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纯一:以佛法审视福报与财富

释纯一,祖籍江西,1964年1月出生,1982年9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礼一诚太师出家后受具足戒。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毕业,蒙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大和尚传法,为临济宗第46代、沩仰宗第11代传人。

财富,是人类具有最多寄寓或期许的东西。可以说,拥有无尽财富,是世人的梦想与追求。财富不仅代表着人们占有的欲望与诉求,而且人们也把财富当作自我价值证明的外在尺度。在追逐财富的不懈进程中,人类的智巧和道德勇气被激发到最大的限度。财者,利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2100多年前司马迁的概括。用它来描述当代社会利益驱动的图景毫不为过。也就是根据这句名言,我们尊敬的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题写了“为何而来”这一话头,曾经悬挂在北京广济寺内。

毋庸置疑,财富是自古以来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可以肯定的说,对财富的认知和态度,更能深层次地折射出某种民族精神的人文关怀。曾经颇令我瞩目的一本著作,即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使我了解到了新教的入世禁欲主义、理性的精打细算及财富的最大化是怎样统一在一起,而构成资本主义核心精神和价值的。其逻辑是:人们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要最终获得上帝之救赎而升达天国。而能否得到上帝之恩准,其标准即是道德的完满。圣徒的永恒安息是在彼岸世界,而在尘世间生活劳作的人们为了确保蒙承神恩的殊遇,就必须完成主所指派于他的工作,通过“刻苦地持续肉体劳动或精神劳动”以达到禁欲和增益上帝荣耀的目的,做光做盐。最终“一种职业是否有用,也就是能否博得上帝的青睐,主要的衡量尺度是道德标准。换句话说,必须根据它为社会所提供的财富的多寡来衡量”。可见资本主义对财富的热衷追求,深层地发端于某种宗教伦理及其关怀。或者说,对财富追求的动因暗合了西方宗教终极目的对人间生存手段与伦理的要求。

当感叹于西方的“理性资本主义”时,我们同样可以引以为豪的是,东方文化中对财富有更深的思考。什么是东方的“财富伦理精神”呢?如果一个人不相信救赎的概念,如何理性的看待财富呢?佛教在追求涅槃境界与终极关怀的同时,一直趋向“八正道”的生活方式。主张精进而无贪,植福而惜福,舍福而得福,如理做意,如法求财,这是佛教对于人天善趣生活之道的基本要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释纯一:以佛法审视福报与财富)