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给孩子上文学课》想到的

疫情期间,在学校上网课。不知不觉中,四月悄然溜走。在这个四月也把张学青老师的《给孩子上文学课》看完了。

一、文学课即人学课

这本书的封面很特别,一幅朦胧烟雨图画中树立着参差不齐的灰色瓦房,瓦房的房顶却书写着“人”字。仔细品悟,学青老师说的“给孩子上文学课”便是“给孩子上人学课”。

学青老师提到:文学对人的情感的熏陶,并不是徒长一点儿伤春悲秋的情绪,而是借助作品唤醒和点燃人的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以及澡雪精神(澡雪精神:古人认为雪色洁白,晶莹剔透,象征着纯洁,乃世间至纯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净神志,并以此喻清除意念中的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这便是给孩子上人学课。

《语文课程标准》里面也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生语文,是要教会学生什么呢?不可否认,重要的的一点就是要交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做人的载体就可以是文学课,比如散文、童话、小说、图画书、诗歌以及文学微创等六个方面。教师要学会带着孩子去体会这些文字里面蕴含着的人文关怀。

二、此身,此时,此地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是:‘此身,此时,此地。’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绝不等待到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去做。”

好的书籍正是这样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像学青老师一样会以这句话勉励自己。

在序言里面找到了成尚荣老师的一句话来形容学青老师上的课:“学青上课的风格是静静的、轻轻的、平实,然而深蕴着她的激情。”

在这种平实之中,孩子们在领悟如何做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给孩子上文学课》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