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底层铺垫?
1、哲学的本质就是“工具”、“技术”或某个已经达成确定的结论或经验的底层逻辑,
(此处的“哲学”指的是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模型。
哲学思维方式:追究终极、精密逻辑、科学前瞻、逻辑反思等,
哲学模型:经验论、唯理论、不可知论、存在论和认识论等等。)
一旦底层逻辑发生变革,上面的“工具”、“技术”或某个已经达成确定的结论或经验也将随之变革,
所以可以说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底层铺垫。
比如说,地心说、日心说、绝对时空观、相对时空观是不同时代人类对外部世界的默认的认知背景,也就是人类认知世界图景的底层逻辑铺垫,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或认知都是建立在上述时空观之上的,但是这些被人类以为的“客观”时空观其本质却都是人类的理性逻辑模型,并非是客观本真的存在,因为,如果是客观本真,就绝不会在短短两三千年有数次重大的改变。
(怀揣“地心说”的第谷与怀揣“日心说”的开普勒,底层逻辑的不同,造成事实的不同。以下内容摘自《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可是由于第谷怀揣的是地心说的理念......他观察 20 年星象......他临死以前哀叹,他多么希望他能有伟大的发现,结果落空......开普勒曾经接触过哥白尼的日心说理念......爱因斯坦也曾经为此发表评论,说逻辑和思辨引导事实......什么意思?我们所说的世界是我们的逻辑模型塑造体......你抱着地心说的理念,你就是第谷的天文事实。你抱着哥白尼的天文日心说理念,你就是开普勒的天文事实。开普勒 因此被称为天文历法者......逻辑比事实更真实,它表达的是人类认知模型和我们所指谓的世界模型的对应关系......)
2、哲学是现代科学的底层操作系统
正是因为有了从古希腊狭义哲学思脉一路延展而来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模型才铸就了当今被认为何其光鲜、何其强大的科学体系。
可以说,西方哲学是一切近现代科学的底层逻辑,缺失了哲学这个底层操作系统,任何科学都是无法建立的,最多只能称之为“技术或技艺”。
3、现代科学正是从追求超脱的“无用之学”的哲学精神里萌芽出来的
((以下内容摘自《熊逸书院》“哲学方死方生”一文)
……那个时候所谓哲学,也可以说就是原始科学。即便到了霍布斯生活的时代,科学也还没有从哲学当中完全分离出来,所以在霍布斯的哲学研究里,还包括数学和光学的主题……哲学的最大效用并不在于哲学本身,而在于追求超脱的“无用之学”的哲学精神,现代科学正是从这种精神里萌芽出来的,而现代科学的核心精神仍然是“无用之学”。
我在前文提到的那位发现氢气、称量地球重量的科学怪人卡文迪许,就是一位很典型的爱智求真、从不考虑功利目的的人。当然,富可敌国的家族财富完全支撑得起他的任性。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由卡文迪许这样的世家贵族研究出来的……
4、哲学是“树根”,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以下内容摘自《熊逸书院》“熊逸答万维钢:国学的三个问题”一文)
......哲学偏偏不是U盘,反而更像是二进制运算法。小穆勒对哲学的一句说明恰恰与上述罗素对几何学的评语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似乎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表面利益相去甚远的思辨哲学,其实是世界上最能影响人们的东西。”
如果不惮粗浅之讥,将社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哲学、意识形态与技术的关系便近乎于树根、树干与树叶的关系。枝繁叶茂是触目可及的繁华,但是,若仅仅在枝叶上注射养料以期待枝繁叶茂的结果,这结果分明不待尝试便可预见......
4、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技能、处世方式等等本质上都是受自己底层逻辑模型规定的,
就如同电脑里面的工具性软件word、excel等等全部都运行在其底层操作系统之上,并且win1.0操作系统一定运行不了win10可以运行的大量工具性软件。
而人类大脑的原理也是如此,只是人类的底层操作系统不是Windows,而是“哲科思维”或哲学世界观模型。
但因为哲学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极其不具备可操作性,只潜含在操作性背后,这就导致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切实践性行为、意识居然运行在这样一个不实用的“玩意儿上”......
比如,当今信息社会,智能手机应用普及,但“操作系统”停留在“唯物”阶段的很多老年人连扫码付款、出示“行程码健康码”都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