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莫言

很多年前读过莫言的红高粱,那时他还没有获诺贝尔奖,只是觉得文字有大家的风范,也难怪后来拍成电影。

当时看小说更多的是读情节,年轻对生活也没有那么多感受。现在闲暇时间多了起来,想多读一些书,重拾对文学的喜爱,选择了巜檀香刑》,抛开故事的结构,只看人物。檀香刑中人物的姓氏按中国姓氏的排名赵钱孙,名字按甲乙丙,来构建人物姓名。赵甲,钱乙,孙丙。那么我认为赵甲就应该是第一主人公,其次,钱乙。再次,孙丙。为什么赵甲是第一主人公呢?书名《檀香刑》赵甲想出来的执刑手法,且他自己来执行,由檀香刑引出的故事,赵甲就应是第一主角了。也恰好契合了他名字的排位。很有意思。也显示作者构思的巧妙。

故事中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完全是由人性的角度去诠释每一个人物,抛开赵甲的职业刽子手,我觉得他应该是本书中最有情义的一个人物,忠于职守,在刽子手这个行业中拔得头筹,得到慈禧太后和皇帝的奖赏,是为这个职业的第一人。因为出身贫寒,故而没有受过教育,反而,从最人性的角度去诠释了他所认可的仁义,在一次粥棚领粥的时候,他用自己最纯朴的认知认定戊戌六君子中的刘光弟是一个好官,因为刘光弟的仪容和清廉使赵甲朴素的认为他是一个好官,并且毫不犹豫救了他。在救人时,不求回报,没有趋颜附势。毕竟当时的刘光弟是刑部的主事,而赵甲只是刑部的刽子手。刘也确是坦坦荡荡真君子,在他为着感谢赵甲相救之恩与众刽子手中秋夜同桌共饮时,阶层彻底被打破,赵甲将刘光弟视为知已。于是,才有赵甲为戊戌六君子行刑之后,手抖不已,后请求退休回乡。赵甲心中没有所谓的大义,没有钱乙那种为官者,读书人的所谓道义。没有孙丙那种戏子出人头地的想法,他更多的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最基本的认知,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故而才有后来的檀香刑。那是赵甲为报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而将其职业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孙丙虽是他的亲家,可是,儿媳眉娘出轨钱乙。使赵甲从未对孙丙有丝毫的怜悯,所以才有了檀香刑。

书中的钱乙是官场中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有做官者的油滑,也有读书人的良知。但是,在我看来这个角色更偏阴暗一点。与干女儿眉娘偷情三年,为了自己的顶戴却抓了眉娘的爹孙丙。致使孙丙被受惨绝人寰的檀香刑。却也努力想做一个好官,但在真正涉及利益的时侯总会偏向自己的利益,而忘记自己想要坚守的信念。但却绝非大恶之人,也曾为村民做了很多好事,对他的百姓怀着深深的同情和悲悯。在最后时刻选择了义。

孙丙是猫腔的师傅,有一些小小的虚荣心,但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了高密百姓眼中的英雄。

莫言将三个人物塑造的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文学是人学。写好了人,还有什么写不好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