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网上一则“高铁上吃泡面被怼”的视频火了起来。视频里的女士指责男乘客吃泡面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围人的休息,语气激愤,被男子录了下来。
有人说,高铁封闭性高,速度又快,完全可以稍微忍耐一下,等下了车再吃。
又有人反驳,餐车上的盒饭味道一般性价比并不高,大多数人更愿意自己带吃的。
一时间,网上争论不休。
可我关注的并不是高铁究竟有没有规定禁止吃泡面,而是女乘客反复强调的素质话题。
泡面不才,似乎做不到划分一个人阶层和素质的高低。
1
去年夏天,我和闺蜜三人一起去成都旅游。十来岁的女生第一次出远门,家长的担心预警简直达到了红色战备级别。除了引入生动的案例反复强调保护自己之外,就是努力的给我们的装各种各样的零食。
我们一边视频一边展示着自己的行李,牛奶、点心、饼干、薯片,还有盒子底层悄悄躺着的一包糖,旭君提着一个大大的背包哭笑不得。
“我妈大概是怕咱们出去饿死吧。”我一个劲儿的点头。
因为上车的时间是晚上六七点,而且是十来个小时的硬座,我们三个以极其别扭的姿势靠着彼此通过微信聊天,吐槽着身边的大叔呼噜声太大,对面的小宝宝好可爱之类的。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一醒来就是早上七点中了,没留神,不知从哪里飘来一股淡淡的泡面味。那味道像是集结了似的愈演愈烈,引得我们也拿出面包牛奶加入了早餐大军。
不是嫌弃泡面不够高级,而是车厢拥挤吃完了泡面乘务员难以清扫,我们只好“忍痛”放弃这个选项。
混着空气里泡面的味道,并没有什么反感,出门在外谁都是辛苦奔波,彼此体谅一些,旅程的一路都很愉悦。
2
时代在进步,地铁、高铁、轻轨等交通工具逐渐将绿皮火车淘汰。
车厢里多了拿着电子产品高效率办公的乘客,大家都戴着耳机低头摆弄,置身事外保一个清静。
那个就着各自家乡特产的味道,打着扑克、哄着孩子,天南地北神侃一番的世界似乎载着绿皮火车驶向了记忆深处。
我想像不出奶奶口中,列车上不相识的乘客分享的自家特产是什么味道,人群摩肩接踵挤着从车窗爬进去找座位是不是真的能找到。
因为它相对的经济实惠,农民工兄弟和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会选择列车。他们朴实而善良,时代变了,坐在列车上的人没变。
总裁老板也可能端着泡面赶行程,白领精英也会有带着泡面出差的时候,普通人也会端着一碗不知凉热的饭去往天南海北。
单从吃的什么并不能简单断定一个人的阶层和素质的高低,我们对于别人行为的态度却恰恰反映着自身的修养。
3
绕回话题争论中的两个乘客。
女乘客因为自身和周围人的乘坐感受而反感别人吃味道刺激大的泡面。
男乘客面对别人的言辞激烈的指责保持了稳定的态度,没有加入争吵。
他们都有占理的地方,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做出如此做法的理由。
不知道女乘客看了视频后,听到被自己高声吵嚷吓到的孩子的哭声时,会不会后悔难当;会不会想到自己亲口说出的那句“你有没有考虑过其他人的感受!”;会不会重回过去安抚一下当时狂躁的自己?
列车上或许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吃泡面等味道比较大的食物,但是如果当时周围人都在休息,我们换一些饼干牛奶等味道少的东西是不是既能填饱肚子又吃的更健康呢?
如果两个人都可以心平气和的商量解决这件矛盾,那么后来上传视频引发的一系列讨论热潮就不会发生了。
4
泡面太普通,担不起指示素质高低的重任。而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才是修养外化的体现。
我一直相信我遇到的人都是善良而温和的,他们即使有各种各样的缘由做了不怎么妥当的事情,只要认真沟通,没有人愿意吵架争个脸红脖子粗。
“出门在外好好说话。”这是我上大学来家人反复告诉我的。
失去理智的生气和高声争吵永远只能让人变得狰狞丑陋,温和真诚的好好说话才是我们交给这个社会的第一张名片。
态度,比任何直观看来的衣着外貌都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