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我的晃荡的青春》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从小学到大学这一人生关键时期的真实经历。

他是个非常有名的推理小说家,翻开这本书,罗列了很多他的作品,其中还有很多很出名的作品,只想感叹一句,太高产了。

惭愧的是,我并没有看过一本他的推理小说,原因呢,可以说都不算合理:不喜欢悬疑,因为想象力很丰富,又经常一个人,怕自己回忆书本内容加脑补会害怕。

毕竟我是一个曾经被自己同时出现的三个影子给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的人,唉,现在想想,没文化真可怕!

我看书还有个习惯,看了某个人的某一本书,觉得有意思,会去找来他的其他书看,比如阿德勒.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里面“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真情打动,为此我又找来了他的其他几本书读:《灿烂千阳》《群山回唱》。

有时候呢,是了解作者这个人本身,才想看他的其他作品,看完了《我的晃荡的青春》这本书,我就有很强烈的想看他推理小说的冲动。

题外话说完了,回归到这本书上来,这本书的封面以蓝色为主,翻开是纯色的淡蓝,我还比较喜欢,书不厚,225页,由24个故事组成,可以随时看,随时合上。

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加深了我想看完这本书的迫切感:优等生毕竟是百里挑一的极少数,面对普通孩子,请像东野圭吾的父母一样给予更多信任与自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怎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教育?

我自己身在教育行业,心里有面对孩子时的百转千回,或许这本书能让我学习学习勒。

合上书不得不感叹一句,他的确是普通学生,有着跟普通的我们一样的求学经历,甚至他小学时都痛恨读书,没有看完过一本小说。

他在普通家庭长大,上的是普通的学校,“青春”这个词语,包含了太多美好,没有严密的推理逻辑,就像聊天一样的口吻讲述着他的青春,读起来很舒服,有点儿幽默,不同于王小波,这倒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个朋友,袋鼠。

讲讲印象深刻的几个故事:他读了风评最差的公立初中,害怕分到坏学生最多的班级,恰巧怕什么来什么,还被指定了当班长。所以他唯一的愿望变成了希望能够四肢健全的从学校毕业。

在全家人商量他读什么高中时这段文字我印象很深刻:“新办的学校啊,难怪我没听说,老师说,如果是F学校或者G学校,可能还有希望考进……”在我看来这是情理之中,但母亲似乎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原来你学习一点都不行啊。”她语重心长地说。被家长发自肺腑地说成这样,真是叫人心生落寞。

看,真不真实,不同的可能是,中国的家长在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可能免不了一顿数落。

读大学的时光,他称自己是伪理科生集团成员之一,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学时光,听不懂,逃课,在实验室里打混……考试靠突击和“运筹帷幄”,大四快毕业时,面临找工作,读者的我,觉得他突然就沉稳了,面对找工作事宜,不再晃荡了。他去了一个日本最大汽车配件制造商公司。最后一个故事的最后两段话,还挺值得回味:

“不管怎么说,”我告诉自己,“犯傻也就到此为止了。今后要认真的生活。”当时我做梦也没想到,数年后的自己,竟会因再次犯傻而夹着尾巴逃出了公司。

另外还想提到的一点是:他对推理小说的痴迷,是读书时就有的,读书时瞒着家人偷偷写的第一本推理小说,拿去给朋友看,并没有被看好,但是关于推理的种子却在日渐强大,到后来读大学拍微电影写剧本,再到后来呈现给所有人的作品。

总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哪种巧合开始的,都有很强烈的一种声音在心里呐喊,从未被磨灭过,最后配合着行动,外显给所有人。

所以如果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就去做吧,去行动,去尝试,去调整,去成长,普通的我们,过着普通的生活,做着普通的工作,想着不普通的事情,在你所热爱的世界里发光发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东野圭吾《我的晃荡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