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中午,与陈老师相约清华。

                                                                                 走在科学家门前

我们在胜因院停了车,前去杨振宁居所慕名拜访。远远地,一座白色的小二楼在绿荫中隐现,灰色的外墙上嵌着五扇铜黄色刻着镂空花纹的窗户,几枝碧绿的爬山虎调皮地爬到墙外,铁栅栏上缠绕了一株株绿植,满是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主人的高贵而又open。

站在红漆的两扇木门前,抚摸着金黄的铜把手, 犹豫许久,还是鼓起勇气摁了门铃。清脆的铃声响过两次之后,电话那头传来主人的声音:对不起,杨先生不方便!这是预料之中,因为我们没有任何预约,但能听到有声音传来,知道我们崇拜的大科学家就在屋里,此行已经很满足。

墙里,是一位为中国、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墙外,是两位热爱科学、对科学家无比敬畏的崇拜者。梦想穿墙而过,怀着对科学家无比的崇敬,我们在后面要去的叶嘉轩书店买了《晨曦集》和《曙光集》,以弥补此行遗憾。

这两部著作是杨振宁先生80多岁高龄的著作,由他和翁帆合著,里面收录了杨振宁先生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有亲人、同事、友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更吸引我的是30多幅杨振宁先生生活与工作近照及一些历史珍贵照片,是了解杨先生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 

                                                                                      万人食堂的精神食粮

 一路沿着熙春路经过荷塘,来到俗称可以容得下万人吃饭的食堂——观畴园。围着中间圆形的大转盘餐台走一圈,跟陈老师点了几道各自喜欢的菜,一叠西瓜,两杯酸梅汤,选一个僻静的座位坐下来,话题从这里开始,梦想也从这里开始被点燃。

一位好老师,不仅仅是传授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多少人的梦想。离开讲台20年,离开学生时代16年,一直在摸索着前行。

自从来到这里以后,当初的激情与梦想不知何时被熄灭,对于陈老师一路所好奇的事物,我曾经也有过,但这两三年来却渐渐变得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周边的事物对我就是一个存在而已,没有产生任何链接。跟陈老师的一番交流,我如在迷雾中看到了晨曦,可以说这么多年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引领,感觉扑灭的希望再次被燃起了火苗。

 西体感受无体育不清华的魅力

餐后,经过蔚蓝色的西大操场,去总书记去过的西体育馆感受“无体育不清华”的魅力。

天高云淡,一团团白云如仙境般浮在西体育馆的上方。扫了健康宝,我们走进西体育馆。墙壁上挂满了西体培养出来的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的照片。正值中午时分,篮球馆里没有人,午后的阳光透过三扇扇形的大窗户洒进来,映衬着退掉一些色的黄色木地板,金灿灿一片。

4个多月前,总书记在这里视察,发出了“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的召唤,今天站在这里,再次感受到了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

在体育馆里,陈老师跟一位正在打篮球的教授练了几把篮球,闲聊间,了解到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情况。临出门,还收获到了一个体育培训班的微信小群。这对我简直是一个大收获。只要有心,到处都充满机会,陈老师又给我实地上了生动的一课。

马约翰纪念碑

在西大操场的西边,西体育馆和蒙民伟楼之间,有一座高大的雕像,那是为纪念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而立。

马约翰生于厦门鼓浪屿,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与其兄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他幼时经常和其他孩子们在山上跑跳、爬树,钻山洞,在海滩上玩水和捉鱼虾,不到天黑不回家。全面的身体锻炼,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为他的健康身体打下了基础。

22岁时他考入圣约翰大学,32岁时应聘到清华任教,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精神感染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以及社会各界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大礼堂、清华学堂前,行胜于言的牌子闪闪发光,这是我看它以来最亮的一次。也许是内心被照亮,整个世界也跟着亮了起来。我再次想起那句话: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想要发现它,需要永葆一颗好奇的心和对生活浓浓的真诚的热情。

参观校史馆的计划因为疫情闭馆,此行清华因此暂告一段落。再次经过二校门,凉爽的秋风迎面拂过,一架高高的挖掘机停在清华路上,路旁一条校河正在修复清理。我感觉我的内心,也被重修过一次。


每一段路,每一张随手拍下来的照片,每一句激起灵感的交流,都因为与自己产生过链接,而变得格外珍贵,如那午后撒了一地的金黄,拾起每一片,都如财宝。 

行一段路,交一位良师益友,听一席圣贤话,读万卷有益书,人生何不知乐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