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

      在家学习、国学私塾、环游世界......他们为下一代另辟蹊径,在当代中国的教育生态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非常焦虑的。但有人正努力保持冷静,为下一代开辟不同的路径。

    譬如,5岁女孩小鸟的父亲就拒绝拼名校、盲目上兴趣班,从幼儿园起,他自行制定教学计划,让孩子跟着自己在家学习。6岁的何艾芸则被父母送进了以中文教育为主的国学私塾,童年的宝贵时光,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与传统美德的锤炼中成长。

      这些与众不同的教育模式,虽说也各有利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体现了家长们在大环境中对孩子教育的一种摸索。而4岁男孩贵贵所接受的“环游世界”式启蒙,则带给我们最多的反思与向往。“我们不要把孩子的教育看成工程,而应看成园艺,每个孩子都有最佳的成长方式。”这是贵贵的妈妈李海培抛出的一个观点,在她看来,“工程”只培养螺丝钉,而“园艺”才能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对于自己的儿子而言,李海培选择的“园艺”就是环游世界,并在此过程中“插班”各地幼儿园,从而让孩子体会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文化氛围,成长为真正的世界公民。3个月,16个国家,母子俩一点一点地用脚步丈量世界。在小男孩的心里,世界也开始有了雏形,那是不同肤色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和而不同,依旧能够彼此尊重。在加勒比海的游轮上,贵贵进入了临时的托儿所,用英文和各国孩子交流玩耍;每到一个国家,李海培就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当地的幼儿园,体验不同文化下的幼儿教育,从多元角度拼接知识习得的图景。诚然,环游世界式的启蒙虽然烧钱也费时间,也只有中产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李海培欣慰地看到,这种做法的成效是显著的。每次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旅行,贵贵回到家乡的普通幼儿园,总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结交多个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好友。幼儿园老师告诉李海培,贵贵是班里人缘最好的孩子,对待陌生的环境与事物,他的观察、适应与包容能力都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这里面不能说没有环游世界的功劳。面对亲戚们提出的总是带孩子环游世界、不好好上学考试的质疑,李海培也有过忧心。将来如果回归正常教育,孩子会不会跟不上?这样做是否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思前想后,李海培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起跑线只是一时的,赢在起点未必意味着赢在终点。与之相比,在拥抱更广阔世界中所收获的观察与启蒙、尊重与引导,才是比知识灌输更为重要的“爱的教育”。

    教育本身难辨对错

    孩子的起点能否决定人生的终点?不同的人必定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我们旁观者以更为冷静的视角,通过对不同家庭、不同类型教育议题的关注与呈现,对这个问题进行正视和梳理。

但从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

      家庭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成功的孩子,而是培养幸福的孩子;学校教育不是样板化的知识灌输,而是对个性的尊重,对人格的养成;社会教育要让孩子去感知生活、承担责任,这样的儿童教育,才能收获丰盛、生动和高贵的灵魂。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热爱儿童。”

    真正的起跑线,或许正是父母的智慧心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