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追求美的尽头是丑陋的罪

《雪国》是川端康成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湖》则是他晚期的作品。由《雪国》到《湖》,他的表现手法和心路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您也没看懂原著,欢迎看一下此文以及在评论讨论。

最开始看完原著也有点懵,看《雪国》看到的只有表面的「官能」和「物哀れ」,看《湖》看到的只有恶心的小混混、跟踪狂。

但在某乎看完两篇解析明白了一点点。

《雪国》的亮点在「徒劳」和「叶子」上

Ⅰ.关于徒劳

我的理解是「努力后仍然徒劳的徒劳」、「追求虚妄的徒劳」以及「追求徒劳的徒劳」

岛村对西方舞蹈——“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他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这种空想是由西方的文字和图片产生的,仿佛憧憬那不曾见过的爱情一样”

岛村对驹子——“岛村对驹子的感情,同样建立在自己的幻想上,他对驹子表现出的官能上的克制,实际上是不想破坏掉建立在驹子身上的幻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岛村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和驹子在一起,他追求的是幻想和徒劳本身——所以驹子在岛村心里和西方舞蹈其实没差。

驹子对岛村——她明知岛村已有妻儿,也知道岛村是个追求徒劳的冷漠有钱人(比如岛村一言不发直接离开,离开时甚至不会回头看一眼;答应驹子的事经常违约;对驹子的热情爱答不理)但是她仍然依恋岛村,感情热烈疯狂。

驹子对行男——驹子为了给行男(她的未婚夫)治病成了艺伎。辛苦了那么多年,行男仍然不治身亡。

Ⅱ.叶子是驹子的本心,她们二人应看作一体。

驹子:“呃,做生意嘛。那姑娘说什么啦?惊人的妒忌之火在燃烧,你知道吗?”

——堕入风尘的自己对纯洁本心的嘲笑。

叶子:“你是说驹姐?她真可恨,我不告诉她。”

——本心对自己堕落的鄙夷。

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分析为什么叶子来拉驹子看望行男,但驹子死活不去看行男最后一眼。

其实驹子的本心是想看的,但她害怕这种“徒劳”。

其实以旁观的角度审视这种徒劳是一种美学的享受,尤其川端康城描写雪国这个理想之国所用的文笔很美很温柔。看原版应该更能体会这种纯粹的美。


关于《湖》,我也认为《湖》的思想高度高于《雪国》。

湖不像雪国,以美写美,描述纯粹的美。

它以丑衬美、以丑写美。

它的丑不是其他小说写的故作姿态的丑——比如什么我虽然丑但我拥有高尚的灵魂。

它的丑是由内而外的丑——主角双脚如猿猴般丑陋+内心变态。

《湖》里丑陋的代表、我心目中恶心的跟踪狂——桃井。他热爱跟踪美好的女孩,头脑里常常闪过罪恶的念头。

他有一个那么喜欢的女孩,甚至只是为了能偷窥她一眼就躲在角落等上几天的女孩。

在萤火大会上桃井听到她想给她生病的男友送几只萤火虫后,“那个本就心理变态的银平在最后竟没有对梦幻般的少女町枝做出什么行为,仅仅只是将一笼萤火虫挂在她的腰带上。”

他没有表明心意、甚至没有一句自我介绍,就无声无息地离开了。

我说不出来这种感觉。是懦弱?是温柔?也许只是对美好的向往吧。

身在地狱,心向桃津。

为什么丑陋的人就不能追求美好了?

可惜最后银平还是屈服了,第无数次意识到自己丑陋的他终于选择了与自己看起来相配的丑陋女人。

“如果说那笼藏着悲哀与自卑的萤火虫不够彻底,那么这一情节就是银平对现实的彻底屈服。”

这个情节桃井表现的很平静。他和女人吃饭、喝酒甚至准备开房。如果不是他描写了女人喝酒的丑态、油腻的肢体语言,我差点没感受到他对丑陋女人的绝望,对自身堕落的唾弃。

桃井银平由于自身丑陋的缺陷而追求美,最后也因为丑陋而放弃美。

这就是一生追求美的川端康成给出的答案吗?追求美的尽头是丑陋的罪。

你可能感兴趣的:(川端康成:追求美的尽头是丑陋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