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陷阱》你认知层面的断舍离

如果说《断舍离》这本书是帮助我们从物质方面回归到真我,那么《习惯陷阱》这本书就是让我们从认知的精神层面做到真正的断舍离。两本书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告诉我们,只有改变习惯,才能改写命运。


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自己,最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舍弃练习。经常的问自己,“这是我真正需要的吗”?“这是我应该呆的地方吗”?不断舍弃、改变之后,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椎原崇,1981年出生,没有学历,没有任何资格,在自己做生意的过程当中,逐步实现了财富自由与时间自由,他对成功与心理幸福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慢慢地他意识到成功者一直在过着轻松的舍弃的生活,而如今,作者以咨询为主,他的咨询被称为想听也听不到的传说中的个人咨询,在日本当地有着超高的人气。


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一起体验思维训练转化之后,给我们带来的全新改变和全新的生活。


“可惜”等于“不需要”

你和现在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在一起的理由是因为喜欢,还是因为他条件那么好,分手的话就太可惜了;更或者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工作,要是这么放弃太可惜了;好不容易晋升到现在的职位,放弃太可惜了;注册会计师证多么难考的技能认证啊,好不容易拿到了这样的认证,不从事这样的工作太可惜了……


事实上,作者在《习惯陷阱》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放弃了真可惜的东西,可能正是现在你不需要的东西。因为对于自己真正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我们自己是不会说出“可惜”两个字的。人们之所以觉得可惜而不放手,是因为不想吃亏。比那些“想要得到”或者“想要成长”这样的积极的思维方式,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首先想要避开吃亏,或者“有可能失去”这样的情况。


想要改变人生,重要的是在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的基础上,毫不犹豫的舍弃旧的做法与思维方法,然后接受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想法和做法。


人生也好,事业也好只要阶段变了,游戏的规则就会跟着而改变。如果现在的你,已经感受到人生停滞不前,或者生活当中感受到了“违和感”。《习惯陷阱》的作者建议我们要问问自己,“现在所处的生活状态,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要善于破执。

老百姓常讲“一个唾沫一个钉,我说话算话,说到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但实际上你的想法,你的生活状态都在不停地变化,所以作者在书中希望我们不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过于执着。


比如我们不喜欢吃某样食物,每次家里人做的时候总是吵着,“我讨厌吃这个,我一辈子不吃,也不会想这种食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可能现在很喜欢吃这样东西,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你一定会说“我以前觉得难吃,但是我现在还挺喜欢吃的”。


这种情况应该没有人因为小时候说讨厌吃,就讨厌到底吧。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相比,虽然有些东西一直没变,但是变了的东西也不少。


同样的道理,对我们自身而言,有些过去重要的东西,现在可能依然重要,但是有些就变得不是很重要了,可以放下曾经重视的东西,可以不必坚持自己之前确立的处事原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


对于过去的自己说过的重要的事情,你既不必负责到底,也不需要为此纠结,让我们诚实地说出现在我们自身认为,重要的东西就好了。


敢于打破“执着”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的思维,改变现有的状态。


先取悦自己

想一想我们从小到大向父母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他们是不是100%的都满足我们,比如我们想要买一双好的运动鞋,父母就会不遗余力的去给我们买回来,但是我们会发现父母脚上的鞋已经穿了好几年了。


实际上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对自己吝啬往往会为了他人而大手大脚。为了让别人开心,她们可以做到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对他们自身,他们很容易产生“算了,不做也行,或者把钱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吧。”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放在第一位去重视的人或最应该取悦的人,不是我们的同伴,也不是父母或子女,而是我们自己。因为人只有先让自己开心给予足够的爱之后,才能够真正的爱别人,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周围的人,我们自己也应该先把自己照顾好,给自己更多的爱,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有能力爱自己,才能够有能力爱身边的人。


《习惯陷阱》一书中教我们为自己做什么事情有抵触情绪的时候,可以把要做的事情拟人化,为它起个名字;然后试着取悦这个被拟人化的心情;最后感受愿望达成后的喜悦,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慢慢的就会减轻为自己花钱而产生的罪恶感,慢慢的习惯取悦自己。


想想也是正确的,我们对自己不好,对别人还能真心的好吗?只有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够有精力有能力去照顾好周围的一切人和事。



写在后面:

在现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人们能够轻松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地方,可以更便捷更便宜的价格去出国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可以立即面向全世界做生意,通过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传短视频获得收入,方便的学更多人的思维方式,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生活着的我们为什么总是难以走出所谓的舒适区?为什么舒适区慢慢的不再熟识而变成了习惯去舒适区,不可能永远舒适,而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是积习难改。


在人生当中某些重要的时刻,我们也会碰到探索的天花板,遇到各种瓶颈变得迷茫,只是我们需要更新自我,实现人生的跃迁,这种思路的转换,是有章可循的。只要你摒弃旧的惯性思维模式,真正实现思维模式的转换。就一定能够拥有从习以为常的表现中洞察本质,发现趋势的能力。


《习惯陷阱》这本书告诉我们,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改变现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也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改变之后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陷阱》你认知层面的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