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理政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里的“桓”指的就是汉桓帝。他叫刘志,本是河间王的小孙子,只因为前任汉质帝说了大将军梁冀是“跋扈将军”,被梁弄了一块饼给鸩杀了(享年9岁),梁太后(梁冀妹子)与梁冀决定征刘志做了皇帝。那年他15岁,但是他骨子里也想扳倒这个“跋扈将军”,如果不扳倒他可能也会步质帝的后尘。

        几年后,终于机会来了,他借助宦官一举除掉了梁冀,天下人拍手称快,梦想着即将到来的王朝中兴,可很快梦想就破灭了,因为王朝进入宦官专权时期。参与除梁冀的五个宦官封了五侯。朝政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矛盾爆发了。有个白马令的小官叫李云“露布上书”,也就是实名举报谈论朝政弊端,结果桓帝大怒,将李云交给宦官等治罪。杜众、陈蕃等官员为其申诉先后获罪。最后,云、众二人惨死狱中,从此“嬖宠益横”。

          谏臣自古有之,他们都是正人君子,是社会的清流,往往看不惯社会的弊端,喜欢说真话仗义执言。可是,他们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就看遇到的是明君还是昏君了。“比干剖心”是血的教训,纣王听不进忠言,最终覆国。魏征进谏直言不讳,但唐太宗还是听了,最终唐朝出现“贞观之治”,至今后人称颂。

          李云的奏折只是用了孔子的一句“帝者,谛也”,意思就是皇帝应该认真审查,认真考虑问题。结果不知怎的戳中了汉桓帝的痛处。可能是触犯了皇帝的权威含沙射影说皇帝处理问题不认真,亦或是指出了宦官专权的弊端,桓帝怕得罪了宦官自己皇位不保。总之,李云进谏落得个身首异处,可悲可叹!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桓帝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