。”如果别人多问一句:“这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便无法回答了。也许过了几天后,我们会认真思考并发现原来表面上那件事并不是问题,问题在其他的地方。

是的,面对的问题不代表是真正的问题,想要了解真正的问题,那就多问一句“为什么这会成为问题”?抛开“分析现状、设定课题、解决问题”的以往行事步骤,从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着手,真正的问题其实是现状与目标(应有的状态)之间的差距。总体来说,关注于什么带来了差距并抓住其本质,就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2.确定“应有的状态 ”

应有的状态即为“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应有的状态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我们之所以会无法发现问题时因为看不见应有的状态。那么“应有的状态”是被什么挡住了呢?以下是四个无法发现问题的原因,看看我们是不是也深陷其中。

(1)无法正确描绘作为定义问题的前提的应有状态。

(2)缺乏认识和分析现状的能力,没有正确认识现状。

(3)没有弄清楚差距的结构,无法具体分析问题的本质,也无法排列待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

(4)从可以实行的解决方案倒退,武断地判断问题,忽视了问题会连锁式扩大的情况。

说起“应有状态”也许有点难以理解,如果换个词“愿景”和“目标”,这时我们就觉得特别亲切了吧。说起愿景,会想到现在相当流行和推崇的“自我成长”模式中,也是强调迷惘的人们需要先有愿景,确定方向,才能进步和乃至超越。

可是真正难的就是这愿景的确立。而本书中关于工作“应有的状态”的描述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训练战略性构想力和设定目标的能力;增强对范式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才能找到愿景,目标,矫正“应有的状态”。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比如年龄的增长是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当中年人仅仅为了已经不属于中年,却得到别人夸赞我们年轻而高兴,却忽略了中年人特有的美好、漂亮、魅力和其他时,就容易弄错该阶段要解决的课题。中年危机的课题并不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而是“让自己在这个年及变得更有魅力”,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自己改变了从今往后的游戏规则。

3.战略性发现问题

刚刚提到透过现有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需要战略性设定目标的能力,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那么战略性发现问题所需的技能如下:

(1)整合能力,在有限的认识和掌握的现状的基础上建立整体印象,并设想、整理其结构的能力。

(2)判断能力,作为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从责任人的立场决定需要处理的课题。

(3)分解能力,比较整体面貌和现状,根据分解要素来明确具体的问题。

(4)观察能力,给予事实正确地认识现状,客观认识假说是否成立。

其中观察能力和分解能力是需要一直受到重视的,而整合能力和判断能力,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视的。如果没有观察能力,发现问题/验证假说会出现严重的歪曲;如果没有分解能力,无法把握具体层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判断能力,无法决定问题的有限顺序;如果没有整合能力,在发现问题时会出现遗漏、偏离;无法描绘新的整体的面貌。

也许你对目前的工作已经没了兴趣,也许你曾经不断努力换了新的工作还是先进一样的困惑中无法得解,又或许你没放多少心思在工作中,生活已经让你烦恼诸多。当我们总是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得而解疲惫不已,都可以在《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中得到启发。古语道,“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发现真正的问题,这道难题就已经解开一半。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面对的问题不等于真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