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

其实今天就是想来说说一本书,它的名字是《偏见》,一本当代访谈录。

这是我抽奖抽到的一本书,但今天是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打开来读,说实话,也是因为在火车上太无聊了。不过,它真的带给我很大的惊喜和触动。

我都快了忘记自己是学新闻的了,尤其是经历了考研之后,我脑子里装的都是文学理论或者和玻璃碴子一样的文学史。今天,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打开瞄了几眼其中的问题,那时候刚好在学新闻采访,其实它的每个问题设计得都非常具有诱导性,甚至有些强迫性。

就比如一个问题是“那这过程应该有点痛苦吧?”

被采访者的回答是“有。但是不讲了。”

我有些不解的是,采访者的下一句话竟然是“我觉得应该讲的……”

对于一个过于感性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尴尬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不想讲的话我可以选择不讲。

新闻采访课上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的,所问的问题要有价值却又不能太过狭窄,要给被采访的人留下足够的空间。

换一个方面来讲,这种直来直去有针对性的问题确实增加了访谈的可读性,可受访者如果没有回答的话,双方都有些尴尬。好在,这本书的采访者与受访者都是高手,问与被问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仔细看来,这本书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采访者的问题很有意思,受访者的回答更是有水平。

“喜欢鲁迅吗?”

“看完了以后,我更喜欢他弟弟,没有那么尖酸刻薄……”

“那您怎么看他弟弟跟日本人合作这个事情?”

“后面这个真的很难讲。你说是汉奸也好,怎么样也好,我认为他的著作是好的。你不能够用这个来批评人家,你只能够用他留下的东西来讲他当年,而且你只能够讲你喜不喜欢,批评都没有资格。”

我真的是很喜欢这句话,因为我和他的观点相同,比起鲁迅我更喜欢周作人,虽然他不伟大,至少他是一个有情调且有才华的人。

不过,这本访谈录中,最精彩的永远是下一个问题,他一步步引导你读下去。

“加缪说,一个人如果是个感官主义者,一定是个道德主义者。或者说如果这个人想成为一个道德主义者,必须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您怎么看?”

只看这个问题就会让你思考半天,然而,我相信很多人并不能想到什么所以然,至少我是这样的。

其实受访者的回答也有点答非所问,第一句提了“食物是本能,我们常常忘记本能……”之后的回答我觉得有些牵强,在这儿就不列举了。

像这样有意思也有深度的问题很多很多,关于文学的问题当然最能吸引我。那如果是关于papi酱、二次元这些时髦的元素呢?这就不得不佩服采访者的博学和机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投其所好亦能坐行千里。

书果然还是要用心读才能有所收获,不能因为不喜欢就抱有偏见。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对别人有偏见,别人也会对我们有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