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文化---我是谁的思考
1、文化演变
怎么理解文化,从文化视角理解“我是谁”,什么最能代表我们的文化?是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瓷器等,还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亦或是儒家、道家、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其实这些都是文化,都是从文化角度理解“我是谁”。我们梳理文化思想的大创造,要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讲起,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创立,以及后来儒释道三家的各自发展,到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儒家思想一直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居于统治地位,有其合理性。
儒家讲仁心外推、讲四端扩而充之,让一些历史时期出现了圣君贤相的辉煌阶段,也出现了社会层面良好的人伦关系。但是儒家发展到近代,演变出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形态。面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形态我们怎么办?
这时候怎么办,怎么回到文化之“我是谁”还要放到世界演变的大背景下。中国此时和世界正在被动地去交互。为什么是被动交互呢?西方在世界近代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启蒙到现代民主国家的诞生。此一阶段,无论是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各个领域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西方在这些领域都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世界的重心由东方转移到西方,当西方人重新审视东方时,不仅仅是从《马可波罗游记》中获得,还会去和东方建立更多链接,此时印度、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便比较被动地融入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讲了这么多还是要结合近代西方大发展,思考文化之我是谁?此时我们面对百年之大变局,不同社会阶层有自己的主张体现,有太平天国起义,有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有制度层面的百日维新,还有思想层面的新文化运动。无论是什么层面都有大时代被动融入的感觉,只是一点点抗争和探索。最后到新文化运动,引入德先生和赛先生。
2、全盘否定和社会问题
此时我们采取怎样的态度,全盘接受就适合中国吗?
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洗澡水”全部泼掉,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全部割断。
引进西方民主和科学,西方有其发展之历史和演进脉络,有其地理、历史、宗教等各方面合力所成。中国传统价值观被动摇,西方价值又不能完全照搬,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例如:金钱本身被视为了“道德”,高不可及的道德和道德衰落的现实生活反而加深了年轻人对道德的怀疑和价值虚无主义;西方有基督教可以从社会层面解决一些西方社会问题。然中国是割掉了自己优良的道德伦理,也没完全发展出契约精神,不是完全依据法治去和社会互动,所以问题很凸显。)
现实社会,一旦社会道德体系解体,人的生存危机就来临了。社会之所以为社会,就是因为存在着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体系。不同的宗教、文化和价值体系决定了不同的制度体系。所以我们此时怎么办?
3、此时怎么办?
此时要追问“复与兴”的问题。现在有一些追本复原、归根复命的尝试,一些“国学”被滥用,成为争名逐利的工具。这不是真正的复兴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需要重造和重构(“复与兴”),要引入科学和理性精神,真正领会“民主与科学”,做到更好的“复与兴”。
中华传统是有其“文明自性”的,如果中国不能解释和理解自身的文明,就绝不能解释和理解今天中国的成功与困境(各种社会问题),绝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未来中国的转型与超越,推进现代文明转型和引领世界变革。如何做到“复”与“兴”?
“复”与“兴”:既扎根中国,又胸怀世界。1、只复不兴,是僵死、固化2、只兴不复,是浮萍。“复”与“兴”,既要复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去吸收近现代西方优良的发展成果,才能叫真正的“兴”。
最后是文明复兴之各方如何努力及反思的理解,有哪些主体?
1、中国政府在公共秩序的维持上应该反思,加强社会道德领域的立法。文化自信也要从各执行的层面去落实。
2、学界和知识界,都在谈自由、民主、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否有普世价值,却没有谈论社会道德的普适性。
3、一般社会公众何为?没有基本道德,人人都是受害者。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也要培养基本道德意识,然我们都有一颗活泼泼的仁心。
社会是所有人的社会,我们的个人价值要和社会、国家价值契合,所以要“复”与“兴”,基于价值引领,去开创新的形态,实现人类之自由、平等、正义等最高价值
二、对自身提高的进一步反思
1、抓住学科核心本质,追问哲学、政治哲学、政治学。就比如今天的民主教研,自己对民主观念不是很通透,结合各阶段提出核心问题促进民主的发展演进。
2、主题观念,要考虑保证教学的开放性和教材点落实的结合。这个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去落实。
3、文科老师,对某些点领会要透,视野也要足够大。
三、基于第三点,尝试分析二十大报告
分析二十报告,首先是从大会主题和形势分析入手,这两者分析透了才可能深入理解后面主要内容的论述。尝试设计课程之形势分析:
备注:上面是十九大的形势分析,下面是二十大的形势分析。
1、理解战略机遇期
首先理解十九大形势分析,怎么理解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只从建国后论述,可大致氛围三个战略机遇期。
中国第1个机遇期:1949-1991
这一时期,美苏争霸,视对方为自己的最大对手,1949年建国后,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甘愿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小老弟,也被美国拉拢过,有过中美蜜月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题是“低调发展”。
中国第2个机遇期:1991-2001
这一时期,美国及西方国家,推行“西式民主”时期,中国还没成为美国眼中的对手。
中国第3个机遇期:2001-2020
这一时期,美国及西方国家,复仇时期,需要中国的配合!
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利比亚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起飞。也是从这一时期起,美国注意到了中国这个对手,
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是军事,是美国思想的转变,经济,军事,科技全方面的视中国为对手。
2、理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
接下来是如何理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挑战和历史的十字路口。由战略机遇期了解到中国加入世贸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发展的机遇。此时举例两个,分别是中国、日本、韩国、东盟等15国签订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另一个是中欧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对双方都有利,但缺受美国的影响,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但实际上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性很大,许多产品更是极度需要从中国进口,而中国也是欧洲的最主要最大的合作伙伴,每年给欧洲国家带来的利益相当可观。
基于此,再审视中美三个阶段的对抗,分别是中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这些世界从全球化向逆全球化的转变,中美、中欧有脱钩的迹象,但实际上脱钩是需要时间、科技、产业、资本去筹划的,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
中国也要为可能的以科技、经济、金融的全面脱钩早做准备。我们如何保证能源、粮食安全,全产业链的安全?
当前美国加息,人民币贬值有利也有弊,当下有资本外流的情况,也有欧洲、日韩高端产业、资本部分转移到中国的现象存在,一切证明当前国际局势是复杂的,但是有大体方向的。所以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前,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但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最后落到我们课本的第一单元两主题---“富强与创新”,如何做好当下的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做好高质量发展等理解起来就更加有背景和鲜活。
这只是理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挑战和历史的十字路口的视角之一,是自己尝试去解读。对教材观念的建构要有更大的背景,而不是只局限于琐碎的知识点,框架体系的搭建也是为了对核心观念的建构。
就比如,我们学习富强与创新,并不仅仅要了解我国的国情,以社会主要矛盾为切入口去搭建框架和整全理解,然国际大局势也是我们制定政策的依据。当前国际局势不稳,科技封锁加剧,所以科技创新就尤为重要,然科技创新必须辅之以制度创新等(教材只简单提到科技创新,不会涉及制度创新)
还比如我们讲民主的观念,教材只是简单提及我国的民主制度,要真正理解我国民主制度,必要要借助西方民主发展来清楚什么是民主观念,民主观念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就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