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千万不要被自己的偏见遮蔽了认知的宽度

某段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个年轻的教师号称自己不打算评职称,因而也不想去参加教学比赛,不参加教研活动,只想安安静静地教书。

这种论断乍一看,貌似很高尚很纯粹,也引来无数人的共鸣,翻看评论区,果然对教研对赛课对职称评审制度一片骂声,其深恶痛绝之态如在目前。

可是,我的看法截然相反,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学生有大的眼界和格局,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这不是唱高调,而是需要切实落到实处。而要想切实做到这些,老师自身的眼界和格局首先要大,这就更加离不开教研,教研就像工厂里的科研机构,可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无论是研究教材还是课程,还是学生,都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赛课也是如此,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去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日积月累,自己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视频里的教师以放弃评职称的方式逃避赛课和教研,是一种懒惰的行为,而不是他所标榜的清高和纯粹。评论区中拍手叫好的附和者大多是在职称评审中的落败者,是求而不得的发泄,这些人中为数不少者在现实的教学中理念滞后,方法陈旧,一套教材,上面的批注也许还是好多年前留下的痕迹,一届一届又一届,误人子弟多矣!

之所以有这么痛的领悟,也是满含血泪的教训。

刚开始教书头几年,我也是被一些不思进取的老教师裹挟。各种颓废的言论,什么得奖靠领导心情,论文全是抄的,花钱买的,比赛课都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年轻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被误导。

直到几年后,看到同一拨来的同事们要么已经在学科权威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要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游刃有余从容淡定,要么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和支柱……他们没有背景和关系,也不过和我一样毕业后就远离家乡来这里工作,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努力。终于反思自己,终于决心远离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却对别人做出成绩眼红耳热极力污蔑者,终于下决心踏踏实实教学读书。

人性的丑恶有时候真是让人不忍直视,当我决心要好好工作的时候,那些无所事事的混子们又反过来挖苦和讽刺。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尤其是面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不仅不希望别人得到,即便看到别人努力他也会生气,仿佛大家都要和他们一样过日子,才是他们的同道中人,才不拂了他们的意。

真真奇怪又搞笑,且不说大家不过是一般同事关系,各挣各钱,各做各事。但同在一个办公室,有时候这些酸言辣语也让人不舒服,尤其是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这些当年曾经和你要好、曾经裹挟你一起混日子的人比曾经那些让你看不惯的人都憎恨你,明里暗里无数嘲讽。这时候除了继续默默努力,真是毫无他法。想想人生真是艰难,想做点事还得排除这些乱七八糟的干扰,虽然做点事本身就是本职工作。

当你开始有点成绩,有点利用价值,那些酸言冷语者又跑过来和你套近乎。这世上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别人熬油点灯般做出一点事来,他们就想搭顺风车。当然可以相见,如果打不上或者这车本身也不坚固,等待你的将是更刻薄的言语,那是一定的。

所以,无论是教书还是为人,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远离那些无事生非者,认真做教研,认真读书备课,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好,才能挣稳挣踏实这份工资。毕竟我们赖以养家糊口的是我们的工作能力,不是那些只要你认真做事就莫名仇恨你的无聊者。

这几年的认真也换来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成绩,当然只有自己清楚那些不起眼成绩的背后都是自己的辛苦。这成绩也让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了自信,以更自信的状态面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也是愉快的。虽然在最初,这并不是我最理想的岗位,但既然选择了,就老老实实地做好事。魏书生老师说过:我就是想把手里的事做好,不说冷话吹冷气。

再回到那位年轻教师,也许此时的他觉得自己是清高的高尚的纯粹的,但也只是个人的偏见。也许再过几年他阅历丰富年岁渐长,也会意识到自己最初的浅薄而不自知还自以为是。

原本想留个言,做个善意的提醒,但最终放弃。每个人的认知总要经历无数改变,别人强加的提醒容易被当成说教,入不了心,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哪怕满脚燎泡,也是自己的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千万不要被自己的偏见遮蔽了认知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