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激荡的百年史》:揭示了日本在二战之后快速崛起的奥秘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书是日本战后首相吉田茂先生的著作《激荡的百年史》,这本书揭示了日本在二战之后快速崛起的奥秘所在。

《激荡的百年史》的作者吉田茂,出生于一个武士之家,三岁过继给富商做养子。凭借养父的财力,吉田茂曾在日本外交界就职多年,历次被派往中国、英国等地,政治经验极为丰富。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他出任日本的首相,以坚毅而富有智慧的表现,就任首相之位长达7年之久,被誉为日本战后最成功的首相。


▲被称为日本战后最成功的首相:吉田茂 

这本《激荡的百年史》是根据吉田茂1967年写给《大英百科全书》补充年鉴卷首论文稍加润色而成。出版后成为一部了解日本重要历史的世界性畅销书。上世纪80年代,本书被三联书店评为“20年来影响中国最大的100本书“之一。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人口多,可耕种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尤其在世界第二次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要向其他受害国赔偿,还要面对国内的粮食紧缺、通货膨胀等问题。看起来困难重重,可是日本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重建和经济复兴。再用十年的时间,日本进入了以技术革新为标志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一举从小小的岛国跨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书作者吉田茂先生认为日本经济的崛起主要源于自明治维新时期起,日本人民种种努力和幸运女神的眷顾。他分别从明治维新、走近现代化、二战结束初期和日本经济连续上升期四个时期详细地解析了,日本在错综得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纷纷攘攘的国内情形下经济快速崛起的奥秘。


▲封面。 

1636年,日本颁布了“锁国令”,断绝了与世界的往来。除了荷兰船和中国船以外,一律禁止外国的船只来访。这种停滞、太平和孤立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853年,佩里率领的美国舰队来到日本,以军事力量胁迫日本开放门户而打破,两国于1856年签订了《日美通商条例》,从而打破了日本平静的美梦。面对美国更先进的文明和更高端的军事装备,日本的政府领导者分成两派:一派是攘夷论者,主张用武力击退外国船只,继续闭关守国。另一派则见识了美国军事的厉害,主张通过开国使日本更加富强并拥有与西方各国抗衡的实力。争论中,主张开放一派被更多的人接受了,明确了明治日本的基本政策:开放门户,应允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实行富国强兵,以确保国家的独立。

在这种情形下,1868年1月3日,一位名叫西乡隆盛的武士发动“王政复古”政变,迎回被雪藏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日本明治天皇,以恢复天皇亲政、废除幕府,江户改称东京,成立新的中央政府。自此,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近代史的序幕。

吉田茂先生认为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最基本的要因是日本国民在“文明开化”的号召下,主动吸收西方文化并努力工作,积极储蓄,完成了实行近代化所必须的资金积累。

 明治维新最大的变革是制度改革。1871年,明治政府逐渐废除藩置县,实行中央政府委任县知事统治。在封建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制,武士是享有最高等级的社会地位,位列“士、农、工、商”四个社会等级之首。武士享有特权,不事生产就可坐享奉禄,甚至可以自行处死其它阶层的庶民。改革后,明治政府废除了身份等级制度,社会上各个阶层包括武士在内的任何人必须依靠职业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日本的国民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并且每一个人都要从事劳动生产才能生存。除此之外,明治政府建立起近代国家体制之后,便以此为基础谋求产业的发展:国家开始逐步建立铁路、电信、邮政等可以促进工业顺利发展的部门;政府出面创办一些示范性工厂,用来鼓励民间兴办企业;给予那些新兴企业家们贷款等援助……现在国际知名的三菱、三井、住友等企业便是在此期间创办起来的。

吉田茂提醒大家注意一点,明治政府对普及教育和培养人才非常的重视。明治政府的领导者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增进一般民众的知识。但是,当时的政府没有支付补助金的余力,大部分的小学都是国民出资,政府不惜一切努力提高入学率。截止至1912年,日本全面推行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并且入学率达到95%。这个数据是相当了不起,也就是说日本国民受教育的人数是全世界最多。在高等教育方面,明治政府或高薪聘请外国教师或送学生出国留学。一些知识分子则创办了私立学校,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为从事新型经济活动输送了人才。

日本从一个狭小、封闭的封建国家迫切地转型为现代化的国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日本作为一直受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影响的国家,在迎接西方先进文明时,日本一些思想家在思考:“东方的道德,西方的艺术”或“和魂洋才”是否行得通?对此,吉田茂先生毫不客气指出:这样的公式是难以执行的。因为文明原本是一个整体,无法只单独采用它的科学技术文明。换句话说,日本引进了西洋先进的技术,那么必然要在政治体制、文化以及思想进行调整,也必然在承受社会整体转型的痛苦。对此,吉田茂先生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为了引进西方优良的军舰和武器,就必须建造生产它的造船厂和兵工厂,而为了让造船厂和兵工厂能够发挥功能、有效地进行生产,又必须要让构成产业基础的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展开,这就将追求利润视为不道德的儒教伦理发生了矛盾。因此,拥有军舰的结果就是,将不可避免地对本国的核心文化造成冲击。西洋文明引起的最大冲击是道德的混乱,西洋文明与日本传统的道德和伦理不相容,个人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矛盾,一度让日本国民走到崩溃的边缘。

尽管改革困难重重,明治政府还是确信近代化是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1889年日本设立了议会、颁布了宪法,赋予天皇超出君主立宪国家惯例的巨大权限。第二年,又以天皇亲颁布诏书的形式公布了教育基本原则。这些措施奠定了明治时期日本的基本构造。这个构造之所以能使明治维新取得成功,因为有圣明的天皇以及共同的思想基础牢固地团结起来的强势的元老们的存在,才发挥了最大的功用。但是,这个构造是用来度过非常时局的例外体制,无法一成不变地永远延续下去,同时也为日后国内“军国主义”夺取领导权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很大的冲击,出口量急剧减少。军部的一伙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看到日本农村的贫困日趋严重,由此认为要不择手段地摆脱这一困境。于是,这伙人在1931年在满洲擅自采取了军事行动,强制性地把日本拉向了建设“满洲国”的道路。对此,日本政府没有果断地处理这些军人的独断行动,对军人们的管制被大大地削弱了,开创了容许军人擅自行动的先例。有了先例,这些军人在国内通过发起武装政变确立了军部的领导权,对外则乘中国的混乱局势和政府的软弱由满洲向华北扩张了局势范围。当时,日本国内没有一个政治家能够出面阻止军人们的对外侵略,极大地暴露了明治时期体制的弊端:明治宪法中规定,军队被置于天皇的统帅之下,首相没有直接指挥军队的权限。因此,当天皇和元老无法发挥实际有效的领导力量时就没有人能统辖军队了。更致命的是这些军人误判了国际形势,于1941年12月发起同美英的战争。

1945年日本战败,8月底美国占领军入驻日本。战败后的日本满目萧然,大部分房屋被毁,人口锐减,百废俱兴。就在这个危机时刻,吉田茂先生以六十八岁高龄出任了日本首相,他审时度势,提出两大主张“教育兴国“和“拒绝重整军备,全力投入经济建设”,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带领日本恢复经济和快速发展。

吉田茂刚上任时,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生活必需的粮食,社会上出现了可能饿死1000万人的流言,一些激进份子上街游行抗议。为了摆脱粮食危机,吉田茂的内阁采取了确保征收的措施,同时与美国交涉,提出大量进口大米的请求。最后,在七八月份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占领军发放了五十余吨的大米,9月以后又陆续发放了进口的粮食,并配给了当年收获的新米和白薯。日本才算熬过了这次粮食危机。

美国占领日本后,主要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以吉田茂为核心的日本领导者虚心地接受,但对于不符合日本国情的改革措施则坚决反对。比如美国要求日本在1947年全国实行小学六年和中学三年的义务教育。吉田茂先生考虑日本经济尚未复兴,财政资金缺乏。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好的,可欲速则不达。经过多次激烈反抗之后,美国方面还是强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但不得不说,九年义务教育为日本今后经济的连续上升提供了丰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1948年,吉田茂第二次组阁,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吉田茂主张实行单一汇率,让日本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从而更好地将日本的商品出口到全球各地。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的经济专家道奇到日本访问,提出建议:制定严格的平衡预算结束通货膨胀,规范用于资助出口贸易的补助金,把日本经济的整体置于商业基础之上。这个建议让日本的经济在1950年以后连续上升,可是也有弊端:日本国内的银根吃紧,一些企业因为很难获得维持生产的资金而停产或倒闭,滞销货物增加,失业人数增加,引发人们对占领军极大的不满。幸运的是,朝鲜战争爆发了,日本很多企业获得朝鲜战争的军需物资订单,大大地缓解了国内经济危机。可以说,没有朝鲜战争,日本经济将是另一种局面。

1950年,日本经济有一定的起色,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顾问杜勒斯来到日本,要求日本重整军备。对此,吉田茂先生坚决反对,主要原因当时日本经济没有独立,还处在不得不强迫国民过艰苦生活的困难时期。而现代军备花费非常昂贵,对于正在复兴的日本经济没有好处。由于吉田茂先生的坚决反对,加上当时美国和苏联关系的恶化,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致使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日美两国的关系由战败国与战胜国的关系转向友邦国家,两国于1951年9月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结束了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的状态,日本恢复国际地位,自此以后,日本经济一路飙升,直到20世纪80年代。

现在的人们回头来看,吉田茂先生在战后日本实行“教育兴国”和“拒绝重整军备,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对日本战后复兴、重新崛起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以国家利益至上的务实外交风格一直影响了当今的日本。但是,作为一名中国读者,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吉田茂先的立场:他主张亲近美国,以本国的利益至上,对于日本曾经在中国发起的侵略和杀戮,吉田茂先生虽有反省之语,但也是含糊不清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

原创文/灵林玖玖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140《激荡的百年史》:揭示了日本在二战之后快速崛起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