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赶雪

2020年12月13日青州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作为唐宋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总是能够在特定的时空,激起读书人心中潜藏着的那一点人文情怀。

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便不由地思绪万千,紧接着脑海中便不自觉的想起了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想起了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想起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不知为何,此刻,脑海中想到的诗词典故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应该干点什么,不能白白辜负这冬日里的第一场雪。

其实一直以来,我个人都认为最为浪漫的赏雪,或是如陶庵先生那般“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然后在途中与“痴似相公”的同道中人偶遇,继而同饮而归。又或是如苏子泛舟赤壁那般,能够在冬日雪飘人间之际,备足酒食,约上三五好友,驾一叶扁舟于江湖之中,尽情的赏雪、饮酒、畅聊、放歌,最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人生若得如此,将会是何等的快哉、妙哉。

只可惜青州市内虽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南阳河,却禁止划船,是故,唯有登山以代之。青州市境内有两山,城区南部为云门山,西南部为驼山。二山虽海拔不高,却也各有千秋,云门山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而驼山除自然景观外,更以众多石窟造像闻名海内外。

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将目标定在了云门山,无它,盖因云门山海拔相对驼山较低,万一登山途中,气温骤降又或是抵挡不住寒风的冰冷,可以快速下山归家,不至于因冷感冒。

念及此处,便约上好友前往云门山。及至山脚,雪已停止,太阳俨然高挂空中多时,台阶上的雪也有了融化的迹象,见此情景自然也就加快了登山的脚步。及至半山,蓦然发现脚下石阶的积雪上,竟寥寥的刻画有几张卡通图案。想来早已有同道中人趁着雪景登山,内心忽然有种“吾道不孤”的喜悦,我想那日在西湖之上,陶庵先生与金陵人的相遇同饮,内心迸发出的应该也是这种不期而遇的喜悦吧。

“石阶的积雪上,竟寥寥的刻画有几张卡通图案”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晚上要不喝一杯”,“你酒精过敏怎么突然想沾酒了”,答曰“此一时彼一时嘛,以奶茶代酒不就可以了”。在这样的交谈中,继续沿石阶而上,不多时便到了著名的摩崖石刻“寿”字前。

“寿”字位于云门山巅之阴,人称“云门献寿”。公元1560年,明衡王朱戴圭过寿时,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以“寿比南山”之意,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以讨好衡王。如今,这个“寿”字依然还是中国最大“寿”石刻。

云门石刻“寿”字


只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时光飞逝,光阴流转,当年过寿的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都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不复存在。只有眼前这“寿”字,一直静静的矗立在云门山顶,遍历百年风雨,直至今日。端详着眼前这偌大的“寿”字,脑海里映射出的却是四百年多前匠人雕刻的场景。这样由外而内生出的时空交错的体验,反而让人感觉有点虚幻。

继而转身,凭栏远望,远眺青州城全景。当此时,雪后初晴,万物俱寂,天地一片苍茫。于无声处,自己的心灵也获得了超脱与回归。在那样的状态下,无喜无悲,不想说任何话,也不想做任何动作,只想静静的站着。好友不解,我为何突然沉寂,不作言语。而我唯一能想起的,便是辛弃疾的那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及至山顶,雪虽已融化颇多,内心反而愈发的安静平和。想起了李太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又想起了泰戈尔的“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从下雪到化雪不过短短几个小时,虽然我们不能因几小时后,雪已融化未见雪,而否认雪曾经的存在。但是能够赶上这冬日里的第一场雪,并出门登山欣赏这一雪景还是不亦快哉。

移步向东,至山顶“阆风亭”中,独自极目远望。不由想起自己从19年初毕业分配至青州,已近两年。在这两年里,有过工作中达成自身目标的欢喜,也有过感情上了断生离的苦痛,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自古览物兴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此刻,独自身处在这苍茫寂静的天地之中,面对自然万物的永恒,一切个人的喜怒哀乐似乎又都变得不值一提。

山顶“阆风亭”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相比于渺渺宇宙,即使生命如露如水沫般短暂,但于每个人而言,却又无比珍贵。放下不必要的纠缠,专注当下该做的事,或许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珍惜。此刻,山顶的寒风似乎带走了心中所有的千千结。那日,带着这样超脱的心境,轻轻的离开了云门山。

我想,我已开始期待来年青州的又一场冬雪。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门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