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魏《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亲爱的朋友们:[愉快]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对Dr.魏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做系列分享[玫瑰][玫瑰][玫瑰]

图片发自App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dr.魏老师

图片发自App


dr.魏从小就是学霸级的人物,喜欢读书,对很多知识有所涉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因为喜欢问为什么,被德国老师直接叫Why(英文名字本是Wey)。

魏坤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运动的。被称为“中国最帅教授”。2013年12月,魏坤琳作为“科学判官”加盟《最强大脑》节目。2014年参加了《你正常吗》节目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为女儿转换人生轨道2011年和2016年,两个宝宝的相继到来,让他的人生转换了轨道。他开始疯狂接触各种育儿方法,结果发现市面流行着各种育儿伪科学。“在科学领域都被批判N年的东西,竟然还有那么多人信?!”科学家那股较真劲儿促使他在育儿领域发声呐喊,还聚集一批科学家共同发起起了一家儿童教育机构一一爱贝睿,目的就是把真正科学的、聪明的家庭教育方法带给千家万户,让中国干百万家庭受益。他在得到开设的专栏《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不到一年时同,近10万人订阅,被众家长为“最有营养的科学育儿指南!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要给大家介绍Dr.魏呢,因为我们学习一个人的作品,一是要看这个人的人格,因为他的人格中隐藏着他的价值观,二是要看他做事的态度,因为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影响着他的成果!通过《最强大脑》的关注以及对《家庭教育宝典》关注,我个人认为Dr.魏是值得关注,值得喜欢的一个人,他的理念是值得学习并推广的!这不是个人崇拜哈

今天我们先来共同分享这本书的序言部分[太阳]

Day1:《序》

Dr.魏观点:

1.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一个报道指出,现在的小学生这一代人将来工作的时候,人们在今天从事的65%的工作都将不存在。

这意味着,我们将来都有『失业』的风险

可是,传统教育的变化却极为缓慢。我们们小时候,老一辈人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你不妨想想,你过去学到的数理化知识有多少在工作中确确实实被用到了?或者可以想想,你在大学4年中学到的东西和你现在的工作是否匹配?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对具体学科知识的掌握,是面向过去的,并不能适应现在的时代。

2.孩子们需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不能把孩子塞到一个教育体系里,试图预测测2035年什么热门,再去教孩子相应的知识。

看到2035很显眼是不是?

因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方向,那我们现在教给孩子什么知识呢?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将来是否可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当然基础知识的把握是必要的,只是告诉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更应该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我们要引导孩子主动对动态的知识进行探索,让孩子养成通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好奇心和求知欲、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的能力创造能力等』,无论以后时代怎么变化,孩子都能适应时代,突破时空限制。

大家着重去看看『』里的内容,这些是我们在养育孩子方面应该保护和培养的,而不是扼杀

谁是孩子面向未来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该怎么教孩子?我的答案是:父母。

0~6岁是孩子大脑飞速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而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可以在脑科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科学养育,孩子的生命会更加精彩,幸福当下,不惧未来。

特别喜欢最后一句话“幸福当下,不惧未来”

3.市面上流行着太多关于脑科学的误解,更糟糕的是,很多机构的整个教育体系都是基于此。比如大脑只开发了10%,“右脑开发”,说右脑比左脑容量大1万倍,还传言左脑是关于运算逻辑思维的,学校教育都是在开发左脑,所以我们要开发右脑,还有关于“能否摇晃婴儿”的两种特别极端的声音……

4.目前很多流行的育儿体系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那个时候没有脑科学,没有认知科学——如果一个教育体系从根基上就错了,在实践中可能就会有很大偏差。

5.我们在建构的,是一个新型科学养育计划,它基于认知科学、是循证导向,而非经验主义导向;以家庭为单位,而非单单教育孩子;侧重培养孩子的底层核心能力,而非传统的学科能力——这样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赢在未来。

这是关于这本书序言的内容,个人感触颇深,一看即被吸引,全是大实话,不娇柔,不做作,更不浮夸![强][强]

[OK]今天Dr.魏老师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就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握手][握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Dr.魏《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