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

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提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即“个人中心取向”),被认为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在心理治疗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并且这种疗法的原则可应用于很多其他领域,比如教育、管理等。

内容简介: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个人中心取向”,作者并没有仅局限在心理疗法上,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观点、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而这种方式适用于任何将成长作为目标的情境——比如个人成长、小组成长和团体成长。

        个人中心取向:个体内部拥有许多用于认识自己,改变自我概念、基本态度与自我定向行为的资源。只要营造出富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这些资源都会被调动起来。

        营造促进成长的氛围的三要素:(注:可用于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

        1.真诚、真实或一致性。治疗师内心深处的体验、意识到的内容以及对来访者的表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2.接纳、关心或重视,即我所说的“无条件的积极接纳”。治疗师愿意让来访者表现出直接的感受——困惑、怨恨、害怕、愤怒、勇气、爱或骄傲。治疗师给予的关心是非占有性的。

        3.移情性理解,即治疗师能准确的感知来访者的感受和个人意义,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访者。

内心世界的探索:

        1.当我们关闭了外部刺激,会发生怎样的体验?

         2.应用整个身体和机体,学习头脑不知道的某个事物,是可能发生的吗?还是说机体只能在头脑之后学习?

个人感受:

 我在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尤其是作者对自身的成长体验以及情绪情感方面的坦诚,让我觉得很感动。正如作者所说,我倾听对方(或被对方倾听)时,我就能够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

书摘:

        1、当你心里处于压力状态时,有人真正倾听了你,并没有附带任何评价,没有尝试分散你的责任,也没有想改造你,这种感觉真的极好!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压力纾解了,体验到的恐惧、内疚、绝望、迷惑等情绪都得以抒发。当我倾听别人或被别人倾听时,我就能够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并继续下去。

        2、我学会问自己,我能够听到一个人的内部世界吗?我能了解吗?我能跟对方达到深层共鸣吗?我能够感知到对方虽然有些担心,但还与我沟通的意义吗?他也能知道这些吗?

        3、当我冒险将自己非常私密的东西与他人分享的时候,他并没有接收到这个信息,也没有理解,我就觉得非常受打击,而且非常孤独。

        4、我所知道的最美妙的感觉——也是对别人来说最能促进成长的——来自我对别人的喜爱,就如同我喜爱日落一样。人们和日落一样美妙,只要你让他们成为那样。事实上,我们喜爱日落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不能控制它。当我欣赏日落的时候,我不会说:“右下角的橘黄色再柔和一点,在晕菜中再加点粉色。”我没有那么做,我没有尝试控制日落。我充满敬畏的看着日落。当我能像欣赏日落那样欣赏我的同事、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的孙子们,我的自我感觉是最好。我相信这是某种优秀的特质,也是最令我满意的特征。

        5、我害怕自己,害怕那些每时每刻都可能突然出现的感受。

        6、当我不能允许自己真实表达或者阻止其他人真实表达时,我会沮丧。当我能够让子“一致”和“真诚”时,我常常能够帮助到他人。而且其他人一目了然的真诚和一致,也经常能够帮助我。

        7、真正让我讨厌自己的,不是因为我非常确定他将要说的话,我根本没有真正地倾听。更糟糕的是,当我扭曲他的信息,使之成为我希望他说的话时,我就只听到这些。这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而我能将它做的天衣无缝。只要把他的话稍微改动一点,把他的意思稍微歪曲一点,他就不仅看上去说了我希望他说的话,而且成为我想他成为的人。只有当我意识到他的抵制,或者我自己慢慢意识到我在巧妙地操纵他时,我才开始厌恶自己。 我会允许我的成员或者子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与我有不同的想法、目的和价值观吗? 允许他人与你完全不同的行为成就了他人的自由发展。

        8、如果我不干预他人,他们会关心自己;如果我不指挥他人,他们会自己行动;如果我不教育他人,他们会自己进步;如果我不强求他人,他们会成为自己。-----费里德曼

        9、对生命中的事物施加干预意味着同时伤害它们和自己,突出自己的人拥有微小且显著的力量,不突出自己的人拥有强大且神秘的力量。---马丁▪布伯

        1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老子《道德经》


        


.


.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8.1|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