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开始搞起了户外活动。与人一样,荒野里的小辣条们,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出山进食,人与蛇的遭遇在最近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了。
在国内,当蛇觉察到人类的接近,那可是老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不然的话,餐桌、烤架、药酒等各色SM道具会等待着它们。
而在日本就不一样了,食物链顶端的中国人的尊严,没了!
▲ 18年10月,穗高岳下山途中。
视频:港区俊凯、老污
老污在日本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见过差不多十来次蛇,最多的一回是在谷川岳,一天至少三次碰到辣条。
鉴于中文网上关于日本蛇类的信息十分有限,而老污的朋友多半都生活在日本或者有来日本玩耍的计划,所以今天整理了一篇关于日本蛇类知识的文章,希望能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辣条 - 这种神秘、有时还十分可爱的生物。
▲ 19年5月,槍岳上山途中。
图:老污
▲ 日本景区蛇类信息展示牌。
图:老污
日本潮湿的气候给多达47种蛇类提供了栖息地,好在北海道、本州、四国以及九州四岛上只生存着其中八种,而这里面毒蛇只有两种。
今天老污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八种蛇,以及常见的应对措施。
一、日本蝮
▲ ニホンマムシ(蝮),毒蛇。
图:KENPEI
日本特有物种,与中国白眉蝮是近亲,全长45~60cm,北海道产的个体往往超过这个尺寸。
日本蝮活跃于沼泽、湿地、草场、林间以及山地,食谱主要由小型哺乳动物组成,也会捕食鸟类、蜥蜴和昆虫。
其体色多为淡棕色、红褐色或者黄棕色,同时间以不规则的横纹。
脑袋略呈三角形,有两道白眉(中文名白眉蝮来源),身体粗短,尾部急剧消失。
日本每年大约有3000起咬伤案例,其中大约十起致死。
其蛇毒主要是细胞毒素同时包含少量神经毒素的一种混合毒素,被咬后需要及时送医治疗。救助得当的前提下,完全治愈往往需要数月之久。常见后遗症包含肾衰竭、视力退化、瘫痪等等。
二、虎斑颈槽蛇
▲ ヤマカガシ(山棟蛇),毒蛇。
图:Yasunori Koide
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俄罗斯以及日本,成体可生长至60~120cm,栖息于水草茂盛处,主要捕食小型脊椎动物 - 青蛙和蟾蜍。
背部通常为黄褐色或草绿色,有橙色及黑色的斑纹,腹部呈白色。
尽管虎斑颈槽蛇具有毒腺,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毒蛇,因为其毒牙与毒腺并没有导管连通。
尴尬的是,尽管注毒困难,其强烈的毒液仍然对人有致命的可能性,日本有致死案例,所以在霓虹国活动的小伙伴一定注意,见到虎斑颈槽蛇时需要远离。
三、日本锦蛇
▲ アオダイショウ(青大将),无毒。
图:Takahashi
日本固有物种,体型巨大,成年青大将可长达100~200cm,栖息地种类多样,包含山地、平原、森林、堤岸和农田,擅长攀爬树木,白天较为活跃,食谱主要由鸟类、鸟蛋和小型哺乳动物组成。
日本锦蛇身体以棕色、青色和橄榄色为主。
四、日本四线蛇
▲ シマヘビ(縞蛇),无毒。
图:老污
日本特有物种,成体可长到80~170cm,昼行性蛇类,主要在地表活动,食谱广泛,包含青蛙、蜥蜴、昆虫、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以及鸟蛋。
淡黄色躯体上四条黑线从脖颈处延伸到尾部。
五、日本森林鼠蛇
▲ ジムグリ(地潜),无毒。
图:Jim Guri。
日本特有物种,与中国玉斑丽蛇是近亲,成体可达70~100cm,主要栖息于森林、草原和水源地,黄昏和黎明时段较为活跃,夏季高温时会完全停止活动,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红棕色的身体上密集交错地分布着黑色的横纹。
*去年9月在谷川岳疑似见过,当时只见到尾巴不完全肯定。
六、东亚腹链蛇
▲ 东亚腹链蛇、ヒバカリ(日計・日量),无毒。
图:W.CC。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全长40~65cm,主要栖息于近水低地,鱼类、蛙类和蠕虫是其主食,黄昏、黎明以及雨后较为活跃。
背部为橄榄色或者红棕色伴随一些浅色的小黑点。
七、东方链蛇
▲ 东方链蛇、シロマダラ(白斑),无毒。
图:Koolah。
日本特有物种,分布于日本四岛,成体长30~70cm,栖息于森林底层,夜行性,主要捕食其他蛇类和青蛙蜥蜴。
其淡褐色的躯体上规律分布着成对的黑斑。
八、黑脊蛇
▲ 黑脊蛇、タカチホヘビ(高千穂蛇),无毒。
图:快乐的虫虫。
广泛分布于中国、越南及日本等地区,体长30~60cm,夜行性穴居蛇类,以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
其头顶彩虹色的鳞片十分醒目。
*去年9月在日本南阿尔卑斯的白根三山下山途中见到过一只受伤的黑脊蛇幼体。
以上八种就是生活在日本四岛上的蛇类,全记下来有困难的话,大家可以优先熟悉前两种对人类有威胁的。
除了本土的两种毒蛇之外,日本的海蛇以及琉球群岛上特有的蛇类战斗力简直不要太强,建议有去这些区域生活游玩的朋友提前做好功课。
预防咬伤
1. 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高帮较厚的鞋子以及长裤。
2. 穿越草丛等较为复杂的地形时踏步要重,最好,用例如登山杖,打草惊蛇。
3. 常见毒蛇活动及捕食时间基本都在清晨、黄昏、夜晚以及雨后,所以这些时间段尽可能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4. 水边、岩石缝隙、草丛树洞之类的地方蛇类出没的可能性较高,尽量在参加户外活动的时候走在指定路线上,不要走干河床甚至是湿河床。
救治手段
1. 无论是否清楚蛇的种类,被咬伤之后一定要送医,无毒蛇咬伤也可能因为过敏、感染等因素致死。
在日本呼叫急救车拨打119,免费。
2. 被咬后第一时间扎束近心端,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用类似拔火罐的原理简单处理伤口,某宝上也有卖吸毒器的。(自己没用过,但是有户外大神做过测验,吸力极大。)
不要用嘴吮吸祛毒,救助者自身可能中毒。
不要切开伤口祛毒,此法仅适用于神经性毒素,血液型毒素会让开创的伤口血流不止,伤者易造成出血性休克。
3. 静坐等待救援,每隔15~20分钟松开束带1~2分钟,避免肢体坏死。
以上就是在日本生活、旅行中碰到蛇类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
搜集整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使得老污之前储备的蛇类知识又获得了更新和巩固,传播知识果然是学习的最佳方式,这一波简直是赚得不要更大。
看完全文,今天的“辣条”够味道吗?
为了你和他的安全,是不是订阅+转发来一波?
下期文章《中国剧毒蛇类十强争霸赛》将在这里与你相会。
▼ 大型百名山集邮现场 38/100 ▼
岩木山|八甲田山|早池峰山
吾妻山|安逹太良山| 磐梯山
那須岳|筑波山|武尊山
男体山日光白根山皇海山
谷川岳|四阿山|浅間山
両神山|甲武信岳 |金峰山·瑞牆山 | 雲取山
大菩薩嶺|丹沢山| 富士山| 天城山
五竜岳|剱岳|槍ヶ岳|穗高岳|常念岳
霧ヶ峰·蓼科山|八ヶ岳 | 御嶽山
鳯凰山 | 北岳·間ノ岳
剣山|石鎚山
参考信息:
赵尔宓,《中国蛇类》
学习研究社,《原色ワイド図鉴3 动物》
Boulenger, G.A.,《Catalogue of the Snakes in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Vol. II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reptile-database.org
outdoor.ymnext.com 《日本の蛇の種類》
baikada.com 《Snakes of Japan》
natureinjapan.wordpress.com 《Poisonous snakes - adders and vipers of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