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头脑清醒的父母

用了一周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大江大河》。作为跨越三十多年的巨作,的确可以作为向改革开放献礼的作品,正午阳光慧眼如炬。

作者展现了丰富的知识面,经济政策,产业结构,人性心理,国家规划……我的阅读习惯,依然是掠过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关注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变化。

读到宋运辉离婚那部分,对程开颜及其父母对表现,一种无力和悲哀涌上心头——究竟怎样做才是对孩子好呢?

程家父母,大型国企领导,对子女宽和,为他们尽心,面对子女的意愿,伸手帮忙完成,仿佛是天下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程开颜喜欢宋运辉,他们也觉得合适,便不遗余力的为女儿制造机会,即使明知宋对女儿的感觉一般,依然下狠心造舆论,令其不得不乖乖做自家女婿。在他家看来,从农村来的宋运辉,即使有技术有能力,自己的女儿也是低嫁,对方应当感恩戴德。并且,他们婚后工作生活,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可保女儿无忧。可是,父母的短视,对女儿的婚姻,也是一种伤害,所以,宋运辉远调,程父担忧惊慌,终究还是分崩离析。

宋运辉也试图去培养程开颜,与她拥有共同乐趣,稳定生活。一起学习声乐,又陪她学日语,期待提高妻子的能力。可惜,程开颜散漫惯了,吃不了苦,只好作罢。而之后,在父亲丈夫的一路绿灯下,工作顺利,更是鼠目寸光了。这一切,何尝不是父母娇生惯养的后果?所以,在丈夫的事业腾飞,局面扩大之际,她却格局更小,本来就是被道德绑架才结婚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行为举止益发没有格调,面对离婚,除了哭泣,竟然毫无反驳之力?还是一把鼻涕 一包眼泪的哭向父母,他们也撕扯挣扎来处理,街头巷里,这种风景常见,可是在宋运辉这种学识涵养身份地位蒸蒸日上的人而言,就是太难看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若是其母,必然后悔没能教会女儿终身学习的必要,判断是非的能力,为人处事的坚韧,哪怕是生活的一点小心机,也不至于到毫无还手之力。

这是典型的呵护着长大的,温室的花朵。若是头脑清醒,便不会盲目苛求不属于自己的婚姻。既成夫妻,又不洞察婚姻生活中的问题,一味祈求丈夫,哀求父母,恳求情敌,真真真的不知所谓。

与之相对的梁思申,宋运辉的第二任妻子,无论是家里的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基础,高出程家不知多少个档次去了,根本不需仰人鼻息,也可以悠哉悠哉的过一辈子。可是她的父母,深刻明白环境的重要性,先是将女儿放在爷爷家,虽然不被祖父母喜欢,却让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判断,也敢于在逆境之中表达自己的认知。而她的父母,更是早早就送她出国留学,十多岁的女孩,又一次寄人篱下,自己调整生活状态,生计艰难,不是对着父母哭哭啼啼,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虽然父母也一度辛酸,要求回国,可是多年的锻炼,已经让她有了面对困境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背井离乡,独自闯荡,靠着这勇气与智慧,不但顺利完成学业,还在毕业之前,就有了自己的事业。且在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事业不断扩大的同时,曾经轻视她的父系,藐视她的外公,都要仰仗她来判断错综复杂的经济局势,出谋划策——而她的父母,在女儿生下孩子后,即刻就讨论外孙将来的教育问题。

这样的父母,真真的眼光长远,格局决定命运。他们完全可以留女儿在身边,给出比程开颜优厚数倍的待遇和便利,甚至换句话说,如果宋运辉是被他家设计做了女婿,估计到结尾都没有反抗之力。相对安逸,他们更看重的是生活中需要的能力,所以梁思申在爷爷家和外公家受到委屈,从未见父母过多插手,几乎是自己搞定。所以,后来她的事业爱情,父母也是尊重她的意愿,而她,对自己的爱情信心满满,从不患得患失。为什么呢?因为她的脚步,比丈夫还快,又何必担心被丈夫甩下呢?

这是把孩子丢给残酷的现实去锻炼,便有了收获后。

当然,每个孩子秉性天资不同,程开颜资质比梁思申不如远甚。国情世态也不断变化,现在与改革开放初期也大不一样。孔子早就说因材施教,我想,因势利导,最应该弄清楚这句话的,不是老师,而应当是父母。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着眼于前,固然可以随时帮着解决问题。可是看看未来,你能一辈子为其遮风挡雨吗?

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孩子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活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头脑清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