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发展的独特道路——体现价值,打破门槛

2022年12月3日 皮皮陈刚

楼兰提及有导航系统采用了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语音版本,可以在开车时提神醒脑,把缺点变成了特色。

我由此想起了曾经在新闻的相关节目当中,普通话并不标准的主持人。众所周知,国内的电视电台,对新闻主持人的普通话通常是有非常明确的高标准严要求的。然而,还是有不少人通过体现自己的价值打破了这一门槛。

我最初了解到的是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主持人杨锦麟,他的长袍马褂、一口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和嬉笑怒骂的主持风格,都成节目甚至凤凰卫视的一块金字招牌。看了他的节目,大家被他的读报和点评内容所吸引,谁还会在乎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呢?

如果说凤凰卫视不拘一格用人才是因为体制灵活,人才难得,那央视愿意任用这些普通话稍有欠缺的主持人,也真是因为他们各有所长,所能体现的传播价值和吸引力远远大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的形象了。《天天饮食》并非严肃的新闻节目,刘仪伟的川味普通话让人颇感亲切,诙谐幽默的风格也很有市场。水均益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环球视线》《高端访问》几个节目轮流上阵,缜密的逻辑思维,流利的英文,对国际形势和局势的敏锐观察,以及面对诸多国家领导时候的冷静睿智都为他添彩。

湖南卫视谢娜在《快乐大本营》里直白坦荡、大大咧咧的主持风格,以及她愿意放下身段,各种搞笑、模仿都容易直接击中观众的笑点。江苏卫视用从无主持经验、普通话还不大标准的蒋昌建来主持《最强大脑》,初初看来似乎让人不能理解,但看过节目以后,大家就容易被他风趣幽默、睿智的主持风格所吸引,被他广博的学识和快速临场反应能力所折服。

一句话,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普通话肯定是一个常规高门槛。然而,如果一个人的主持功力足够高,做的节目足够精彩,吸引来的观众足够多,那这时普通话就已经不再成为门槛了。

是的。这是新闻主持人的一条崭新而独特的生涯路,他们靠过硬的主持本领和过人的价值强行打破门槛,突破上位,在对普通话有高要求的行业里开辟出一条独特的道路来。而在其他行业,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涯发展的独特道路——体现价值,打破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