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A.哲学的概念
B.世界观的含义、意义 ————2020.2017年出了2次 0
C.哲学世界观与宗教艺术世界观的差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研究对象 ————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宗教信仰存在 1
D.哲学与现实世界、时代的关系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与时代关系 1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哲学基本问题、基本特征 1
A 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内容、以及哲学基本问题中本体论与认识论两个方面及其关系
B 唯心主义为何长期存在 ————1
C 辩证分析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1111 很有可能结合起来考这两大类别
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A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古朴、近代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对立、存在形态、代表人物、著名命题 ————古朴唯物主义可能考,但是其它的也要了解,类别中的一个肯定要考 1111
B当代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及其对立的基本思想 ————人本主义已经考试, 科学主义很有可能考试 1111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1 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内在逻辑
2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 1111
A.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变革(扬弃)
B.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推陈出新)
3.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111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 确立辩证地思维方法
哲学的思维特征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哲学与人生存的意义、世界之间的关系 ————考过
A 之于世界观
B 之于人生观
3.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命题分析:
这一章节是高频考点:
2020 4次
2019 1次
2018 3次
2017 4次
2016 2次
2015 2次
2014 3次
2012 2次
根据分析 必考考点,
一、.哲学的概念————哲学、世界观、宗教艺术世界观、具体科学、现实世界和时代
1.哲学的概念
世界观 以理论形式 高度抽象概括,特有概念、范畴,系统逻辑论证 形成 思想体系; 世界观 理论形式 高度抽象概括,特有概念 范畴 逻辑论证 思想体系
总而言之,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世界与人关系的理论体系;
理论化 系统化 世界观(主体)总体方式把握 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研究内容) 理论体系;
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知识体系,也是意识形态,知识体系:在于它是那种通过概念、原理原则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认识成果;同时又体现着一定社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与要求,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二重性,知识体系(现象运动规律)+认识成果)+意识形态,通过它是通过概念原理原则等逻辑形式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认识成果;反映社会集团、一定阶层的利益,愿望与要求;
思想体系—理论体系—二重性(知识体系、意识形态)
2.世界观的基本含义、意义
含义:人们对于其生活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人们从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和发展,时刻都需要与外部世界打交道,开始,人们只是对具体事物有所认识,久而久之,这种认识逐渐丰富连贯起来,形成了对诸如人同周围世界的关系,包括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作用等问题的看法,这种根本观点看法就是世界观;
但是,但是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不系统的,缺乏严密的逻辑、理论论证,哲学则是通过一系列特定概念、范畴、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世界与人关系的理论体系;
意义:由于科学技术、实践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认识有所压抑,同一社会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即使是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也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同一阶层在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出差异性;
3.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艺术世界观的差异(哲学与宗教艺术算是兄弟关系吧)
哲学世界观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系统逻辑论证形成的思想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丰富的关系,有的艺术作品中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认识,并通过艺术形象来感受人与世界的关系,也为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哲学是以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是以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具体生动形象 反映 人与世界的关系 展现对世界的根本认识(以上次观看现代舞为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宗教的本质精神是信仰,认为神是一切力量的来源、一切智能的根据、一切价值的尺度、一切情感的根据,而哲学则不同于以信仰为基础的宗教,则是通过逻辑论证的力量来表现人与世界的关系。
宗教本质是信仰,不需要去论证证明,认为神是一切力量、价值、情感、智能;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算是母子关系吧)
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A.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着重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
人与世界关系
而各类自然科学主要是以在实践中获得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为研究对象;
自然(物理学、生物学) 社会(心理学) 思维科学(人工智能)
内容和社会作用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人类提供了解和谐自然与人类、人类与世界、人类与自我,即人类与世界关系的大智慧;
而自然科学是从某一具体领域、具体方面来研究世界,为社会提供某一特殊规律;
B.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成果作为自身成长的土壤,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与发展,就在于它根植于具体自然科学的土壤中,不断地从具体科学所提供的新鲜材料、经验、知识中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否则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失去了哲学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与活力;
基础、土壤,从土壤中(材料、知识经验),得出一般结论;否则,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活力与根基;
同时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这是哲学的特有功能之一,科学发展史证明,各种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在某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举例说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在指导下进行的;
5.哲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就知识形态来说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6.哲学与现实世界、时代的关系
黑格尔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有过深刻的见解,即:“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他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每个人都是它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不在时代之外,就是他的时代实质的知识;时代的产儿;被把握在思想中的他的时代;)可以联想,古希腊哲学、早期教父哲学经院哲学、唯理论经验论,他们的哲学内容都在进步,都是时代的产儿;
马克思也赞同黑格尔的这个深刻见解,马克思强调:“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恩格斯也认为“任何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所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马克思:自己时代的精华;恩格斯:在思想上所反应出来的哲学内容;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主要就是黑格尔—主要是三大点(不在时代之外,时代产儿,被把握在思想中时代内容)、马克思(主要是一点,时代精华)、恩格斯(恩格斯主要是一点,在思想上反映的时代内容)三个人说的话来表述;
哲学思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具有思辨性的特点;哲学所使用的普遍概念与范畴往往造成哲学只是精神王国中驰骋的假象,实际上,从哲学体系产生的整个背景以及它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来看,哲学是非常现实的;哲学似乎高耸于天国,可哲学家们仍然生活在尘世,由哲学家创立的整个哲学体系,无论其外表多么抽象,都离不开所生活的时代;哲学不是没有激情的、没有冲动的、没有爱憎的平静的冥思苦想的结果,恰恰相反,它是在时代要求下明显地或者隐蔽地推动下的一种追求,即以哲学的方式解答时代向人们提出来的问题;
从误解—正念;哲学思维理论化抽象化,思辨性;精神王国驰骋假象(概念范畴)—非常现实(背景、内容、价值取向);天国—尘世;抽象—时代;没有激情没有冲动没有爱憎平静冥思苦想—时代要求下的追求,解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期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后果、法国的政治革命及其后果、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意义,是资产阶级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及其引起的规模宏大的、具有现代形式的社会矛盾,是促使马克思的这种新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例说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人作为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既是这个世界中的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有意识和思维的社会存在物,一方面他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他又要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按照某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的存在和属性,并且力图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将自己的精神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这就必然发生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他们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并以此为起点和中心来展开和解决哲学的其它问题 ;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
A 思维和存在,物质与精神何者为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现实世界究竟是由思维或者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是自在存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属于本体论问题;
本体论问题研究的是世界存在和本质问题,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它规定着哲学的性质以及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回答作为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准;
B 另外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它涉及的是认识本质、认识可能性、认识实现等问题;
历史上绝大部分哲学家要么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要么从绝对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所以列宁把“从物到感觉思维”,还是“从感觉思想到物”作为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还有一部分哲学家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哲学史上把他们称之为不可论者和怀疑论者;
4.哲学问题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哲学家们一般都对这两个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回答,由于时代不同,不同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的回答有其侧重点,有的侧重在本体论,有的侧重在认识论,古代哲学家就侧重在本体论,近代哲学家比较侧重在认识论,这种侧重点的变化,反映出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是时代赋予哲学研究的新课题;
B 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本体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能割裂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内在联系,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探究为前提,无论是从逻辑上来看,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看,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发展其认识论的时候都包含着对本体论的回答;
C 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渗透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可能脱离本体论的,本体论也是脱离不了认识论的,任何关于本体论的探究,都是通过一定的认识路线而形成的,本体论中渗透着认识论,离开了认识论,离开了对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本质、认识过程的考察而进行的本体论探究都是独断的、不可靠的。
5.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形成两个派别
A 凡是主张物质为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意识第二性,坚持“从物到感觉精神”的认识路线就是唯物主义;
B 断言精神为本原,精神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坚持“从感觉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就是唯心主义;
C 哲学史上还有坚持物质与精神是两个平行本原的二元论(心物二元论,身心交感说,笛卡尔),但它并不独立上面两大派别的第三派别,因为二元论不可能坚持到底,最终往往臆想出一个凌驾于物质与精神两个本原之上“本原”(即上帝)为其结局,实际上仍然属于唯心主义;
6.辩证分析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1111 很有可能结合起来考这两大类别
A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第5个问题已经回答)
唯心主义:略
唯物主义:略
心物二元论:略
B 辩证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首先,说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是不正确的;唯物主义中所说的唯物是就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所奉行的哲学路线来说的,是指物质为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就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而言,唯物主义哲学也是完全可以非常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再者,说唯心主义是“重人轻物”、追求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同样也是曲解;唯心主义所说的唯心同样也是思维与存在、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所奉行的哲学路线来说的;
————很有可能考,还从来没有单独考察过
7.哲学的基本的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A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是他们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归结为一类具体的或者几类具体的原初物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有限、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以及存在着习惯性的缺陷,导致它不能在历史领域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
————虽然从来没考过考,但是出题意义不大,比较简单,也需留意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成了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以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总体上,他们都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因为在此阶段,西方哲学侧重于认识论方面,并且形成了人的感性和理性矛盾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两种思潮和冲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科学发展紧密联系的,它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但是,它自身还带有形而上学、机械性等特点,在历史领域也不能彻底的贯彻唯物主义原则;
————去年考了,应该不会重复,比较简单
新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斗争经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在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以及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与自然观的高度统一,使得唯物主义上升到现代形态;
————虽然已经在18年考过,但是出题意义还是蛮大的,特别留意!!!!!
B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人的思想是人脑中固有的、主观自生的,将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
把绝对精神当做先于或者独立于客观世界而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表现、附属品;代表人物就有中国哲学家朱熹的理在气先理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18世纪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等;这种观念实际上就是把人的思维和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如果进一步偶像化、神话,就会发展为宗教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创世说;
————唯心主义也是比较重要的考点,一定会考其中一个派别,唯心主义去年没有考!!!!!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就如何理解世界存在状态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形成的;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他不是独立自存的,始终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历史上存在过辩证地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存在过带有辩证色彩的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D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19世纪中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和运动,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主张通过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 法改造哲学,使之成为科学的哲学。
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区别:科学精神是指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即求真精神,是面对现实探索规律的精神,即求实精神,把具有特点内涵的科学主义和为追求真理而努力奋斗的科学精神相区分,批判科学主义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应该有的基本态度;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一种是指14世纪以来发源于意大利的文学和哲学运动思潮,构成现代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种是指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还有一种就是当今时代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人本主义,主张以探究人的本质、价值、地位为重心的思潮,存在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的内涵:存在主义所要凸显的就是一种人的存在与其它一切存在的区别,把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其它一切的存在是“本质先于存在”,即一物种的本质预先规定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的存在;而人的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即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构成自己的本质,人是一种不断超越之前之所是的存在;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在科学主义者看来,认为现代科学为人类提供了关于对象世界规律性认识,而当代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科学,因此,哲学不但不是科学的科学,反而是科学的附属品,即它是对科学的基本命题进行逻辑分析并以此种方式而存在;
在人本主义看来,现代科学既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更是提出了哲学对人的反思的迫切要求;现代科学主要是探究人以外的全部存在,而哲学就应该反思人本身这种特殊存在;并从对人的反思出发重新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思包括科学在内的人的一切活动方式,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
在面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哲学界已经兴起对科学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正在相互渗透,或者说正在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立的趋势;
————人本主义有单独考察,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没有联合在一起考察,重要!!!!!!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1.理论来源及其内在逻辑
A 时代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政治革命;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自然联系占优势时代——社会因素占优势时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人的依赖性时代——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时代;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无产阶级自在到自为——无产阶级强大力量
B 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法国政治革命、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否定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英国和法国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贯穿始终的哲学批判;
C 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中期的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自然哲学前提(前两个)+自然哲学论证(后一个);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
D 世界性的学说
世界性学说——世界历史——人类历史——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德国以及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上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2.对传统哲学变革的实质
是19世纪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全面清算和批判继承,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自然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其实质就是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两个统一)
A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a批判传统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批判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传统的唯物主义只是从客观和直观形式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主体的方面来理解;马克思并不否认旧唯物主义以客观直观形式去理解世界,相反,在他的全部著作中他都承认客观世界优越于人的地位,并一再强调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他只是批判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观直观形式去理解对象感性现实,而没有实践的方面去理解,也正是这方面展开了对唯物主义的批判,并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批判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地是它抽象发展了人的能动能力,它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它并不否认人的能动意义和作用,相反,他肯定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批判地是它抽象发展了人的能动能力,它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也正是这方面展开了对唯物主义的批判,并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缺点
二者都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这是这一共同的缺点导致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在旧唯物主义中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促使马克思进一步探讨了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并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即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b人类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现实世界存在发展的根据与基础;
人的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运动,它既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客观过程,又是主体活动的创造过程,现实世界的物质性与辩证性,正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加以确证的;
在物质实践中,人以物的方式去活动并与自然发生关系,得到的却是物以人的方式而存在,从而人成为主体,自然成为客体,实践不断地改变自然现实世界,同时也在改造、创造着人自身;
c辩证唯物主义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以我为存在的否定性关系是最深刻与复杂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关系构成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所有哲学家的滑铁卢,使得唯物论与辩证法遥遥相对;
马克思高出一筹的地方就在于: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使得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d历史唯物主义
以往的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把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从历史中剔除出去,只能走向唯心主义;
而马克思从人对自然物质的实践出发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去解释观念和历史进程,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基本特征之一;
e辩证唯物主义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相对立的两个主义,而是一个主义,即也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意义与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自然观中,它确认实践是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分化统一的基础,扬弃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在历史观中,它确认了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的本质,是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二位一体的基础,实践消除了物质自然和精神历史对立;
在辩证法中,他确认了实践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而且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否定性的辩证法;
在认识论中,它确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实践观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B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概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b坚定革命性
表现为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少数人的哲学、也不是哲学家们的哲学,而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也即人民群众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的哲学;
表现为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内在规律,并把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主义又是实践的哲学;
c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尊重自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集中在它的彻底的批判性;
彻底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随着科学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出现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求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
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批判性特征使得其成为了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列宁——马克思主义——总结历史经验、自然科学成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
五、马克思哲学的思维特征、哲学与人生存的意义、与世界的关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1 哲学的思维特征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特征:现代的辩证思维
马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辩证思维的真正自觉,因此我们应该学习现代的辩证思维,分析对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对之加以改造花 化;
B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辩证思维,更好的发挥哲学的反思与预见功能
哲学的反省功能
哲学是关于人与世界认识关系的一种反思,也是关于人与世界实践关系的一种反思,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也是对思维本身的反省思考;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讲,反省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再思、多思、三思,反思具有反复思考和反省的多重含义,是思维对象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哲学的反思不仅仅在于面对过去,更重要的面对未来,揭示未来的发展趋势;
哲学的预见功能
哲学的功能可分为预见功能和预报功能,预报是指在确定的时空里出现的一种必然或者可能的判断,而预见功能是指根据规律而作出的一种发展趋势的判断,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是既能预报又能预见的,哲学是只能预见而不能预报,但是哲学具有科学预测所不能取代的独特地位;
在现代,仅有局部的预测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哲学的反思与预见,没有哲学的预见与反思,是很难形成整体的综合的意见;
2 哲学与人生存的意义、世界的关系
A马克思之于世界观、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与世界认识与实践关系的预测与反省,哲学是反复思维和反省思维,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的辩证统一,预测包括预报和预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他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价值、人生的目的与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哲学理论和现代表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科学的人生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对于个人人生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的本质、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从宏观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阐明了人在实践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人类掌握世界的根本途径;—— 这样不仅为人们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前提;—— 而且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摆正自身位置、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与意义、明确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以及如何评价人生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C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不是政治家,但是政治离不开哲学,脱离了哲学的政治是没有说服力和凝聚力的,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哲学之于政治的重要性);—— 同样,哲学也需要政治,哲学总是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蕴含着政治,总是具有自己特定的政治背景,或多或少蕴含着政治,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政治效应; —— 哲学的理论意义与政治效应不一定等值,但是或多或少具有这样那样的政治效应,即便是同一哲学命题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也有着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不可能成为政治的传声筒或者辩护词,哲学与时代的统一性就是通过它的政治效应实现的;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与与时俱进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