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希望

和一位朋友聊天,说起昨天的日食。她转给我两个链接,说是印度14岁神童预言,日全食后会有重大转变,还说年底会有更大灾难。

“怪害怕的。”

朋友如实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也许是对庚子年早有了心理建设,也许只是住山住久,变得不太敏感。

天灾,该来的总会来,若不来,便是恩赐了。

说起来,人虽然生活在山里,但外界的新闻和消息并不缺乏,越发觉得这一年就是再发生点什么,也并不稀奇。

灾难是使人恐惧的,但根据我的经验来说,人们真正恐惧的,其实来源于未知。

印象里,无论是98年的洪水,还是08年汶川地震,灾难发生的当时,相比恐惧首当其冲的其实是求生本能。只有在安全以后,才开始感到恐惧,然后颤抖。

相比已被观测到的灾难,地球躲过末日的次数,远比人们知道得更多。比如某个庆贺游街的节日里,陨石同地球擦身而过,灾难可能发生的瞬间,人们却是欢愉的。

所以,恐惧是知道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那一刻。

等待灾难降临的过程,是十分难熬的。

说得直白点,人类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找的,或者说自己想得太多,又或者说提前想得太多。

而恐惧催生希望。

这半年的光景,“希望”大约是真正的热点词。各种文章、新闻里,不管是怎样的事件,怎样的话语,其实都在叙述一个词——希望。

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丝希望,像是一颗糖,或者某种剂量微小的镇定剂。

希望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仰望、瞻望。是古人观看远方的星星时所用到的一个动词,后来渐渐地演变成了美好的愿望与理想,被寄予了人们太多的欲望。

大多时候,它都是正向的,积极的,仿佛光芒普照一样。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现在所住的终南山似乎只是作为一个浪漫的传说,流转在各个武侠小说里。

比如,杨过和小龙女,王重阳和林朝英。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的终南山,当然是真实存在的。而住山终南,在知道的人眼里也是作为“隐士”文化的一个象征。不过,当代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存在。

想到一个住山期间听到的,恐惧和希望的小故事。

终南山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住山原因,比如某个现世活得迷茫,存了死志的女孩。女孩在大城市里打拼了好多年,境遇却始终不好,曾经的抱负变成了负担,她有些茫然。即便对外物已经没有了欲望,也因此很快便适应了住山的生活,但是终日依然为山下的事烦恼着。

青山闲不了,红尘路更长。

女孩子当一些旧事,一些新伤,从情感、事业、钱财甚至友情上的矛盾和冲突一夕之间压下来,让她不得不去重新审视人性和打破自己的人生信念时,寻死的心便再次升起了。

那是个暮春时节,天气不冷也不热。那天在屋外,女孩看到了一只食指长的巨蜂,这是她从来也没有见过的。但彼时她心里已经生出了自毁的心,并没有太多在意。满心满眼都是自己活着也没用了,除了拖累身边的人外,做什么都是错。

找个山崖,朝沟里走,走得够深了,不想走了,就永远留在那里吧。

女孩这么想着,便朝着平日不敢深入的崖下爬去。

虽不是悬崖峭壁,但土质疏松,轻易便能随着沙土滑落下去。她爬了半天,心里面便只想着继续朝前,看着密实的丛林,一点害怕的感觉都没有,心里面只有空寂而已。

直到爬到一处峭壁,如果再往下,若没有绳子帮助她便不可能再回到崖上去了。

就在她准备下去时,一阵嗡嗡声传来,女孩抬头,就见早晨见过的那只异常巨大的蜂出现在眼前,并且停在自己半米不到的地方。那巨蜂就像是有意识一样,就停在那里,定定地盯着她,像是在观察她,也像是随时会发起进攻一样。

女孩和那巨蜂对视着,她突然感到了恐惧。这是心灰意冷以来,空寂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其他的情绪。

冥冥中像是安排好了一样,巨蜂的出现迹象是故意挑起女孩的恐惧,见女孩停住了向下的脚步后,便一晃身又远远地飞走了。女孩看着那个方向。

一个准备好死掉的人,还会怕蜂蛰吗?

这一瞬间的困惑,让她没有继续下去。她第一次带着意识抬头看了眼周围的丛林,还有远处缓缓西斜的太阳。

后来,女孩回头了,借着黄昏的光爬回到了山崖上。

谁也不知道女孩在那一刻到底想到了什么,但是她爬回了人间,因为一只不知名的蜂。

这就是终南山里的生灵,也许那一刻她看到的并不是一只蜂吧。也许,她看到的便是“希望”,然后因恐惧所催生出来的希望。

说起来奇门符号三奇中最好的一奇便是“丁”,丁之所以如此好便在于本身即是希望的意思,如灯火、星星、温暖、桃花,而蜂本来对应的奇门符号也是“丁”。这不得不让人感慨造字之玄妙,造物之神奇。

世间之事大抵便是如此,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此消长,彼此催生,彼此融合。盛极而衰,衰后而盛,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大概便是万物的道理了。

不过,恐惧催生了希望,希望同样催生恐惧。期望越大,想要的越多,便也越发恐惧失望和失去。

无忧亦无怖何其的难,人啊,生来便是有所求的啊。

​​​​

你可能感兴趣的:(恐惧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