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英】萨默塞特•毛姆 《人生的枷锁》黄水乞译

 ……克郎肖那块波斯地毯的寓意:人生毫无意义。毛姆认为,地毯织工在编织图案时并非出自什么目的,只是满足自己的美感罢了。因此,人的一生也可以像织工那样度过。一个人也可以这样来看待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只不过是一幅图案而已。从一个人的生活、行为和思想感情的五花八门的事件中,人们可以设计和织造出有规则的、精美的、错综复杂的和色彩缤纷的图案。有一种最清晰、最完美、也最赏心悦目的图案,在这一图案中,一个人诞生、长大成人、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为生存而辛勤劳作,最后默默地死去。然而,也有其他式样的图案,在这些图案里,幸福不涉足,成功不问津,但从中可以领略到一种乱人心思的雅趣。……由此可见,人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事业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本身是微不足道的,无论发生什么,都只不过使人生图案增加复杂性罢了。……享乐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是有其价值标准的,就是使人们摆脱人生束缚的价值标准,这些标准就是“真、善、美”。

收录这长长的一段话,只是为了缓解我的焦虑。


 ……生活中,不少人采取永远地停留在舒服的、未成熟的阶段来逃避困难。对于其他一些由于基因的作用而被迫成熟的人来说,生活是不舒服的,甚至是痛苦的,直到他们与生活妥协为止。

这句话可以做为舒放给儿子的小诗的注释。

“愿你梦中有星辰

醒来有阳光

有梦可做

有人可爱

永远不必向这个世界妥协”


如果感情是衡量是非的标准,人们当然就可以鄙视逻辑了,若你的逻辑是个薄弱环节,这样岂不正中下怀。 所谓讲情怀,就是如此:鄙视逻辑。

呵呵,呵呵呵呵。这句话深得我心。总是有人讲逻辑达不到目的,就开始讲情怀,目的总归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你如果不是这样想的,就不必这样说,我要你说实话……

……难道不提出什么批评意见?总有一些你不喜欢的画嘛……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偏偏挑这幅画来讥笑我。这是我的画作中最好的一幅。我相信我的明暗配合没有问题,这一点你还没有资格指导别人……

……我认为它们完全拿得出手,没什么可丢脸的……

我真好奇范妮•普赖斯小姐是怎样练成的?

对自己丝毫也不具有的才能迷之自信,对别人的恭维照单全收、甘如若饴,哪怕对方违心到“弥天大谎”她也依旧深信不疑。

假装谦虚地再三征询意见,但即便别人已经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将批评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削弱,她依然如同被触逆鳞,恼羞成怒。

角色身上“可悲”的色彩已经到了再多“可笑”的行为也无法掩盖的地步,让我不禁好奇,毛姆在塑造她的时候,心里在想着谁?


……她对自己的才能深信不疑。她的意志力是非凡的……

……这个可怜的女人用一条绳子套住脖子悬梁自尽了。

果然是悲剧!她的一生带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逻辑,干净利落地结束了,丝毫不拖泥带水。“非凡的意志力”,不过是脆弱到极致的遮羞布。一旦幕布撕裂,分崩离析只在瞬间。


……对他们所有人来说,生活是一长串的琐事和肮脏的思想……他们是享受欲望的驱使……享乐的欲望正是怂恿他们盲目向前的唯一动机。然而,正是享受欲望的暴烈,使人类的行为丧失了一切欢乐……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要往何方……

这样的人生无疑是行尸走肉。让人“讨厌”,却又充满“无限同情”。


……唯一有价值的作品都是用心灵画出来的。

所谓灵性,才气,都是独具一格,不可模仿,难以学习,无法超越的东西。

艺术家从所见的事物中获得特殊的感受,他非表现它不可……可是我们并不看重什么伟大和渺小。我们的作品以后的遭遇如何,那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作画的时候,已经从中得到了所能得到的一切了……

这段话的精髓也出现在《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谈写作中:“……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是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

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可是世间几人能做到?!固有才者众,然大师寡。


但是他有种感觉,认为生活是为了体验,而不是为了描绘;他要体验纷繁复杂的生活经历,并每时每刻从中汲取生活所能提供的一切情感。

这种体验原本是极其私人的事情,佛曰:不可云。企图表达出来寻求共鸣,就不可避免被曲解,被误读。然而一旦找到共鸣,那种心心相印的狂喜足以让人忘却过程中的辛酸和曲折。可惜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未必找到。



可是从她身上,他看到的是她本来的面目。她既不风趣也不聪明。她脑子平庸,却有着令人厌恶的狡黠的市民习气。她既不文雅,也不温柔;她标榜自己是机警的。她赞赏的是对老实人耍小聪明。欺骗人总能使她心满意足……他为自己爱上她而感到厌恶和悲哀。

其实,他无能为力。……那种四肢无力,好像瘫痪一般的感觉……只觉得有股力量在支配他,促使他违反自己的意志,违背自己的利益……当他想到他渴望体验到无法控制的情欲时,他嘲笑自己,咒骂自己……

……他感到悔恨交加……

……我当时不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

毛姆竭尽全力用丰富的细节刻画了对米尔德里德这个人物的不屑,栩栩如生;再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呈现出菲利普的厌恶和悲哀,丝丝入扣;两相渲染,把这种悲哀推向极致,让人感同身受。然而,如果这就是毛姆心目中爱情的模样,或者说他想籍此来说明”爱情没有意义“,那我无疑是失望的。

在我看来,这场菲利普一个人的独角戏,跟爱情毫无关系,甚至和情欲也搭不上钩。如果硬要套上风雅一点的标签,可以称为”少年维特的烦恼“。说到底,那股支配他违反自己意志的力量,不过是“征服欲”。一开始只是无心之求,然而求而不得,因为不得而怅然若失,想要摆脱“若失”加重了纠缠,却带来新的轻视和侮辱,因此更加辗转反侧直到无力自拔……因为自己不是那个“可以先站起来走开的人”而痛苦,也许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毛姆能够把它描绘得如此生动、细致是令人叹服的,但这种痛苦可以发生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绝不是爱情,至少不是爱情的全貌。


“尽是荒唐话。”她说,“不过我可以这么告诉你:我曾经见过少数能向经验学习的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哇哦,这才真正是平凡人的智慧。我希望我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爱过我。”她说道。

”你还会再来看我吗?“她问道。

菲利普因米尔德里德而背弃诺拉,并非缘于了不起的爱情,不过是求而不得的不甘和无法忍受失去所带来的自我否定。一旦真的得到,他能站在制高点上轻松地鄙视和抛弃。

米尔德里德因格里菲思背叛菲利普,虽然是受控于无法摆脱的情欲,但她肤浅无知、厚颜无耻却并不蠢。她凭着女性本能的狡黠,清楚地了解自己能够控制菲利普的原因是若即若离,一旦拉车的驴吃到一步之遥的胡萝卜,胡萝卜就不存在了。

菲利普转而寻求诺拉的安慰,哪怕在诺拉面前怎么“自我作践”,他也笃信自己会被重新接纳,因为在他心里,一直以为自己是站在施舍的高度。

假如这时,诺拉真的以“母性、慈爱、深情……”诸如此类愚蠢的感情原谅菲利普,那她就不再是我喜欢的有智慧的诺拉。

谢天谢地,她没有。

她只是不无遗憾地说,你从来没有真正地爱过我。云淡风轻。


"这就是我们职业上的不利之处,“他说道,”有时迫使我们说实话,不能那么多情“。

蒂勒尔大夫的这句话,不由让我笑出声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矫情,这是科学带来的冷静和客观。


这儿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只有严酷的现实。这就是生活。

此谓上帝视角。


他似乎还认识到,精神生活也可以像一个征服了多个领域并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的人的生活一样的丰富多彩,一样千变万化,一样富有经验。

我需要阅读更多的历史史实,才能理解这段话。


然而他并不觉得路途遥远,因为他陶醉于兴奋之中,他感到得意扬扬。

……感到格外幸福。他很有把握,现在他一点也不爱米尔德里德了。……

现在,他对米尔德里德除了无限的同情之外,其他的一切感情都已荡然无存了。00

呵呵,得意两个字用得太精准了。菲利普得到了他想要的致高点。

这段感情从“不知所已”的心动,到“一往而深”的盲目,再到“云淡风轻”的平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个过程中,菲利普所有的心理描写都栩栩如生,毛姆把握得极其精准,真的是写小说的高手。



在菲利普看来,人生确乎如此。在人生毫无意义,一切都微不足道的思想背景下,他认为一个人可以从宽阔无限的人生中,随意编织图案,从而可以获得个人的满足。

在我零零碎碎地,蚂蚁搬家式的阅读下,终于看到了这段在前言就让我惊艳的话。一同经历了菲利普的百转千折,再度相逢,百感交集。反复品味,意深词穷,难以尽述。此时此刻,惟有当年明月在浩然长篇《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语能明此心。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所谓殊途同归,当是毛姆与当年明月。


阳光照耀着。

因为毛姆的仁慈,给了菲利普一个不能再完美的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英】萨默塞特•毛姆 《人生的枷锁》黄水乞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